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不如聚處的讀音 出處不如聚處的意思
辭典解釋出處不如聚處 chū chù bù rú jù chù 一樣東西,生產的地方不如集中的地方多。 語本《管子.輕重甲》:「道若秘云,物之所生,不若其所聚。」
- 出
- 處
- 不
- 如
- 聚
- 處
“出處不如聚處”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chū chù bù rú jù chù]
- 漢字注音:
- ㄔㄨ ㄔㄨˋ ㄅㄨˋ ㄖㄨˊ ㄐㄩˋ ㄔㄨˋ
- 簡繁字形:
- 出處不如聚處
- 是否常用:
- 否
“出處不如聚處”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出處不如聚處 chū chù bù rú jù chù ㄔㄨ ㄔㄨˋ ㄅㄨˋ ㄖㄨˊ ㄐㄩˋ ㄔㄨˋ 一樣東西,生產的地方不如集中的地方多。
語本《管子.輕重甲》:「道若秘云,物之所生,不若其所聚。」
網絡解釋
“出處不如聚處”的單字解釋
【出】:1.從里面到外面(跟“進、入”相對):出來。出去。出門。出國。出院。2.來到:出席。出場。3.超出:出軌。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錢。出布告。出題目。出主意。5.出產;產生:出煤。出木材。我們廠里出了不少勞動模范。6.發生:出問題。這事兒出在1962年。7.出版: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書。8.發出;發泄:出芽兒。出汗。出天花。出氣。9.引文、典故等見于某處:語出《老子》。10.顯露:出名。出面。出頭。出洋相。11.顯得量多:機米做飯出飯。這面蒸饅頭出數兒。12.支出:出納。量入為出。13.跟“往”連用,表示向外:散會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傳奇中的一個大段落叫一出,戲曲的一個獨立劇目也叫一出:三出戲。15.趨向動詞。用在動詞后表示向外、顯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張紙。跑出大門。看出問題。做出成績。
【處】:同“處”。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如】:1.適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數。2.如同:愛廠如家。十年如一日。如臨大敵。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聞不如一見。與其那樣,不如這樣。4.用于比較,表示超過:光景一年強如一年。5.表示舉例:唐朝有很多大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廁。7.姓。8.如果:如不及早準備,恐臨時措手不及。9.古漢語形容詞后綴,表示狀態: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聚】:1.聚集:聚會。聚沙成塔。大家聚在一起商量商量。明天星期日,咱們找個地方聚聚。2.姓。
【處】:同“處”。
“出處不如聚處”的相關詞語
* 出處不如聚處的讀音是:chū chù bù rú jù chù,出處不如聚處的意思:辭典解釋出處不如聚處 chū chù bù rú jù chù 一樣東西,生產的地方不如集中的地方多。 語本《管子.輕重甲》:「道若秘云,物之所生,不若其所聚。」
辭典解釋
出處不如聚處 chū chù bù rú jù chù ㄔㄨ ㄔㄨˋ ㄅㄨˋ ㄖㄨˊ ㄐㄩˋ ㄔㄨˋ一樣東西,生產的地方不如集中的地方多。
語本《管子.輕重甲》:「道若秘云,物之所生,不若其所聚。」
【出】:1.從里面到外面(跟“進、入”相對):出來。出去。出門。出國。出院。2.來到:出席。出場。3.超出:出軌。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錢。出布告。出題目。出主意。5.出產;產生:出煤。出木材。我們廠里出了不少勞動模范。6.發生:出問題。這事兒出在1962年。7.出版: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書。8.發出;發泄:出芽兒。出汗。出天花。出氣。9.引文、典故等見于某處:語出《老子》。10.顯露:出名。出面。出頭。出洋相。11.顯得量多:機米做飯出飯。這面蒸饅頭出數兒。12.支出:出納。量入為出。13.跟“往”連用,表示向外:散會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傳奇中的一個大段落叫一出,戲曲的一個獨立劇目也叫一出:三出戲。15.趨向動詞。用在動詞后表示向外、顯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張紙。跑出大門。看出問題。做出成績。
【處】:同“處”。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如】:1.適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數。2.如同:愛廠如家。十年如一日。如臨大敵。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聞不如一見。與其那樣,不如這樣。4.用于比較,表示超過:光景一年強如一年。5.表示舉例:唐朝有很多大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廁。7.姓。8.如果:如不及早準備,恐臨時措手不及。9.古漢語形容詞后綴,表示狀態: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聚】:1.聚集:聚會。聚沙成塔。大家聚在一起商量商量。明天星期日,咱們找個地方聚聚。2.姓。
【處】: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