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第的讀音 中第的意思
中第 中第,漢語詞匯,釋義為1.中等的等第。《通典·選舉一》:“ 桓帝 建和 初,詔諸學生,年十六以上,比郡國明經試,次第上名,高第十五人,上第十六人為中郎,中第十七人為太子舍人,下第十七人為王家郎。”《北齊書·儒林傳·馬敬德》:“ 敬德 請試方略,乃策問之,所答五條皆有文理,乃欣然舉送。至京,依秀才策問,唯得中第。”《新唐書·百官志三》:“博士教之,功多者為上第,功少者為中第,不勤者為下第。”2.中等門第。《魏書·高允傳》:“學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謹,堪循名教者,先盡高門,次及中第。”
- 中
- 第
“中第”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hōng dì]
- 漢字注音:
- ㄓㄨㄥ ㄉㄧ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中第”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中等的等第。中等門第。中選。專指科舉考試及格。
網絡解釋
中第
中第,漢語詞匯,釋義為1.中等的等第。《通典·選舉一》:“ 桓帝 建和 初,詔諸學生,年十六以上,比郡國明經試,次第上名,高第十五人,上第十六人為中郎,中第十七人為太子舍人,下第十七人為王家郎。”《北齊書·儒林傳·馬敬德》:“ 敬德 請試方略,乃策問之,所答五條皆有文理,乃欣然舉送。至京,依秀才策問,唯得中第。”《新唐書·百官志三》:“博士教之,功多者為上第,功少者為中第,不勤者為下第。”2.中等門第。《魏書·高允傳》:“學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謹,堪循名教者,先盡高門,次及中第。”
“中第”的單字解釋
【中】:[zhōng]1.方位詞。跟四周的距離相等;中心:中央。華中。居中。2.指中國: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詞。范圍內;內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隊伍中。4.位置在兩端之間的:中指。中鋒。中年。中秋。中途。5.等級在兩端之間的:中農。中學。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適中。7.中人:作中。8.適于;合于:中用。中看。中聽。9.成;行;好:中不中?。這辦法中。飯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對上;恰好合上:中選。猜中了。三槍都打中了目標。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槍。
【第】:1.次序:次第。等第。2.前綴。表示次序:第一。第二。3.科第。科舉時代稱考中(zhòng)叫及第,沒有考中叫落第。4.舊時官僚和貴族的大宅子:府第。宅第。5.文言連詞。但是。
“中第”的相關詞語
* 中第的讀音是:zhōng dì,中第的意思:中第 中第,漢語詞匯,釋義為1.中等的等第。《通典·選舉一》:“ 桓帝 建和 初,詔諸學生,年十六以上,比郡國明經試,次第上名,高第十五人,上第十六人為中郎,中第十七人為太子舍人,下第十七人為王家郎。”《北齊書·儒林傳·馬敬德》:“ 敬德 請試方略,乃策問之,所答五條皆有文理,乃欣然舉送。至京,依秀才策問,唯得中第。”《新唐書·百官志三》:“博士教之,功多者為上第,功少者為中第,不勤者為下第。”2.中等門第。《魏書·高允傳》:“學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謹,堪循名教者,先盡高門,次及中第。”
基本解釋
中等的等第。中等門第。中選。專指科舉考試及格。中第
中第,漢語詞匯,釋義為1.中等的等第。《通典·選舉一》:“ 桓帝 建和 初,詔諸學生,年十六以上,比郡國明經試,次第上名,高第十五人,上第十六人為中郎,中第十七人為太子舍人,下第十七人為王家郎。”《北齊書·儒林傳·馬敬德》:“ 敬德 請試方略,乃策問之,所答五條皆有文理,乃欣然舉送。至京,依秀才策問,唯得中第。”《新唐書·百官志三》:“博士教之,功多者為上第,功少者為中第,不勤者為下第。”2.中等門第。《魏書·高允傳》:“學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謹,堪循名教者,先盡高門,次及中第。”【中】:[zhōng]1.方位詞。跟四周的距離相等;中心:中央。華中。居中。2.指中國: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詞。范圍內;內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隊伍中。4.位置在兩端之間的:中指。中鋒。中年。中秋。中途。5.等級在兩端之間的:中農。中學。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適中。7.中人:作中。8.適于;合于:中用。中看。中聽。9.成;行;好:中不中?。這辦法中。飯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對上;恰好合上:中選。猜中了。三槍都打中了目標。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槍。
【第】:1.次序:次第。等第。2.前綴。表示次序:第一。第二。3.科第。科舉時代稱考中(zhòng)叫及第,沒有考中叫落第。4.舊時官僚和貴族的大宅子:府第。宅第。5.文言連詞。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