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不空的讀音 不空的意思

    不空 不空(Amoghavajra),公元705年~ 公元774年,音譯為阿目佉跋折羅,意譯為不空金剛,又名不空三藏法師,不空大師,或稱不空智,唐玄宗賜號“大唐智藏”,封特進試鴻臚卿。寂滅后,被贈肅國公、司空,成為“冠絕千古,首出僧倫”的一代戒師、密教二祖,密宗祖師、開元三大士之一。 原籍北天竺,一說獅子國(今斯里蘭卡)。與善無畏、金剛智并稱開元三大士,佛學家、翻譯家與鳩摩羅什、玄奘、真諦并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14歲在阇婆國(今印度尼西亞爪哇)隨金剛智來華。唐開元八年(720)至洛陽。一說西域人,幼隨舅父到內地,10歲游涼州(武威)、太原,15歲遇金剛智。開元十二年在洛陽廣福寺受比丘戒,此后學習漢、梵經論,并隨金剛智譯經。金剛智卒后,奉遺命至天竺龍智處秉受密法。初至南海(廣州)為探訪使劉巨鄰留請傳法。 開元二十九年(一說天寶二年),奉詔赍送國書,率弟子等37人從普賢阿阇黎重受灌頂,學習密法3年。后又周游印度,于唐天寶五載(746)返長安。攜回梵本經100部,計1200卷,以及師子國王尸羅迷伽的國書、大般若經夾和方物。天寶十五載奉詔住長安大興善寺開壇灌頂。安祿山攻陷長安后,他秘密派人與肅宗通報消息。至德二載(757)唐室還都后,備受肅宗禮遇。乾元元年(758)肅宗敕命將長安、洛陽諸寺及各縣寺舍、村坊凡舊日玄奘、義凈、菩提流支、善無畏、寶勝等攜來的梵夾全部集中大興善寺,交不空翻譯。所譯顯密教典共110部,143卷。
    • kōng

    “不空”的讀音

    拼音讀音
    [bù kōng]
    漢字注音:
    ㄅㄨˋ ㄎㄨㄥ
    簡繁字形:
    是否常用:

    “不空”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不空  bù kōng  ㄅㄨˋ ㄎㄨㄥ  

    唐代譯經家。法名智藏,不空是他受灌頂號不空金剛的省稱。獅子國(今斯里蘭卡)?人,一說西域人。幼年出家,十四歲在阇婆國(今印尼爪哇)?遇金剛智三藏,隨來中國,學習唐、梵經論。開元二十九年金剛智圓寂后,他奉詔出使獅子國。并利用這個機緣在普賢法阇黎學習密法三年,廣事搜求密藏和各種經論共一千二百卷。天寶五年回長安,奉敕于凈影寺從事翻譯和開壇灌頂。安祿山之亂,不空雖身陷長安,但仍和肅宗暗通消息,所以肅宗還都,不空受到朝野的傾心崇奉,傳法譯經,教化頗盛。大歷九年圓寂,世壽七十,代宗敕贈司空,謚「大辯正」。中唐時期佛教各宗競立,密法漸行,頗有要求抉擇統一的趨勢,不空的譯述,正表現了他的體認和努力,并取得很大的成就,成為中國佛教史上的四大譯經家,所譯的經典,包括顯教、雜密、金剛界、大樂、雜撰五大類。

    網絡解釋

    不空

    不空(Amoghavajra),公元705年~ 公元774年,音譯為阿目佉跋折羅,意譯為不空金剛,又名不空三藏法師,不空大師,或稱不空智,唐玄宗賜號“大唐智藏”,封特進試鴻臚卿。寂滅后,被贈肅國公、司空,成為“冠絕千古,首出僧倫”的一代戒師、密教二祖,密宗祖師、開元三大士之一。
    原籍北天竺,一說獅子國(今斯里蘭卡)。與善無畏、金剛智并稱開元三大士,佛學家、翻譯家與鳩摩羅什、玄奘、真諦并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14歲在阇婆國(今印度尼西亞爪哇)隨金剛智來華。唐開元八年(720)至洛陽。一說西域人,幼隨舅父到內地,10歲游涼州(武威)、太原,15歲遇金剛智。開元十二年在洛陽廣福寺受比丘戒,此后學習漢、梵經論,并隨金剛智譯經。金剛智卒后,奉遺命至天竺龍智處秉受密法。初至南海(廣州)為探訪使劉巨鄰留請傳法。
    開元二十九年(一說天寶二年),奉詔赍送國書,率弟子等37人從普賢阿阇黎重受灌頂,學習密法3年。后又周游印度,于唐天寶五載(746)返長安。攜回梵本經100部,計1200卷,以及師子國王尸羅迷伽的國書、大般若經夾和方物。天寶十五載奉詔住長安大興善寺開壇灌頂。安祿山攻陷長安后,他秘密派人與肅宗通報消息。至德二載(757)唐室還都后,備受肅宗禮遇。乾元元年(758)肅宗敕命將長安、洛陽諸寺及各縣寺舍、村坊凡舊日玄奘、義凈、菩提流支、善無畏、寶勝等攜來的梵夾全部集中大興善寺,交不空翻譯。所譯顯密教典共110部,143卷。

    “不空”的單字解釋

    】:[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kōng]1.不包含什么,沒有內容:空洞(a.沒有內容的;b.物體內部的窟窿)。空泛。空話。空曠。空乏。空空如也。空前絕后。憑空(無根據)。真空(沒有任何東西)。2.沒有結果的,白白地:空跑了一趟。空口無憑。3.離開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空軍。空氣。空投。空運。[kòng]1.使空,騰出來:空一個格。空出一間房來。2.閑著,沒被利用的:空白。空地。空額。空房。空缺。3.虧欠:虧空。[kǒng]古同“”,洞。

    “不空”的相關成語

    “不空”的相關詞語

    “不空”造句

    搞科學做學問,要“不空不松,從嚴以終”,要很嚴格地搞一輩子工作。華羅庚 

    每天不浪費或不虛度或不空拋的那一點點時間,即使只有五、六分鐘,如得正用,也一樣可以有很大的成就。游手好閑慣了,就是有聰明才智,也不會有所作為。

    圣人不空出,賢者不虛生。

    它,填不滿又掏不空,抓的緊卻握不住。最后,最近的你,成為我最遠的愛。

    每天不浪費或不虛度或不空拋剩余的那一點時間,即便只有五、六分鐘,如得正用,也一樣可以有很大的成就。游手好閑慣了,就是用著聰明的才智,也不會有所作為。

    做事要不空運控制自己,適可而止才是最重要。

    牙齒不撩不空,耳朵不挖不聾。民諺 

    心兒很大,有你的心才不空白。夢想很多,有你的夢才不無奈。旅途很長,有你陪伴不再遙遠。生活很煩,有你同行不會孤單。親愛的,我們一起過情人節吧!

    心兒很大,有你的心才不空白。夢想很多,有你的夢才不無奈。旅途很長,有你陪伴不再遙遠。生活很煩,有你同行不會孤單。親愛的,情人節快樂!

    不求如膠似漆,只求懷抱嬌妻;不求發光牛B,只求心不空虛;不求愛的灌溉,只求不成公害;不求盲目崇拜,只求絕不草率。光棍節,祝你早點繁殖后代!

    * 不空的讀音是:bù kōng,不空的意思:不空 不空(Amoghavajra),公元705年~ 公元774年,音譯為阿目佉跋折羅,意譯為不空金剛,又名不空三藏法師,不空大師,或稱不空智,唐玄宗賜號“大唐智藏”,封特進試鴻臚卿。寂滅后,被贈肅國公、司空,成為“冠絕千古,首出僧倫”的一代戒師、密教二祖,密宗祖師、開元三大士之一。 原籍北天竺,一說獅子國(今斯里蘭卡)。與善無畏、金剛智并稱開元三大士,佛學家、翻譯家與鳩摩羅什、玄奘、真諦并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14歲在阇婆國(今印度尼西亞爪哇)隨金剛智來華。唐開元八年(720)至洛陽。一說西域人,幼隨舅父到內地,10歲游涼州(武威)、太原,15歲遇金剛智。開元十二年在洛陽廣福寺受比丘戒,此后學習漢、梵經論,并隨金剛智譯經。金剛智卒后,奉遺命至天竺龍智處秉受密法。初至南海(廣州)為探訪使劉巨鄰留請傳法。 開元二十九年(一說天寶二年),奉詔赍送國書,率弟子等37人從普賢阿阇黎重受灌頂,學習密法3年。后又周游印度,于唐天寶五載(746)返長安。攜回梵本經100部,計1200卷,以及師子國王尸羅迷伽的國書、大般若經夾和方物。天寶十五載奉詔住長安大興善寺開壇灌頂。安祿山攻陷長安后,他秘密派人與肅宗通報消息。至德二載(757)唐室還都后,備受肅宗禮遇。乾元元年(758)肅宗敕命將長安、洛陽諸寺及各縣寺舍、村坊凡舊日玄奘、義凈、菩提流支、善無畏、寶勝等攜來的梵夾全部集中大興善寺,交不空翻譯。所譯顯密教典共110部,143卷。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