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難不茍的意思 臨難不茍的讀音和出處
- 臨
- 難
- 不
- 茍
- 成語名稱:
- 臨難不茍
- 成語拼音:
- [lín nàn bù gǒu]
- 成語解釋:
- 茍:茍且。指遇到危難不茍且偷生
- 成語出處:
- 西漢·戴圣《禮記·曲禮上》:“臨難毋茍免。”
- 成語例句:
-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第一卷:“至于賊縱所及,直省駐防各營臨難不茍,忠節如林。”
- 是否常用:
- 一般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定語;指人的氣節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臨難不茍
- 英文翻譯:
- Be careful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臨難不茍”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L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茍且 遇到 危難 茍且偷生
“臨難不茍”的單字解釋
【臨】:1.靠近;對著:臨街。臨河。背山臨水。居高臨下。如臨大敵。2.來到;到達:光臨。蒞臨。身臨其境。雙喜臨門。3.臨近;臨到(某一行為發生的時間),含有將要、快要的意思:臨睡。臨畢業。這是我臨離開北京的時候買的。4.照著字畫模仿:臨摹。臨帖。臨畫。臨得挺像。5.姓。
【難】:[nán]1.不容易,做起來費事:難處。難度。難點。難關。難熬。難耐。難產。難堪。難題。難以。難于。困難。畏難。急人之難。2.不大可能辦到,使人感到困難:難免。難為。難保。難怪。難倒(dǎo)。難道。難能可貴。3.不好:難聽。難看。[nàn]1.災禍,困苦:難民。災難。遇難。逃難。殉難。患難。遭難。避難。排擾解難。2.仇怨:排難解紛。3.詰責,質問:發難。非難。責難。[nuó]古同“儺”。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茍】:1.姑且;暫且:茍安。2.草率;隨便:一絲不茍。3.文言連詞。如果;假使:茍不教,性乃遷。4.姓
“臨難不茍”的近義詞
“臨難不茍”的相關成語
臨難不茍
臨難不避
臨難不顧
臨難不懼
臨難不恐
臨難不屈
臨難不懾
大難不死
大難不死,必有后福
大難不死,必有后祿
臨難茍免
臨難如歸
臨難無懾
臨難鑄兵
不茍言笑
方正不茍
矜持不茍
臨財不茍
臨危不茍
目不茍視
“臨難不茍”的關聯成語
臨字的成語
難字的成語
不字的成語
茍字的成語
臨開頭的成語
難開頭的成語
不開頭的成語
茍開頭的成語
lin的成語
nan的成語
bu的成語
gou的成語
lnbg的成語
臨難什么什么的成語
臨什么不什么的成語
臨什么什么茍的成語
什么難不什么的成語
什么難什么茍的成語
什么什么不茍的成語
“臨難不茍”造句
何叔衡在“新民學會”時就以性情剛毅著稱,臨難不茍正是他這種品格的表現。
我不知戰,但知無走,平生久要,臨難不茍。
在據理申辯遭斥后,他臨危不懼,臨難不茍,借三昧定力之功,攝心入靜,一心念佛。
曹聚仁在盛贊蔣夢麟“臨難不茍免”的骨氣時,還說“這男子漢的氣度,并非胡適、魯迅諸氏所能及的。
“威武不能屈,臨難不茍免,是真正的人民英雄。
日軍破城后,官兵們“不愿受暴敵殘殺,均以手榴彈自炸而死”,“臨難不茍,殺身成仁”與山河共存亡的矢志。
可即便是最討厭他的人,也得承認他身著有著‘每戰必爭先、臨難不茍免’的傳統美德。
華夏大地的精神滋養及悠久綿長的文化傳承,涵養了中華民族臨難不茍、履險不卻、堅韌不拔的擔當精神。
后來將表焚燒,果能上升,未將先生殺害,先生付之一笑,其臨難不茍免如此。
講開放,不能不引進國外蘊含著普世價值的文藝作品(如“歌頌”臨難不茍免的《泰坦尼克號》),不能不探討別國“崛起”的軟實力何在。
* 臨難不茍的意思 臨難不茍的成語解釋 臨難不茍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