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象曆的讀音 乾象曆的意思
乾象歷 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至吳亡(公元280年)實施的歷法。東漢末劉洪撰。規定一回歸年為365 145/589,一朔望月為29 773/1457,首次推算出近點月為27.5508日,一個近點月內月球的近地點進動3o4′,并創立定朔算法。《后漢書。律歷志下》“積九千四百五十五歲也”劉昭注引南朝宋何承天:“元中和谷城門候劉洪始悟四分于天疏闊,更以五百八十九為紀法,百四十五為斗法,而造乾象法,又制遲疾歷以步月行,方于太初、四分,轉精密矣。”
- 乾
- 象
- 曆
“乾象曆”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qián xiàng lì]
- 漢字注音:
- ㄑㄧㄢˊ ㄒㄧㄤˋ ㄌㄧˋ
- 簡繁字形:
- 乾象歷
- 是否常用:
- 否
“乾象曆”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我國古代的一種歷法。
網絡解釋
乾象歷
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至吳亡(公元280年)實施的歷法。東漢末劉洪撰。規定一回歸年為365 145/589,一朔望月為29 773/1457,首次推算出近點月為27.5508日,一個近點月內月球的近地點進動3o4′,并創立定朔算法。《后漢書。律歷志下》“積九千四百五十五歲也”劉昭注引南朝宋何承天:“元中和谷城門候劉洪始悟四分于天疏闊,更以五百八十九為紀法,百四十五為斗法,而造乾象法,又制遲疾歷以步月行,方于太初、四分,轉精密矣。”
“乾象曆”的單字解釋
【乾】:[qián]1.八卦之一,代表天:乾坤(“坤”,代表地)。2.舊時稱男性的:乾造。乾宅。[gān]同“干”。
【象】:1.哺乳動物,是陸地上現存最大的動物,耳朵大,鼻子長圓筒形,能蜷曲,多有一對長大的門牙伸出口外,全身的毛很稀疏,皮很厚,吃嫩葉和野菜等。生活于我國云南南部、印度、非洲等熱帶地方。有的可馴養來馱運貨物。2.(Xiàng)姓。3.形狀;樣子:景象。天象。氣象。印象。萬象更新。4.仿效;模擬:象形。象聲。
【曆】:1.推算歲時節氣的方法:“時憲曆”、“四分曆”、“太初曆”。《淮南子?本經》:“星月之行,可以曆推得也。”2.記載年、月、日、節氣等的書冊:“日曆”、“月曆”。《樂府詩集?卷七十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視曆復開書,便利此月內。”《舊唐書?卷三十二?曆志一》:“玄宗召見,令造新曆。”3.年代、壽命。《漢書?卷十四?諸侯王表》:“周過其曆,秦不及期。”
“乾象曆”的相關詞語
* 乾象曆的讀音是:qián xiàng lì,乾象曆的意思:乾象歷 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至吳亡(公元280年)實施的歷法。東漢末劉洪撰。規定一回歸年為365 145/589,一朔望月為29 773/1457,首次推算出近點月為27.5508日,一個近點月內月球的近地點進動3o4′,并創立定朔算法。《后漢書。律歷志下》“積九千四百五十五歲也”劉昭注引南朝宋何承天:“元中和谷城門候劉洪始悟四分于天疏闊,更以五百八十九為紀法,百四十五為斗法,而造乾象法,又制遲疾歷以步月行,方于太初、四分,轉精密矣。”
基本解釋
我國古代的一種歷法。乾象歷
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至吳亡(公元280年)實施的歷法。東漢末劉洪撰。規定一回歸年為365 145/589,一朔望月為29 773/1457,首次推算出近點月為27.5508日,一個近點月內月球的近地點進動3o4′,并創立定朔算法。《后漢書。律歷志下》“積九千四百五十五歲也”劉昭注引南朝宋何承天:“元中和谷城門候劉洪始悟四分于天疏闊,更以五百八十九為紀法,百四十五為斗法,而造乾象法,又制遲疾歷以步月行,方于太初、四分,轉精密矣。”【乾】:[qián]1.八卦之一,代表天:乾坤(“坤”,代表地)。2.舊時稱男性的:乾造。乾宅。[gān]同“干”。
【象】:1.哺乳動物,是陸地上現存最大的動物,耳朵大,鼻子長圓筒形,能蜷曲,多有一對長大的門牙伸出口外,全身的毛很稀疏,皮很厚,吃嫩葉和野菜等。生活于我國云南南部、印度、非洲等熱帶地方。有的可馴養來馱運貨物。2.(Xiàng)姓。3.形狀;樣子:景象。天象。氣象。印象。萬象更新。4.仿效;模擬:象形。象聲。
【曆】:1.推算歲時節氣的方法:“時憲曆”、“四分曆”、“太初曆”。《淮南子?本經》:“星月之行,可以曆推得也。”2.記載年、月、日、節氣等的書冊:“日曆”、“月曆”。《樂府詩集?卷七十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視曆復開書,便利此月內。”《舊唐書?卷三十二?曆志一》:“玄宗召見,令造新曆。”3.年代、壽命。《漢書?卷十四?諸侯王表》:“周過其曆,秦不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