儻若的讀音 儻若的意思
儻若 假如 詞語釋義 南朝 宋 謝靈運 《酬從弟惠連》詩:“儻若果歸言,共陶暮春時。”《太平廣記》卷八三引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佐》:“君長二三寸,豈復耳有國土。儻若有之,國之當盡焦螟耳。” 郭沫若 《女神·棠棣之花》:“姐姐,你的歌詞很帶些男性的聲調,儻若母親在時,聽了定會發怒呢。”
- 儻
- 若
“儻若”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tǎng ruò]
- 漢字注音:
- ㄊㄤˇ ㄖㄨㄛˋ
- 簡繁字形:
- 儻若
- 是否常用:
- 否
“儻若”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假如。 辭典解釋
儻若 tǎng ruò ㄊㄤˇ ㄖㄨㄛˋ 假如、如果。
《文選.謝靈運.酬從弟惠連詩》:「儻若果歸言,共陶暮春時。」
《太平廣記.卷八三.張佐》:「君長二三寸,豈復耳有國土。儻若有之,國人當盡焦螟耳。」
網絡解釋
儻若
假如
詞語釋義
南朝 宋 謝靈運 《酬從弟惠連》詩:“儻若果歸言,共陶暮春時。”《太平廣記》卷八三引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佐》:“君長二三寸,豈復耳有國土。儻若有之,國之當盡焦螟耳。” 郭沫若 《女神·棠棣之花》:“姐姐,你的歌詞很帶些男性的聲調,儻若母親在時,聽了定會發怒呢。”
“儻若”的單字解釋
【儻】:1.同“儻”。2.同“倘1”。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隱若現。旁若無人。若無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稱代詞。你:若輩。[rě]見〖阿蘭若〗、
“儻若”的相關詞語
* 儻若的讀音是:tǎng ruò,儻若的意思:儻若 假如 詞語釋義 南朝 宋 謝靈運 《酬從弟惠連》詩:“儻若果歸言,共陶暮春時。”《太平廣記》卷八三引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佐》:“君長二三寸,豈復耳有國土。儻若有之,國之當盡焦螟耳。” 郭沫若 《女神·棠棣之花》:“姐姐,你的歌詞很帶些男性的聲調,儻若母親在時,聽了定會發怒呢。”
基本解釋
假如。辭典解釋
儻若 tǎng ruò ㄊㄤˇ ㄖㄨㄛˋ假如、如果。
《文選.謝靈運.酬從弟惠連詩》:「儻若果歸言,共陶暮春時。」
《太平廣記.卷八三.張佐》:「君長二三寸,豈復耳有國土。儻若有之,國人當盡焦螟耳。」
儻若
假如詞語釋義
南朝 宋 謝靈運 《酬從弟惠連》詩:“儻若果歸言,共陶暮春時。”《太平廣記》卷八三引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佐》:“君長二三寸,豈復耳有國土。儻若有之,國之當盡焦螟耳。” 郭沫若 《女神·棠棣之花》:“姐姐,你的歌詞很帶些男性的聲調,儻若母親在時,聽了定會發怒呢。”
【儻】:1.同“儻”。2.同“倘1”。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隱若現。旁若無人。若無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稱代詞。你:若輩。[rě]見〖阿蘭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