不如歸去的讀音 不如歸去的意思
【解釋】杜鵑鳥的叫聲很象“不如歸去”。舊時常用以作思歸或催人歸去之辭。也表示消極求退。【出處】宋·梅堯臣《杜鵑》詩:“不如歸去語,亦自古來傳。”【示例】杜鵑,其鳴若曰~。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部》【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 不
- 如
- 歸
- 去
“不如歸去”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ù rú guī qù]
- 漢字注音:
- ㄅㄨˋ ㄖㄨˊ ㄍㄨㄟ ㄑㄩˋ
- 簡繁字形:
- 不如歸去
- 是否常用:
- 否
“不如歸去”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古人以為杜鵑啼聲酷似人言"不如歸去",因用為催人歸家之詞。 辭典解釋
不如歸去 bù rú guī qù ㄅㄨˋ ㄖㄨˊ ㄍㄨㄟ ㄑㄩˋ 杜鵑鳥的啼聲。后多用為思歸或催人返鄉之詞。
宋.梅堯臣〈杜鵑〉詩:「不如歸去語,亦自古來傳。」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綠楊影里聽杜宇,一聲聲道:『不如歸去』。」
網絡解釋
【解釋】杜鵑鳥的叫聲很象“不如歸去”。舊時常用以作思歸或催人歸去之辭。也表示消極求退。
【出處】宋·梅堯臣《杜鵑》詩:“不如歸去語,亦自古來傳。”
【示例】杜鵑,其鳴若曰~。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部》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不如歸去”的單字解釋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如】:1.適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數。2.如同:愛廠如家。十年如一日。如臨大敵。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聞不如一見。與其那樣,不如這樣。4.用于比較,表示超過:光景一年強如一年。5.表示舉例:唐朝有很多大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廁。7.姓。8.如果:如不及早準備,恐臨時措手不及。9.古漢語形容詞后綴,表示狀態: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歸】:同“歸”。
【去】:1.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去路。去向。從成都去重慶。他去了三天,還沒回來。2.離開:去國。去世。去職。去留兩便。3.失去;失掉:大勢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這句話去幾個字就簡潔了。5.距離:兩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過去的(時間,多指過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辭,指人死:他不到四十歲就先去了。8.表示離開說話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時用“去”,表示到說話人所在地參與某件事時用“來”。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時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聽報告去了。10.用在“大、多、遠”等形容詞后,表示“非常…”,“…極了”的意思(后面加“了”):這座樓可大了去了!。他到過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聲:平上去入。11.扮演(戲曲里的角色):在《斷橋》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動詞后,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離開原來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的繼續等:信步走去(=過去)。讓他說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不如歸去”的相關詞語
* 不如歸去的讀音是:bù rú guī qù,不如歸去的意思:【解釋】杜鵑鳥的叫聲很象“不如歸去”。舊時常用以作思歸或催人歸去之辭。也表示消極求退。【出處】宋·梅堯臣《杜鵑》詩:“不如歸去語,亦自古來傳。”【示例】杜鵑,其鳴若曰~。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部》【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基本解釋
古人以為杜鵑啼聲酷似人言"不如歸去",因用為催人歸家之詞。辭典解釋
不如歸去 bù rú guī qù ㄅㄨˋ ㄖㄨˊ ㄍㄨㄟ ㄑㄩˋ杜鵑鳥的啼聲。后多用為思歸或催人返鄉之詞。
宋.梅堯臣〈杜鵑〉詩:「不如歸去語,亦自古來傳。」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綠楊影里聽杜宇,一聲聲道:『不如歸去』。」
【解釋】杜鵑鳥的叫聲很象“不如歸去”。舊時常用以作思歸或催人歸去之辭。也表示消極求退。
【出處】宋·梅堯臣《杜鵑》詩:“不如歸去語,亦自古來傳。”
【示例】杜鵑,其鳴若曰~。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部》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如】:1.適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數。2.如同:愛廠如家。十年如一日。如臨大敵。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聞不如一見。與其那樣,不如這樣。4.用于比較,表示超過:光景一年強如一年。5.表示舉例:唐朝有很多大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廁。7.姓。8.如果:如不及早準備,恐臨時措手不及。9.古漢語形容詞后綴,表示狀態: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歸】:同“歸”。
【去】:1.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去路。去向。從成都去重慶。他去了三天,還沒回來。2.離開:去國。去世。去職。去留兩便。3.失去;失掉:大勢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這句話去幾個字就簡潔了。5.距離:兩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過去的(時間,多指過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辭,指人死:他不到四十歲就先去了。8.表示離開說話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時用“去”,表示到說話人所在地參與某件事時用“來”。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時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聽報告去了。10.用在“大、多、遠”等形容詞后,表示“非常…”,“…極了”的意思(后面加“了”):這座樓可大了去了!。他到過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聲:平上去入。11.扮演(戲曲里的角色):在《斷橋》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動詞后,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離開原來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的繼續等:信步走去(=過去)。讓他說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