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內史府的讀音 內史府的意思

    內史府 內史 : 1.官名。西周始置,協助天子管理爵﹑祿﹑廢﹑置等政務。春秋時沿置。見《周禮.春官.內史》。 2.官名。秦官,掌治理京師。漢景帝分置左右內史。漢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內史為京兆尹,左內史為左馮翊。見《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3.官名。西漢初,諸侯王國置內史,掌民政。歷代沿置,隋始廢。 4.官名。隋文帝改中書省為內史省,置內史監﹑令各一員。隋煬帝改為內書省。唐高祖武德初復為內史省,三年改為中書省。后亦用以稱中書省的官員。 5.古政區名。秦代京畿附近由內史治理,即以官名為名,不稱郡。治所在咸陽(今咸陽市東北)。轄境相當今陜西關中平原。漢景帝時分左﹑右內史。武帝時又分左﹑右內史為京兆尹﹑左馮翊和右扶風三個相當郡的政區,合稱"三輔"。 6.復姓。周內史叔興的后代,以官為氏。見《通志.氏族略四》引漢應劭《風俗通》。
    • nèi
    • shǐ

    “內史府”的讀音

    拼音讀音
    [nèi shǐ fǔ]
    漢字注音:
    ㄣㄟˋ ㄕˇ ㄈㄨˇ
    簡繁字形:
    內史府
    是否常用:

    “內史府”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南唐改中書省、門下省為“內史府”。

    網絡解釋

    內史府

    內史 : 1.官名。西周始置,協助天子管理爵﹑祿﹑廢﹑置等政務。春秋時沿置。見《周禮.春官.內史》。 2.官名。秦官,掌治理京師。漢景帝分置左右內史。漢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內史為京兆尹,左內史為左馮翊。見《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3.官名。西漢初,諸侯王國置內史,掌民政。歷代沿置,隋始廢。 4.官名。隋文帝改中書省為內史省,置內史監﹑令各一員。隋煬帝改為內書省。唐高祖武德初復為內史省,三年改為中書省。后亦用以稱中書省的官員。 5.古政區名。秦代京畿附近由內史治理,即以官名為名,不稱郡。治所在咸陽(今咸陽市東北)。轄境相當今陜西關中平原。漢景帝時分左﹑右內史。武帝時又分左﹑右內史為京兆尹﹑左馮翊和右扶風三個相當郡的政區,合稱"三輔"。 6.復姓。周內史叔興的后代,以官為氏。見《通志.氏族略四》引漢應劭《風俗通》。

    “內史府”的單字解釋

    】:[nèi]1.里面,與“外”相對:內部。內外。內定。內地。內閣。內行(háng)。內涵。2.稱妻子或妻子家的親戚:內人。內親。內弟。3.親近:內君子而外小人。[nà]古同“”,收入;接受。
    】:1.歷史:史學。近代史。世界史。有史以來。2.古代掌管記載史實的官。3.古代圖書四部分類法(經史子集)中的第二類:史書。史部。4.姓。
    】:1.舊時指官吏辦理公事的地方,現在指國家政權機關:官府。政府。2.舊時官府收藏文書、財物的地方:府庫。3.舊時指大官、貴族的住宅,現在也指某些國家元首辦公或居住的地方:王府。元首府。總統府。4.敬辭,稱對方的家:貴府。5.唐朝至清朝的行政區劃,比縣高一級:開封府。濟南府。6.又同“”。

    “內史府”的相關詞語

    * 內史府的讀音是:nèi shǐ fǔ,內史府的意思:內史府 內史 : 1.官名。西周始置,協助天子管理爵﹑祿﹑廢﹑置等政務。春秋時沿置。見《周禮.春官.內史》。 2.官名。秦官,掌治理京師。漢景帝分置左右內史。漢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內史為京兆尹,左內史為左馮翊。見《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3.官名。西漢初,諸侯王國置內史,掌民政。歷代沿置,隋始廢。 4.官名。隋文帝改中書省為內史省,置內史監﹑令各一員。隋煬帝改為內書省。唐高祖武德初復為內史省,三年改為中書省。后亦用以稱中書省的官員。 5.古政區名。秦代京畿附近由內史治理,即以官名為名,不稱郡。治所在咸陽(今咸陽市東北)。轄境相當今陜西關中平原。漢景帝時分左﹑右內史。武帝時又分左﹑右內史為京兆尹﹑左馮翊和右扶風三個相當郡的政區,合稱"三輔"。 6.復姓。周內史叔興的后代,以官為氏。見《通志.氏族略四》引漢應劭《風俗通》。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