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親的讀音 世親的意思
世親 世親(約380年-約480年):又名天親,梵名Vasubandhu,音譯婆藪槃豆,是無著的異母弟。陳代真諦譯婆藪槃豆法師傳,稱他:‘于薩婆多部出家,博學多聞,遍通墳典,師才俊朗,無可為儔,戒行清高,難以相匹。’ 據說世親為了取舍阿毗達摩一系理論,他曾匿名化裝,到有部的學術中心迦濕彌羅城,學習有部教理四年,后來回到富婁沙富城,用經量部教義,批判有部,集眾宣說。且隨講隨寫,著為《阿毗達磨俱舍論》。此論一出,頗有爭論,而無能破之者,時人稱此論為聰明論。世親在北印度宣揚小乘,隱蔽大乘,其兄無著憫之,托以疾病,誘其來見,命弟子于鄰室宣讀《華嚴經·十地品》,世親聞之,方知其兄苦心。他深悔以往弘揚小乘誹謗大乘的錯誤,要割舌以謝過。無著對他說:‘你先前既用舌頭誹謗大乘,現在何不用舌頭來贊揚大乘呢?’這樣世親乃舍小入大,廣造論釋,宣揚大乘,而大成了唯識宗。世親約于八十歲的時候,在阿瑜遮那國逝世,時其兄無著逝世已二十余年。他遺留的著作很多,與唯識學有關的,計有《攝大乘論釋》十卷,《辨中邊論釋》一卷,《唯識二十論》一卷,《唯識三十論頌》一卷,《大乘五蘊論》一卷,《百法明門論》一卷等。
- 世
- 親
“世親”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hì qīn]
- 漢字注音:
- ㄕˋ ㄑㄧㄣ
- 簡繁字形:
- 世親
- 是否常用:
- 否
“世親”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世親 shìqīn
[relatives for generations] 指世代的親戚關系
我們兩家是世親
辭典解釋
世親 shì qīn ㄕˋ ㄑㄧㄣ 人名。生卒年不詳。無著之弟。出家后先學小乘有部,后學經部,并采用經部見解批判有部。后因無著的誘導改宗大乘,成為大乘瑜伽行派的大師。與無著齊名。著有《唯識二十論》一卷、《唯識三十論頌》一卷、《大乘百法明門論》一卷、《阿毗達磨俱舍論》三十卷等。近世學者對諸書作者俱稱世親,但是否為同一人尚頗多爭議。
網絡解釋
世親
世親(約380年-約480年):又名天親,梵名Vasubandhu,音譯婆藪槃豆,是無著的異母弟。陳代真諦譯婆藪槃豆法師傳,稱他:‘于薩婆多部出家,博學多聞,遍通墳典,師才俊朗,無可為儔,戒行清高,難以相匹。’ 據說世親為了取舍阿毗達摩一系理論,他曾匿名化裝,到有部的學術中心迦濕彌羅城,學習有部教理四年,后來回到富婁沙富城,用經量部教義,批判有部,集眾宣說。且隨講隨寫,著為《阿毗達磨俱舍論》。此論一出,頗有爭論,而無能破之者,時人稱此論為聰明論。世親在北印度宣揚小乘,隱蔽大乘,其兄無著憫之,托以疾病,誘其來見,命弟子于鄰室宣讀《華嚴經·十地品》,世親聞之,方知其兄苦心。他深悔以往弘揚小乘誹謗大乘的錯誤,要割舌以謝過。無著對他說:‘你先前既用舌頭誹謗大乘,現在何不用舌頭來贊揚大乘呢?’這樣世親乃舍小入大,廣造論釋,宣揚大乘,而大成了唯識宗。世親約于八十歲的時候,在阿瑜遮那國逝世,時其兄無著逝世已二十余年。他遺留的著作很多,與唯識學有關的,計有《攝大乘論釋》十卷,《辨中邊論釋》一卷,《唯識二十論》一卷,《唯識三十論頌》一卷,《大乘五蘊論》一卷,《百法明門論》一卷等。
“世親”的單字解釋
【世】:1.時代:近世。當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傳一代的:世醫。世交。4.指有世交關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輩分:第十五世孫。6.世界;社會:舉世無雙。公之于世。7.地質年代分期的第四級。如新生代第四紀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親】:[qīn]1.父母:父親。2.形容詞。輕聲:親女兒。3.屬性詞。血統最接近的:親弟兄(同父母的弟兄)4.有血統或婚姻關系的:親屬。5.婚姻:結親。6.指新婦:娶親。7.關系近;感情好(跟“疏”相對):親近。8.跟人親近(多指國家):親華9親自:親臨10.本人的,自己的:親身11.用嘴唇接觸(人或東西),表示親熱、喜愛:親嘴。[qìng]均同“親”。
“世親”的相關詞語
* 世親的讀音是:shì qīn,世親的意思:世親 世親(約380年-約480年):又名天親,梵名Vasubandhu,音譯婆藪槃豆,是無著的異母弟。陳代真諦譯婆藪槃豆法師傳,稱他:‘于薩婆多部出家,博學多聞,遍通墳典,師才俊朗,無可為儔,戒行清高,難以相匹。’ 據說世親為了取舍阿毗達摩一系理論,他曾匿名化裝,到有部的學術中心迦濕彌羅城,學習有部教理四年,后來回到富婁沙富城,用經量部教義,批判有部,集眾宣說。且隨講隨寫,著為《阿毗達磨俱舍論》。此論一出,頗有爭論,而無能破之者,時人稱此論為聰明論。世親在北印度宣揚小乘,隱蔽大乘,其兄無著憫之,托以疾病,誘其來見,命弟子于鄰室宣讀《華嚴經·十地品》,世親聞之,方知其兄苦心。他深悔以往弘揚小乘誹謗大乘的錯誤,要割舌以謝過。無著對他說:‘你先前既用舌頭誹謗大乘,現在何不用舌頭來贊揚大乘呢?’這樣世親乃舍小入大,廣造論釋,宣揚大乘,而大成了唯識宗。世親約于八十歲的時候,在阿瑜遮那國逝世,時其兄無著逝世已二十余年。他遺留的著作很多,與唯識學有關的,計有《攝大乘論釋》十卷,《辨中邊論釋》一卷,《唯識二十論》一卷,《唯識三十論頌》一卷,《大乘五蘊論》一卷,《百法明門論》一卷等。
基本解釋
世親 shìqīn
[relatives for generations] 指世代的親戚關系
我們兩家是世親
辭典解釋
世親 shì qīn ㄕˋ ㄑㄧㄣ人名。生卒年不詳。無著之弟。出家后先學小乘有部,后學經部,并采用經部見解批判有部。后因無著的誘導改宗大乘,成為大乘瑜伽行派的大師。與無著齊名。著有《唯識二十論》一卷、《唯識三十論頌》一卷、《大乘百法明門論》一卷、《阿毗達磨俱舍論》三十卷等。近世學者對諸書作者俱稱世親,但是否為同一人尚頗多爭議。
世親
世親(約380年-約480年):又名天親,梵名Vasubandhu,音譯婆藪槃豆,是無著的異母弟。陳代真諦譯婆藪槃豆法師傳,稱他:‘于薩婆多部出家,博學多聞,遍通墳典,師才俊朗,無可為儔,戒行清高,難以相匹。’ 據說世親為了取舍阿毗達摩一系理論,他曾匿名化裝,到有部的學術中心迦濕彌羅城,學習有部教理四年,后來回到富婁沙富城,用經量部教義,批判有部,集眾宣說。且隨講隨寫,著為《阿毗達磨俱舍論》。此論一出,頗有爭論,而無能破之者,時人稱此論為聰明論。世親在北印度宣揚小乘,隱蔽大乘,其兄無著憫之,托以疾病,誘其來見,命弟子于鄰室宣讀《華嚴經·十地品》,世親聞之,方知其兄苦心。他深悔以往弘揚小乘誹謗大乘的錯誤,要割舌以謝過。無著對他說:‘你先前既用舌頭誹謗大乘,現在何不用舌頭來贊揚大乘呢?’這樣世親乃舍小入大,廣造論釋,宣揚大乘,而大成了唯識宗。世親約于八十歲的時候,在阿瑜遮那國逝世,時其兄無著逝世已二十余年。他遺留的著作很多,與唯識學有關的,計有《攝大乘論釋》十卷,《辨中邊論釋》一卷,《唯識二十論》一卷,《唯識三十論頌》一卷,《大乘五蘊論》一卷,《百法明門論》一卷等。【世】:1.時代:近世。當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傳一代的:世醫。世交。4.指有世交關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輩分:第十五世孫。6.世界;社會:舉世無雙。公之于世。7.地質年代分期的第四級。如新生代第四紀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親】:[qīn]1.父母:父親。2.形容詞。輕聲:親女兒。3.屬性詞。血統最接近的:親弟兄(同父母的弟兄)4.有血統或婚姻關系的:親屬。5.婚姻:結親。6.指新婦:娶親。7.關系近;感情好(跟“疏”相對):親近。8.跟人親近(多指國家):親華9親自:親臨10.本人的,自己的:親身11.用嘴唇接觸(人或東西),表示親熱、喜愛:親嘴。[qìng]均同“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