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公廨田的讀音 公廨田的意思

    公廨田 公廨田是隋唐封建政府給各官署以所收地租充辦公經費的公田。公廨田源于北魏太和 (477—499) 年間的職分田制度。隋高祖登基以后,開皇九年 (589年),詔給京官以職分田,外官亦各有職分田。又給公廨田以供公用。此為公廨田名稱之始。唐代公廨田制度最健全,按內外各官署的等級高低,分別給予。凡京諸司各有公廨田,以司農寺為最高,給26頃; 內坊等最低,只給2頃。凡天下諸州公廨田,以大都督府為最高,給40頃,互市監等最低,給2頃。內外公廨田租給農民耕種。所收地租,均充作辦公經費。公廨田在官吏解職以后,移交后任。唐以后無給公廨田的記載。
    • gōng
    • xiè
    • tián

    “公廨田”的讀音

    拼音讀音
    [gōng xiè tián]
    漢字注音:
    ㄍㄨㄥ ㄒㄧㄝ ˋ ㄊㄧㄢˊ
    簡繁字形:
    是否常用:

    “公廨田”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隋唐時期給各官署以所收地租補充辦公經費的公田。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詔給外官公廨田﹐為公廨田名稱之始。唐制內外各官署均依照等級高低﹐分別給予公廨田。在京官署公廨田自二十六頃至二頃﹐在外諸州公廨田自四十頃至一頃。官吏解職,移交后任。公廨田租給農民耕種﹐苛收地租。唐以后無給公廨田的記錄。

    網絡解釋

    公廨田

    公廨田是隋唐封建政府給各官署以所收地租充辦公經費的公田。公廨田源于北魏太和 (477—499) 年間的職分田制度。隋高祖登基以后,開皇九年 (589年),詔給京官以職分田,外官亦各有職分田。又給公廨田以供公用。此為公廨田名稱之始。唐代公廨田制度最健全,按內外各官署的等級高低,分別給予。凡京諸司各有公廨田,以司農寺為最高,給26頃; 內坊等最低,只給2頃。凡天下諸州公廨田,以大都督府為最高,給40頃,互市監等最低,給2頃。內外公廨田租給農民耕種。所收地租,均充作辦公經費。公廨田在官吏解職以后,移交后任。唐以后無給公廨田的記載。

    “公廨田”的單字解釋

    】:1.屬于國家或集體的(跟“私”相對):公款。公物。公事公辦。2.共同的;大家承認的:公分母。公議。公約。3.屬于國際間的:公海。公制。公歷。4.使公開: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買公賣。大公無私。秉公辦理。6.公事;公務:辦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對上了年紀的男子的尊稱:諸公。張公。10.丈夫的父親;公公:公婆。11.屬性詞。(禽獸)雄性的(跟“母”相對):公羊。這只小雞是公的。
    】:官吏辦事的地方:公廨。
    】:1.種植農作物的土地:麥田。棉田。2.蘊藏礦物可供開采的地帶。專用于某些生產的土地:油田。鹽田。3.同“佃(tián)”。4.同“”。

    “公廨田”的相關詞語

    * 公廨田的讀音是:gōng xiè tián,公廨田的意思:公廨田 公廨田是隋唐封建政府給各官署以所收地租充辦公經費的公田。公廨田源于北魏太和 (477—499) 年間的職分田制度。隋高祖登基以后,開皇九年 (589年),詔給京官以職分田,外官亦各有職分田。又給公廨田以供公用。此為公廨田名稱之始。唐代公廨田制度最健全,按內外各官署的等級高低,分別給予。凡京諸司各有公廨田,以司農寺為最高,給26頃; 內坊等最低,只給2頃。凡天下諸州公廨田,以大都督府為最高,給40頃,互市監等最低,給2頃。內外公廨田租給農民耕種。所收地租,均充作辦公經費。公廨田在官吏解職以后,移交后任。唐以后無給公廨田的記載。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