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代的讀音 八代的意思
八代 (日本港口城市)日本九州中西部城市。在球磨川三角洲,八代海沿岸。屬熊本縣。人口11萬(1985)。面積146.7平方公里。古城下町,1602年筑城,1940年設市。工業發展迅速,為熊本縣首位工業城市。工業以電子、水泥、造紙、化學纖維和釀酒為主。港口可停萬噸級輪船。海陸交通要沖。有八代宮、神社等古跡,日奈久溫泉(碳酸泉,36—38℃)、“不知火”等名勝地。 八代 (漢語詞匯)八代,指三皇五帝時代。泛指秦漢以來諸朝。或以為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或秦、漢、魏、晉、元魏、齊、周、隋稱為「八代」。
- 八
- 代
“八代”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ā dài]
- 漢字注音:
- ㄅㄚ ㄉㄞ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八代”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八世。指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辭典解釋
八代 bā dài ㄅㄚ ㄉㄞˋ 三皇五帝時代。
《文選.陸機.辯亡論上》:「于是講八代之禮,搜三王之樂。」
唐.李善.注:「八代,三皇五帝也。」
泛指秦漢以來諸朝。或以為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或秦、漢、魏、晉、元魏、齊、周、隋稱為「八代」。
唐.韓愈〈石鼓歌〉:「繼周八代爭戰罷,無人收拾理則那?」
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網絡解釋
八代 (日本港口城市)
日本九州中西部城市。在球磨川三角洲,八代海沿岸。屬熊本縣。人口11萬(1985)。面積146.7平方公里。古城下町,1602年筑城,1940年設市。工業發展迅速,為熊本縣首位工業城市。工業以電子、水泥、造紙、化學纖維和釀酒為主。港口可停萬噸級輪船。海陸交通要沖。有八代宮、神社等古跡,日奈久溫泉(碳酸泉,36—38℃)、“不知火”等名勝地。
八代 (漢語詞匯)
八代,指三皇五帝時代。泛指秦漢以來諸朝。或以為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或秦、漢、魏、晉、元魏、齊、周、隋稱為「八代」。
“八代”的單字解釋
【八】:1.七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姓。
【代】:1.代替:代課。代筆。代銷。2.代理:代局長。3.姓。4.歷史的分期;時代:古代。近代。現代。當代。5.朝代:漢代。改朝換代。6.世系的輩分:第二代。下一代。老一代。我們這一代。7.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二級,代以上為宙,如顯生宙分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代以下為紀。跟代相應的地層系統分類單位叫做界。
“八代”的相關成語
“八代”的相關詞語
* 八代的讀音是:bā dài,八代的意思:八代 (日本港口城市)日本九州中西部城市。在球磨川三角洲,八代海沿岸。屬熊本縣。人口11萬(1985)。面積146.7平方公里。古城下町,1602年筑城,1940年設市。工業發展迅速,為熊本縣首位工業城市。工業以電子、水泥、造紙、化學纖維和釀酒為主。港口可停萬噸級輪船。海陸交通要沖。有八代宮、神社等古跡,日奈久溫泉(碳酸泉,36—38℃)、“不知火”等名勝地。 八代 (漢語詞匯)八代,指三皇五帝時代。泛指秦漢以來諸朝。或以為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或秦、漢、魏、晉、元魏、齊、周、隋稱為「八代」。
基本解釋
八世。指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辭典解釋
八代 bā dài ㄅㄚ ㄉㄞˋ三皇五帝時代。
《文選.陸機.辯亡論上》:「于是講八代之禮,搜三王之樂。」
唐.李善.注:「八代,三皇五帝也。」
泛指秦漢以來諸朝。或以為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或秦、漢、魏、晉、元魏、齊、周、隋稱為「八代」。
唐.韓愈〈石鼓歌〉:「繼周八代爭戰罷,無人收拾理則那?」
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八代 (日本港口城市)
日本九州中西部城市。在球磨川三角洲,八代海沿岸。屬熊本縣。人口11萬(1985)。面積146.7平方公里。古城下町,1602年筑城,1940年設市。工業發展迅速,為熊本縣首位工業城市。工業以電子、水泥、造紙、化學纖維和釀酒為主。港口可停萬噸級輪船。海陸交通要沖。有八代宮、神社等古跡,日奈久溫泉(碳酸泉,36—38℃)、“不知火”等名勝地。八代 (漢語詞匯)
八代,指三皇五帝時代。泛指秦漢以來諸朝。或以為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或秦、漢、魏、晉、元魏、齊、周、隋稱為「八代」。【八】:1.七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姓。
【代】:1.代替:代課。代筆。代銷。2.代理:代局長。3.姓。4.歷史的分期;時代:古代。近代。現代。當代。5.朝代:漢代。改朝換代。6.世系的輩分:第二代。下一代。老一代。我們這一代。7.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二級,代以上為宙,如顯生宙分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代以下為紀。跟代相應的地層系統分類單位叫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