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東周的讀音 東周的意思

    東周 (中國歷史朝代)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西周覆滅后,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手滅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晉,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國時代。 周平王東遷以后,管轄范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加上有弒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經大不如前。據《左傳》記載,春秋時共有140多諸侯國。面對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并,邊境的外族又乘機入侵,天子不能擔負共主的責任,經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在這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諸侯對四夷侵擾則“尊王攘夷口號團結自衛。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發生子帶之亂,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晉文公,文公誅叔帶,遂為伯而得河內地。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為晉文公所迫,于河陽踐土會盟。周赧王時,國勢益弱,同時內部爭斗不休,以至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赧王遷都西周。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借道兩周之間攻韓,周人兩邊都不敢得罪,左右為難。東西兩周位于諸強國之間,不能同心協力,反而彼此攻殺。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國被秦所滅,同年赧王病死,西周覆亡。七年后,東周國亦被秦所滅。東周共傳25王,歷時515年,這一時期是中國的社會制度轉變的時期,以鐵器的廣泛使用為標志。
    • dōng
    • zhōu

    “東周”的讀音

    拼音讀音
    [dōng zhōu]
    漢字注音:
    ㄉㄨㄙ ㄓㄡ
    簡繁字形:
    東周
    是否常用:

    “東周”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朝代,公元前770-公元前256,自周平王(姬宜臼)遷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陽市西)起,到被秦滅亡止。

    辭典解釋

    東周  dōng zhōu  ㄉㄨㄥ ㄓㄡ  

    朝代名。(西元前770~前256)?周自平王東遷至赧王,都于雒邑,因在舊都之東,史稱為「東周」。

    網絡解釋

    東周 (中國歷史朝代)

    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西周覆滅后,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手滅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晉,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國時代。
    周平王東遷以后,管轄范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加上有弒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經大不如前。據《左傳》記載,春秋時共有140多諸侯國。面對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并,邊境的外族又乘機入侵,天子不能擔負共主的責任,經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在這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諸侯對四夷侵擾則“尊王攘夷口號團結自衛。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發生子帶之亂,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晉文公,文公誅叔帶,遂為伯而得河內地。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為晉文公所迫,于河陽踐土會盟。周赧王時,國勢益弱,同時內部爭斗不休,以至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赧王遷都西周。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借道兩周之間攻韓,周人兩邊都不敢得罪,左右為難。東西兩周位于諸強國之間,不能同心協力,反而彼此攻殺。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國被秦所滅,同年赧王病死,西周覆亡。七年后,東周國亦被秦所滅。東周共傳25王,歷時515年,這一時期是中國的社會制度轉變的時期,以鐵器的廣泛使用為標志。
    東周

    “東周”的單字解釋

    】:1.方位詞。四個主要方向之一,太陽升起的一邊:東邊兒。東方。東風。東城。城東。大江東去。2.主人(古時主位在東,賓位在西):房東。股東。東家。3.東道:我做東,請你們吃飯。4.姓。
    】:1.周圍;圓形的外圍:四周。圓周。繞地球一周。2.環繞;繞一圈:周而復始。3.普遍;整個;全:眾所周知。周天。周身。4.時間的一輪;特指一個星期:周期。一周。5.完備:招待不周。計劃周密。6.接濟;救濟:周濟。周急。7.朝代名。1.(約前1046—前256)。周武王滅商后建立。從周建立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殺,建都鎬京(今陜西西安),史稱西周。從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西),到公元前256年被秦所滅,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2.北朝之一(557—581)。宇文覺滅西魏后建立。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國號周,史稱北周。為隋所滅。3.五代之一(951—960)。郭威滅后漢后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國號周,史稱后周。為北宋所滅。8.古又同“中(zhōng)”:不周于用(不中用)。

    “東周”的相關詞語

    “東周”造句

    大義滅親春秋時期,在東周周天子的統治下有許多小公國。

    姓名:周末。出生日:不是西周就是東周,反正不是上周。性別:不詳。工作:攜快樂四處流竄,帶好運上門服務。對了,今天此人就到你家,請及時接駕。

    本行分別獲渣打銀行、東周刊及鷹星保險集團頒發創意創業大賞。

    三晉東周銅器墓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境內的26個墓地,資料較全的墓葬有149座。

    新華社援引當地未具名的官員的話說,汪振東周三在東北的遼寧省被處決。

    這張照片拍攝于2011年1月28日,圖中這位山東周平的農民在干裂的土地上,拿著干枯的蔬菜種子。

    會盟爭霸是東周時期突出的社會現象,并經歷了一個由盛而衰的發展演變過程。

    相傳東周時,周平王有庶子名開,字林.

    展覽還包括廣東周邊省博物館的古代性萬物展。

    東周時期的瓦當在中國瓦當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 東周的讀音是:dōng zhōu,東周的意思:東周 (中國歷史朝代)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西周覆滅后,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手滅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晉,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國時代。 周平王東遷以后,管轄范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加上有弒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經大不如前。據《左傳》記載,春秋時共有140多諸侯國。面對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并,邊境的外族又乘機入侵,天子不能擔負共主的責任,經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在這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諸侯對四夷侵擾則“尊王攘夷口號團結自衛。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發生子帶之亂,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晉文公,文公誅叔帶,遂為伯而得河內地。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為晉文公所迫,于河陽踐土會盟。周赧王時,國勢益弱,同時內部爭斗不休,以至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赧王遷都西周。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借道兩周之間攻韓,周人兩邊都不敢得罪,左右為難。東西兩周位于諸強國之間,不能同心協力,反而彼此攻殺。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國被秦所滅,同年赧王病死,西周覆亡。七年后,東周國亦被秦所滅。東周共傳25王,歷時515年,這一時期是中國的社會制度轉變的時期,以鐵器的廣泛使用為標志。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