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師的讀音 偃師的意思
偃師 (河南省洛陽市下轄縣級市)偃師,洛陽市下轄縣級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區,南屏嵩岳,北臨黃河,地理坐標介于東經112°26′15″~113°00′00″和北緯34°27′30″~34°50′00″之間。 偃師市現轄4個街道、9鎮、214個行政村(585個自然村)、12個居委會、2240個村民組,總人口61萬(2013年),總面積668.58平方公里,是中原經濟區鄭洛城市工業走廊上的重要節點城市,河南省首批10個小康達標縣(市),也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河南省26個城鎮化發展重點縣(市)、35個擴權縣(市)和第二批對外開放重點縣(市)之一,綜合經濟實力居全省前列。 偃師因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東征伐紂在此筑城“息偃戎師”而得名,先后有夏、商、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七個朝代在此建都。境內有二里頭夏都斟鄩遺址、尸鄉溝商城遺址、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和唐代帝陵唐恭陵。偃師還是客家先民首次南遷出發地和絲綢之路東方起點之一。 2018年11月,入選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 偃
- 師
“偃師”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ǎn shī]
- 漢字注音:
- ㄧㄢˇ ㄕ
- 簡繁字形:
- 偃師
- 是否常用:
- 否
“偃師”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傳說周穆王時的巧匠,所制木偶,能歌善舞,恍如活人。稱弄木偶的藝人為偃師。
網絡解釋
偃師 (河南省洛陽市下轄縣級市)
偃師,洛陽市下轄縣級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區,南屏嵩岳,北臨黃河,地理坐標介于東經112°26′15″~113°00′00″和北緯34°27′30″~34°50′00″之間。
偃師市現轄4個街道、9鎮、214個行政村(585個自然村)、12個居委會、2240個村民組,總人口61萬(2013年),總面積668.58平方公里,是中原經濟區鄭洛城市工業走廊上的重要節點城市,河南省首批10個小康達標縣(市),也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河南省26個城鎮化發展重點縣(市)、35個擴權縣(市)和第二批對外開放重點縣(市)之一,綜合經濟實力居全省前列。
偃師因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東征伐紂在此筑城“息偃戎師”而得名,先后有夏、商、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七個朝代在此建都。境內有二里頭夏都斟鄩遺址、尸鄉溝商城遺址、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和唐代帝陵唐恭陵。偃師還是客家先民首次南遷出發地和絲綢之路東方起點之一。
2018年11月,入選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偃師”的單字解釋
“偃師”的相關詞語
* 偃師的讀音是:yǎn shī,偃師的意思:偃師 (河南省洛陽市下轄縣級市)偃師,洛陽市下轄縣級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區,南屏嵩岳,北臨黃河,地理坐標介于東經112°26′15″~113°00′00″和北緯34°27′30″~34°50′00″之間。 偃師市現轄4個街道、9鎮、214個行政村(585個自然村)、12個居委會、2240個村民組,總人口61萬(2013年),總面積668.58平方公里,是中原經濟區鄭洛城市工業走廊上的重要節點城市,河南省首批10個小康達標縣(市),也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河南省26個城鎮化發展重點縣(市)、35個擴權縣(市)和第二批對外開放重點縣(市)之一,綜合經濟實力居全省前列。 偃師因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東征伐紂在此筑城“息偃戎師”而得名,先后有夏、商、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七個朝代在此建都。境內有二里頭夏都斟鄩遺址、尸鄉溝商城遺址、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和唐代帝陵唐恭陵。偃師還是客家先民首次南遷出發地和絲綢之路東方起點之一。 2018年11月,入選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基本解釋
傳說周穆王時的巧匠,所制木偶,能歌善舞,恍如活人。稱弄木偶的藝人為偃師。偃師 (河南省洛陽市下轄縣級市)
偃師,洛陽市下轄縣級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區,南屏嵩岳,北臨黃河,地理坐標介于東經112°26′15″~113°00′00″和北緯34°27′30″~34°50′00″之間。偃師市現轄4個街道、9鎮、214個行政村(585個自然村)、12個居委會、2240個村民組,總人口61萬(2013年),總面積668.58平方公里,是中原經濟區鄭洛城市工業走廊上的重要節點城市,河南省首批10個小康達標縣(市),也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河南省26個城鎮化發展重點縣(市)、35個擴權縣(市)和第二批對外開放重點縣(市)之一,綜合經濟實力居全省前列。
偃師因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東征伐紂在此筑城“息偃戎師”而得名,先后有夏、商、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七個朝代在此建都。境內有二里頭夏都斟鄩遺址、尸鄉溝商城遺址、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和唐代帝陵唐恭陵。偃師還是客家先民首次南遷出發地和絲綢之路東方起點之一。
2018年11月,入選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