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詠樓的讀音 八詠樓的意思
八詠樓 八詠樓,位于八詠路,南朝時創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擴建,元皇慶年間(1312-1313)毀于火災,明萬歷間重建,清嘉慶年間重修,1984年大修。歷代文人游此,題詠頗多。南朝齊隆昌元年(494年),東陽郡太守沈約作《登玄暢樓》。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曾作《題八詠樓》:“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后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該樓坐北朝南,共四進,依次為樓閣、前廳、二廳和樓屋。建在高8.70米的石砌臺基上。
- 八
- 詠
- 樓
“八詠樓”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ā yǒng lóu]
- 漢字注音:
- ㄅㄚ ㄩㄥˇ ㄌㄡˊ
- 簡繁字形:
- 八詠樓
- 是否常用:
- 否
“八詠樓”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在浙江省金華市南隅﹐婺江北岸。南朝齊太守沈約于隆昌元年(公元494年)建。原名"元暢樓"。宋至道中﹐郡守馮伉因沈約曾于此作《八詠詩》﹐改名"八詠樓"。歷代迭經毀建﹐現存建筑乃清代所建。唐李白﹑崔顥﹑宋李清照﹐清吳偉業等均有題詠。
網絡解釋
八詠樓
八詠樓,位于八詠路,南朝時創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擴建,元皇慶年間(1312-1313)毀于火災,明萬歷間重建,清嘉慶年間重修,1984年大修。歷代文人游此,題詠頗多。南朝齊隆昌元年(494年),東陽郡太守沈約作《登玄暢樓》。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曾作《題八詠樓》:“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后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該樓坐北朝南,共四進,依次為樓閣、前廳、二廳和樓屋。建在高8.70米的石砌臺基上。
“八詠樓”的單字解釋
【八】:1.七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姓。
【詠】:1.唱;抑揚頓挫地念:歌詠。吟詠。2.(以某種事物為題)做詩:詠梅。詠雪。
【樓】:1.樓房:大樓。教學樓。高樓大廈。一座樓。2.樓房的一層:一樓(平地的一層)。一口氣爬上十樓。3.(樓兒)房屋或其他建筑物上加蓋的一層房子:城樓。箭樓。鐘樓。4.用于某些店鋪的名稱:茶樓。酒樓。銀樓。5.姓。
“八詠樓”的相關詞語
* 八詠樓的讀音是:bā yǒng lóu,八詠樓的意思:八詠樓 八詠樓,位于八詠路,南朝時創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擴建,元皇慶年間(1312-1313)毀于火災,明萬歷間重建,清嘉慶年間重修,1984年大修。歷代文人游此,題詠頗多。南朝齊隆昌元年(494年),東陽郡太守沈約作《登玄暢樓》。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曾作《題八詠樓》:“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后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該樓坐北朝南,共四進,依次為樓閣、前廳、二廳和樓屋。建在高8.70米的石砌臺基上。
基本解釋
在浙江省金華市南隅﹐婺江北岸。南朝齊太守沈約于隆昌元年(公元494年)建。原名"元暢樓"。宋至道中﹐郡守馮伉因沈約曾于此作《八詠詩》﹐改名"八詠樓"。歷代迭經毀建﹐現存建筑乃清代所建。唐李白﹑崔顥﹑宋李清照﹐清吳偉業等均有題詠。八詠樓
八詠樓,位于八詠路,南朝時創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擴建,元皇慶年間(1312-1313)毀于火災,明萬歷間重建,清嘉慶年間重修,1984年大修。歷代文人游此,題詠頗多。南朝齊隆昌元年(494年),東陽郡太守沈約作《登玄暢樓》。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曾作《題八詠樓》:“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后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該樓坐北朝南,共四進,依次為樓閣、前廳、二廳和樓屋。建在高8.70米的石砌臺基上。【八】:1.七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姓。
【詠】:1.唱;抑揚頓挫地念:歌詠。吟詠。2.(以某種事物為題)做詩:詠梅。詠雪。
【樓】:1.樓房:大樓。教學樓。高樓大廈。一座樓。2.樓房的一層:一樓(平地的一層)。一口氣爬上十樓。3.(樓兒)房屋或其他建筑物上加蓋的一層房子:城樓。箭樓。鐘樓。4.用于某些店鋪的名稱:茶樓。酒樓。銀樓。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