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義的讀音 兼義的意思
兼義 jiān yì 兼義 “十三經”之經注與疏合刻,謂之某經兼義,即兼并“正義”之意。其刻本謂之兼義本。如今 阮 校“十三經”《周易》,即稱《周易兼義上經》、《周易兼義下經》, 阮元 校勘云:“‘兼義’字乃合刻注疏者所加。取兼并正義之意也。蓋其始注疏無合一之本,南北 宋 之間,以疏附於經注者,謂之某經兼義。至其后則直謂之某經注疏。此變易之漸也。”見《〈周易注疏〉校勘記》卷一。
- 兼
- 義
“兼義”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jiān yì]
- 漢字注音:
- ㄐㄧㄢ ㄧˋ
- 簡繁字形:
- 兼義
- 是否常用:
- 否
“兼義”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十三經"之經注與疏合刻﹐謂之某經兼義﹐即兼并"正義"之意。其刻本謂之兼義本。如今阮校"十三經"《周易》﹐即稱《周易兼義上經》﹑《周易兼義下經》﹐阮元校勘云:"'兼義'字乃合刻注疏者所加。取兼并正義之意也。蓋其始注疏無合一之本﹐南北宋之間﹐以疏附于經注者﹐謂之某經兼義。至其后則直謂之某經注疏。此變易之漸也。"見《校勘記》卷一。
網絡解釋
兼義
jiān yì ㄐㄧㄢ ㄧˋ
兼義
“十三經”之經注與疏合刻,謂之某經兼義,即兼并“正義”之意。其刻本謂之兼義本。如今 阮 校“十三經”《周易》,即稱《周易兼義上經》、《周易兼義下經》, 阮元 校勘云:“‘兼義’字乃合刻注疏者所加。取兼并正義之意也。蓋其始注疏無合一之本,南北 宋 之間,以疏附於經注者,謂之某經兼義。至其后則直謂之某經注疏。此變易之漸也。”見《〈周易注疏〉校勘記》卷一。
“兼義”的單字解釋
【兼】:1.把兩份并在一起;加倍:兼旬(二十天)。兼程。2.所具有的或所涉及的不只一方面:兼職。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義】: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義:道義。大義滅親。義不容辭。2.合乎正義或公益的:義舉。義演。3.情誼:情義。忘恩負義。4.因撫養或拜認而成為親屬的:義父。義女。5.人工制造的(人體的部分):義齒。義肢。6.姓。7.意義;道理:字義。定義。微言大義。
“兼義”的相關詞語
* 兼義的讀音是:jiān yì,兼義的意思:兼義 jiān yì 兼義 “十三經”之經注與疏合刻,謂之某經兼義,即兼并“正義”之意。其刻本謂之兼義本。如今 阮 校“十三經”《周易》,即稱《周易兼義上經》、《周易兼義下經》, 阮元 校勘云:“‘兼義’字乃合刻注疏者所加。取兼并正義之意也。蓋其始注疏無合一之本,南北 宋 之間,以疏附於經注者,謂之某經兼義。至其后則直謂之某經注疏。此變易之漸也。”見《〈周易注疏〉校勘記》卷一。
基本解釋
"十三經"之經注與疏合刻﹐謂之某經兼義﹐即兼并"正義"之意。其刻本謂之兼義本。如今阮校"十三經"《周易》﹐即稱《周易兼義上經》﹑《周易兼義下經》﹐阮元校勘云:"'兼義'字乃合刻注疏者所加。取兼并正義之意也。蓋其始注疏無合一之本﹐南北宋之間﹐以疏附于經注者﹐謂之某經兼義。至其后則直謂之某經注疏。此變易之漸也。"見《校勘記》卷一。兼義
jiān yì ㄐㄧㄢ ㄧˋ兼義
“十三經”之經注與疏合刻,謂之某經兼義,即兼并“正義”之意。其刻本謂之兼義本。如今 阮 校“十三經”《周易》,即稱《周易兼義上經》、《周易兼義下經》, 阮元 校勘云:“‘兼義’字乃合刻注疏者所加。取兼并正義之意也。蓋其始注疏無合一之本,南北 宋 之間,以疏附於經注者,謂之某經兼義。至其后則直謂之某經注疏。此變易之漸也。”見《〈周易注疏〉校勘記》卷一。
【兼】:1.把兩份并在一起;加倍:兼旬(二十天)。兼程。2.所具有的或所涉及的不只一方面:兼職。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義】: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義:道義。大義滅親。義不容辭。2.合乎正義或公益的:義舉。義演。3.情誼:情義。忘恩負義。4.因撫養或拜認而成為親屬的:義父。義女。5.人工制造的(人體的部分):義齒。義肢。6.姓。7.意義;道理:字義。定義。微言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