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年的讀音 余年的意思
余年 余年,漢語詞匯。 拼音:yú nián 釋義:1、一生中剩余的年月。指晚年,暮年。2、謂其他的年分。
- 余
- 年
“余年”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ú nián]
- 漢字注音:
- ㄩˊ ㄋㄧㄢˊ
- 簡繁字形:
- 餘年
- 是否常用:
- 是
“余年”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余年 yúnián
[one's remaining years] 暮年;晚年
辭典解釋
余年 yú nián ㄩˊ ㄋㄧㄢˊ 老年、晚年。《文選.李密.陳情表》:「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金史.卷九二.徒單克寧傳》:「乞歸田里,以盡余年。」也作「余齒」。
網絡解釋
余年
余年,漢語詞匯。
拼音:yú nián
釋義:1、一生中剩余的年月。指晚年,暮年。2、謂其他的年分。
“余年”的單字解釋
【余】:1.剩下來的;多余的:余糧。2.零數:十余人。一斤余。3.文言人稱代詞。我。4.“餘”,另同“馀”
【年】:1.時間的單位,公歷1年是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平年365日,閏年366日,每4年有1個閏年:今年。去年。2.用于計算年數:三年五載。在廣州住了兩年。3.每年的:年會。年鑒。年產量。4.歲數:年紀。年齡。忘年交。益壽延年。5.一生中按年齡劃分的階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時期;時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莊稼的收成:年成。年景。豐年。歉年。8.年節:新年。過年。給大家拜年。9.有關年節的(用品):年糕。年貨。年畫。10.姓。
“余年”的相關成語
“余年”的相關詞語
“余年”造句
我堅持奮戰五十余年,致力于科學的發展。用一個詞可以道出我最艱辛的工作特點,這個詞就是“失敗”。
故朕理天下事五十余年,無甚差忒者,亦看書之益也。
中國三十余年的改革,最初的二十多年,目標很物化,小康、溫飽、翻兩番,解決人與物之間的問題,是生存的需求;而每一個個體,也把幸福寄托到物化的未來身上。白巖松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
年少雞鳴方就枕,老人枕上待雞鳴。轉頭三十余年夢,不道消磨只數聲。黃宗羲
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櫛風沐雨三十余年,掃蕩群兇,與百姓除害,使漢室復存。
百余年辛苦經營的圓明園,毀于一旦,更是令人椎心泣血的莫大恨事。
現代人渡過萬余年的熟食生活以后,到上世紀下半頁又出現提倡生食的新潮,稱之為生食療法,生食的回潮,并非一時的心血來潮,有其客觀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他曾提出“教育救國”的主張,并身體力行十余年。
* 余年的讀音是:yú nián,余年的意思:余年 余年,漢語詞匯。 拼音:yú nián 釋義:1、一生中剩余的年月。指晚年,暮年。2、謂其他的年分。
基本解釋
余年 yúnián
[one's remaining years] 暮年;晚年
辭典解釋
余年 yú nián ㄩˊ ㄋㄧㄢˊ老年、晚年。《文選.李密.陳情表》:「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金史.卷九二.徒單克寧傳》:「乞歸田里,以盡余年。」也作「余齒」。
余年
余年,漢語詞匯。拼音:yú nián
釋義:1、一生中剩余的年月。指晚年,暮年。2、謂其他的年分。

【余】:1.剩下來的;多余的:余糧。2.零數:十余人。一斤余。3.文言人稱代詞。我。4.“餘”,另同“馀”
【年】:1.時間的單位,公歷1年是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平年365日,閏年366日,每4年有1個閏年:今年。去年。2.用于計算年數:三年五載。在廣州住了兩年。3.每年的:年會。年鑒。年產量。4.歲數:年紀。年齡。忘年交。益壽延年。5.一生中按年齡劃分的階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時期;時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莊稼的收成:年成。年景。豐年。歉年。8.年節:新年。過年。給大家拜年。9.有關年節的(用品):年糕。年貨。年畫。10.姓。
我堅持奮戰五十余年,致力于科學的發展。用一個詞可以道出我最艱辛的工作特點,這個詞就是“失敗”。
故朕理天下事五十余年,無甚差忒者,亦看書之益也。
中國三十余年的改革,最初的二十多年,目標很物化,小康、溫飽、翻兩番,解決人與物之間的問題,是生存的需求;而每一個個體,也把幸福寄托到物化的未來身上。白巖松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
年少雞鳴方就枕,老人枕上待雞鳴。轉頭三十余年夢,不道消磨只數聲。黃宗羲
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櫛風沐雨三十余年,掃蕩群兇,與百姓除害,使漢室復存。
百余年辛苦經營的圓明園,毀于一旦,更是令人椎心泣血的莫大恨事。
現代人渡過萬余年的熟食生活以后,到上世紀下半頁又出現提倡生食的新潮,稱之為生食療法,生食的回潮,并非一時的心血來潮,有其客觀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他曾提出“教育救國”的主張,并身體力行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