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的讀音 二十四史的意思
- 二
- 十
- 四
- 史
“二十四史”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èr shí sì shǐ]
- 漢字注音:
- ㄦˋ ㄕˊ ㄙˋ ㄕˇ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是
“二十四史”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二十四史 èrshísìshǐ
[the Twenty-Four Histories;a long intricate story] 指舊時稱為正史的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即:《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唐書(舊唐書)》、《新唐書》、《五代史(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
辭典解釋
二十四史 èr shí sì shǐ ㄦˋ ㄕˊ ㄙˋ ㄕˇ 清乾隆時所頒定的正史。即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皆為紀傳體史書。
英語 the Twenty-Four Histories (25 or 26 in modern editions)?, collection of books on Chinese dynastic history from 3000 BC till 17th century, fig. a long and complicated story
德語 24 Dynastiegeschichten (Gesch)?
法語 Vingt-Quatre Histoires
網絡解釋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于《史記》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故將和《史記》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1921年,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而多數地方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的單字解釋
【二】:1.數目。一加一的和。2.序數:一窮二白。3.兩樣:不二價。
【十】:1.九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表示達到頂點:十足。十分。十成的把握。3.姓。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姓。3.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史】:1.歷史:史學。近代史。世界史。有史以來。2.古代掌管記載史實的官。3.古代圖書四部分類法(經史子集)中的第二類:史書。史部。4.姓。
“二十四史”的相關詞語
“二十四史”造句
說二十四史是帝王家譜的論斷雖不失有偏激之處,但要求歷史與國民生活息息相關卻是至理名言,然而這又是中國史學最為薄弱之處。
二十四史是記載中國幾千年歷史的重要典籍.
收集了二十四史目錄中有關針灸書目的史料,論述了正史目錄在針灸醫學史發展中的作用與貢獻。
電紙書收入“二十四史”等被指侵權;漢王稱版權由國學網得到;國學網稱曾參校中華版本。
博古齋的兩套古書《四部叢刊》與《百衲本二十四史》,雖然售價高達幾十萬元,也不乏買家。
二十四史也是反動書籍,*席還親自批閱呢。
誰敢騙我,馬哲毛概三個代表學習文件四大名著二十四史金庸全集伺候!每日輕松一刻。
(參見《二十四史》之《明史》)由此可見,徐?他是冒著殺頭的危險,而向朝廷推薦陳寬的。
俞飛生于七十年代貧窮的東北農村,因熟讀《二十四史》而變得心機極深。
上海圖書公司收藏的一套線裝古籍《百衲本二十四史》,前天下午在上海書展上以18萬元的價格被一位讀者購走。
* 二十四史的讀音是:èr shí sì shǐ,二十四史的意思: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于《史記》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故將和《史記》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1921年,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而多數地方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基本解釋
二十四史 èrshísìshǐ
[the Twenty-Four Histories;a long intricate story] 指舊時稱為正史的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即:《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唐書(舊唐書)》、《新唐書》、《五代史(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
辭典解釋
二十四史 èr shí sì shǐ ㄦˋ ㄕˊ ㄙˋ ㄕˇ清乾隆時所頒定的正史。即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皆為紀傳體史書。
英語 the Twenty-Four Histories (25 or 26 in modern editions)?, collection of books on Chinese dynastic history from 3000 BC till 17th century, fig. a long and complicated story
德語 24 Dynastiegeschichten (Gesch)?
法語 Vingt-Quatre Histoires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于《史記》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故將和《史記》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1921年,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而多數地方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說二十四史是帝王家譜的論斷雖不失有偏激之處,但要求歷史與國民生活息息相關卻是至理名言,然而這又是中國史學最為薄弱之處。
二十四史是記載中國幾千年歷史的重要典籍.
收集了二十四史目錄中有關針灸書目的史料,論述了正史目錄在針灸醫學史發展中的作用與貢獻。
電紙書收入“二十四史”等被指侵權;漢王稱版權由國學網得到;國學網稱曾參校中華版本。
博古齋的兩套古書《四部叢刊》與《百衲本二十四史》,雖然售價高達幾十萬元,也不乏買家。
二十四史也是反動書籍,*席還親自批閱呢。
誰敢騙我,馬哲毛概三個代表學習文件四大名著二十四史金庸全集伺候!每日輕松一刻。
(參見《二十四史》之《明史》)由此可見,徐?他是冒著殺頭的危險,而向朝廷推薦陳寬的。
俞飛生于七十年代貧窮的東北農村,因熟讀《二十四史》而變得心機極深。
上海圖書公司收藏的一套線裝古籍《百衲本二十四史》,前天下午在上海書展上以18萬元的價格被一位讀者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