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養的讀音 供養的意思
供養 (佛學用語)供養是佛教用語,指以珍寶、飲食、衣服、臥具、湯藥、燃燈、眾華、眾香、幡蓋等供給如來和善知識。于佛誠敬供養之人有福報,若能無所希望以財寶衣服眾花香等供養于佛則有功德。 因僧侶在修行的時候需要摒除一切外緣,所以就無法自謀生活必需品,需要信眾的布施。幫助他人修行就是助人成就,能如此發心供養則有功德。 供養 (漢語詞語)供養,指供奉安置;提供生活上所需要的物品、金錢。見《漢書·翟方進傳》:“身既富貴,而后母尚在, 方進內行修飾,供養甚篤。”
- 供
- 養
“供養”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gōng yǎng]
- 漢字注音:
- ㄍㄨㄥ ㄧㄤˇ
- 簡繁字形:
- 供養
- 是否常用:
- 否
“供養”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供養 gōngyǎng
(1) [supply]∶給…提供生計,贍養
我一定供養你
(2) [provide for the needs and comforts of one's elders]∶供給長輩或年長的人生活需要
供養老人
(3) [feed;raise]∶飼養,養活
就是它們,供養著幾百億噸級的海洋動物,是真正的海洋牧草。——《海洋與生命》
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別長,每只工蜂都愿意用采來的花精供養它。——《荔枝蜜》
辭典解釋
供養 gòng yǎng ㄍㄨㄥˋ ㄧㄤˇ 提供生活上所需要的物品、金錢。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殷氏承當了供養公婆,初時也還像樣,漸漸半年三個月,要茶不茶,要飯不飯。」
近義詞
奉養,贍養供奉安置。
《西游記.第四○回》:「一壁廂傳旨宣召丹青,寫下唐師徒四位喜容,供養在金鑾殿上。」
佛教用語。佛教徒以香花、飲食等物品或種種善行,獻給佛、法、僧或一切眾生。
南朝齊.蕭子良〈凈住子凈行法〉:「已得幾過懸幡、表剎、合掌供養?」
英語 to supply, to provide for one's elders, to support one's parents, to make offerings (to the Gods)?
德語 jemandem etwas opfen (V)?, ern?hrt , ern?hren (V)?
法語 nourrir, faire des offrandes
網絡解釋
供養 (佛學用語)
供養是佛教用語,指以珍寶、飲食、衣服、臥具、湯藥、燃燈、眾華、眾香、幡蓋等供給如來和善知識。于佛誠敬供養之人有福報,若能無所希望以財寶衣服眾花香等供養于佛則有功德。
因僧侶在修行的時候需要摒除一切外緣,所以就無法自謀生活必需品,需要信眾的布施。幫助他人修行就是助人成就,能如此發心供養則有功德。
供養 (漢語詞語)
供養,指供奉安置;提供生活上所需要的物品、金錢。見《漢書·翟方進傳》:“身既富貴,而后母尚在, 方進內行修飾,供養甚篤。”
“供養”的單字解釋
【供】:[gòng]1.把祭品陳列在祖先、神佛的像或牌位前以示敬奉:案上供著水果。2.舊時祭祖先或求神拜佛用的祭品:上供。3.受審者口述案情。也指敘述案情的話或文字:供認。口供。[gōng]供給(jǐ);提供東西或條件給需要的人應用:供應。供參考。這間房子供廠長午間休息。
【養】:1.照顧、撫育:“撫養”、“養民”。《禮記?大學》:“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史記?卷一一二?主父偃傳》:“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2.培植花木或飼養動物:“養蘭”、“養雞”。《周禮?夏官?圉人》:“圉人,當養馬芻牧之事。”3.陶冶品德:“修養品德”。《孟子?盡心下》:“養心莫善於寡欲。”4.教導、教育。《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漢書?卷八十八?儒林傳?序》:“或言孔子布衣,養徒三千人。”5.治療、調護:“調養”、“養顏”、“養病”。《儒林外史?第五回》:“再折些須銀子給他養那打壞了的腿。”6.增加、助長。《左傳?昭公二十年》:“私欲養求,不給則應。”《孔穎達?正義》:“私有所欲,長養其情,求物共之,民不共給,則應之以罪。”7.信守、保持。《荀子?禮論》:“龍旗九斿,所以養信也。”8.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養由基。
“供養”的相關詞語
* 供養的讀音是:gōng yǎng,供養的意思:供養 (佛學用語)供養是佛教用語,指以珍寶、飲食、衣服、臥具、湯藥、燃燈、眾華、眾香、幡蓋等供給如來和善知識。于佛誠敬供養之人有福報,若能無所希望以財寶衣服眾花香等供養于佛則有功德。 因僧侶在修行的時候需要摒除一切外緣,所以就無法自謀生活必需品,需要信眾的布施。幫助他人修行就是助人成就,能如此發心供養則有功德。 供養 (漢語詞語)供養,指供奉安置;提供生活上所需要的物品、金錢。見《漢書·翟方進傳》:“身既富貴,而后母尚在, 方進內行修飾,供養甚篤。”
基本解釋
供養 gōngyǎng
(1) [supply]∶給…提供生計,贍養
我一定供養你
(2) [provide for the needs and comforts of one's elders]∶供給長輩或年長的人生活需要
供養老人
(3) [feed;raise]∶飼養,養活
就是它們,供養著幾百億噸級的海洋動物,是真正的海洋牧草。——《海洋與生命》
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別長,每只工蜂都愿意用采來的花精供養它。——《荔枝蜜》
辭典解釋
供養 gòng yǎng ㄍㄨㄥˋ ㄧㄤˇ提供生活上所需要的物品、金錢。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殷氏承當了供養公婆,初時也還像樣,漸漸半年三個月,要茶不茶,要飯不飯。」
近義詞
奉養,贍養供奉安置。
《西游記.第四○回》:「一壁廂傳旨宣召丹青,寫下唐師徒四位喜容,供養在金鑾殿上。」
佛教用語。佛教徒以香花、飲食等物品或種種善行,獻給佛、法、僧或一切眾生。
南朝齊.蕭子良〈凈住子凈行法〉:「已得幾過懸幡、表剎、合掌供養?」
英語 to supply, to provide for one's elders, to support one's parents, to make offerings (to the Gods)?
德語 jemandem etwas opfen (V)?, ern?hrt , ern?hren (V)?
法語 nourrir, faire des offrandes
供養 (佛學用語)
供養是佛教用語,指以珍寶、飲食、衣服、臥具、湯藥、燃燈、眾華、眾香、幡蓋等供給如來和善知識。于佛誠敬供養之人有福報,若能無所希望以財寶衣服眾花香等供養于佛則有功德。因僧侶在修行的時候需要摒除一切外緣,所以就無法自謀生活必需品,需要信眾的布施。幫助他人修行就是助人成就,能如此發心供養則有功德。
供養 (漢語詞語)
供養,指供奉安置;提供生活上所需要的物品、金錢。見《漢書·翟方進傳》:“身既富貴,而后母尚在, 方進內行修飾,供養甚篤。”【供】:[gòng]1.把祭品陳列在祖先、神佛的像或牌位前以示敬奉:案上供著水果。2.舊時祭祖先或求神拜佛用的祭品:上供。3.受審者口述案情。也指敘述案情的話或文字:供認。口供。[gōng]供給(jǐ);提供東西或條件給需要的人應用:供應。供參考。這間房子供廠長午間休息。
【養】:1.照顧、撫育:“撫養”、“養民”。《禮記?大學》:“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史記?卷一一二?主父偃傳》:“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2.培植花木或飼養動物:“養蘭”、“養雞”。《周禮?夏官?圉人》:“圉人,當養馬芻牧之事。”3.陶冶品德:“修養品德”。《孟子?盡心下》:“養心莫善於寡欲。”4.教導、教育。《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漢書?卷八十八?儒林傳?序》:“或言孔子布衣,養徒三千人。”5.治療、調護:“調養”、“養顏”、“養病”。《儒林外史?第五回》:“再折些須銀子給他養那打壞了的腿。”6.增加、助長。《左傳?昭公二十年》:“私欲養求,不給則應。”《孔穎達?正義》:“私有所欲,長養其情,求物共之,民不共給,則應之以罪。”7.信守、保持。《荀子?禮論》:“龍旗九斿,所以養信也。”8.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養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