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子的讀音 出門子的意思
出門子 出門子,漢語詞匯,俗語。 注音:chū mén zǐ 釋義:出嫁
- 出
- 門
- 子
“出門子”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chū mén zǐ]
- 漢字注音:
- ㄔㄨ ㄇㄣˊ ㄗˇ
- 簡繁字形:
- 出門子
- 是否常用:
- 是
“出門子”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出嫁。 辭典解釋
出門子 chū mén zi ㄔㄨ ㄇㄣˊ ˙ㄗ 俗稱女子出嫁為「出門子」。
《紅樓夢.第八一回》:「大凡做了女孩兒,終久是要出門子的,嫁到人家去,娘家那里顧得。」
網絡解釋
出門子
出門子,漢語詞匯,俗語。
注音:chū mén zǐ
釋義:出嫁
“出門子”的單字解釋
【出】:1.從里面到外面(跟“進、入”相對):出來。出去。出門。出國。出院。2.來到:出席。出場。3.超出:出軌。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錢。出布告。出題目。出主意。5.出產;產生:出煤。出木材。我們廠里出了不少勞動模范。6.發生:出問題。這事兒出在1962年。7.出版: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書。8.發出;發泄:出芽兒。出汗。出天花。出氣。9.引文、典故等見于某處:語出《老子》。10.顯露:出名。出面。出頭。出洋相。11.顯得量多:機米做飯出飯。這面蒸饅頭出數兒。12.支出:出納。量入為出。13.跟“往”連用,表示向外:散會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傳奇中的一個大段落叫一出,戲曲的一個獨立劇目也叫一出:三出戲。15.趨向動詞。用在動詞后表示向外、顯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張紙。跑出大門。看出問題。做出成績。
【門】:1.房屋、車船或用圍墻、籬笆圍起來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門。屋門。送貨上門。2.裝置在上述出入口,能開關的障礙物,多用木料或金屬材料做成:鐵門。柵欄門兒。兩扇紅漆大門。3.器物可以開關的部分:柜門兒。爐門兒。4.形狀或作用像門的東西:電門。閘門。球進門了。5.門徑:竅門。打網球我也摸著點門兒了。6.舊時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現在指一般的家庭:張門王氏。長門長子。滿門。雙喜臨門。7.宗教、學術思想上的派別:儒門。佛門。左道旁門。8.傳統指稱跟師傅有關的:拜門。同門。門徒。9.一般事物的分類:分門別類。五花八門。10.姓。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出門子”的相關成語
“出門子”的相關詞語
“出門子”造句
小姑就要出門子了,大家都舍不得她.
每到正月,出門子的姑奶奶都惦記著回家聽戲。
男子結婚稱“將媳婦”,女子結婚稱“出門子”。
我說單隨!等明年她們閨女出門子我怎么辦?所以我就和他們一塊隨了一份。
大姐雖說出門子了,還總扛著娘家的一攤子事兒,叫梨兒怪不落忍的。
元宵節也是交友結社最佳時刻,舊時未出門子的女子不能隨便逛街,但此時卻可以無拘無束到燈會游玩。
傳說、張天師的外甥女二十七、八歲了,還沒有出門子。
親朋好友及街坊四鄰,誰家的閨女出門子,都愿意請老太太給做一身大紅綢緞的嫁衣。
大清國倒了,帽筒沒倒,不但沒倒反而從官家傳到尋常百姓人家,后來竟成了閨女出門子的陪嫁必備品。
初一的這兩項基本上屬于男士的專利,多數北京人初一有忌門的習俗,所謂忌門就是初一這一天拒絕女性來訪,即便是出門子的姑奶奶也不讓來。
* 出門子的讀音是:chū mén zǐ,出門子的意思:出門子 出門子,漢語詞匯,俗語。 注音:chū mén zǐ 釋義:出嫁
基本解釋
1.出嫁。辭典解釋
出門子 chū mén zi ㄔㄨ ㄇㄣˊ ˙ㄗ俗稱女子出嫁為「出門子」。
《紅樓夢.第八一回》:「大凡做了女孩兒,終久是要出門子的,嫁到人家去,娘家那里顧得。」
出門子
出門子,漢語詞匯,俗語。注音:chū mén zǐ
釋義:出嫁

【出】:1.從里面到外面(跟“進、入”相對):出來。出去。出門。出國。出院。2.來到:出席。出場。3.超出:出軌。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錢。出布告。出題目。出主意。5.出產;產生:出煤。出木材。我們廠里出了不少勞動模范。6.發生:出問題。這事兒出在1962年。7.出版: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書。8.發出;發泄:出芽兒。出汗。出天花。出氣。9.引文、典故等見于某處:語出《老子》。10.顯露:出名。出面。出頭。出洋相。11.顯得量多:機米做飯出飯。這面蒸饅頭出數兒。12.支出:出納。量入為出。13.跟“往”連用,表示向外:散會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傳奇中的一個大段落叫一出,戲曲的一個獨立劇目也叫一出:三出戲。15.趨向動詞。用在動詞后表示向外、顯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張紙。跑出大門。看出問題。做出成績。
【門】:1.房屋、車船或用圍墻、籬笆圍起來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門。屋門。送貨上門。2.裝置在上述出入口,能開關的障礙物,多用木料或金屬材料做成:鐵門。柵欄門兒。兩扇紅漆大門。3.器物可以開關的部分:柜門兒。爐門兒。4.形狀或作用像門的東西:電門。閘門。球進門了。5.門徑:竅門。打網球我也摸著點門兒了。6.舊時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現在指一般的家庭:張門王氏。長門長子。滿門。雙喜臨門。7.宗教、學術思想上的派別:儒門。佛門。左道旁門。8.傳統指稱跟師傅有關的:拜門。同門。門徒。9.一般事物的分類:分門別類。五花八門。10.姓。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小姑就要出門子了,大家都舍不得她.
每到正月,出門子的姑奶奶都惦記著回家聽戲。
男子結婚稱“將媳婦”,女子結婚稱“出門子”。
我說單隨!等明年她們閨女出門子我怎么辦?所以我就和他們一塊隨了一份。
大姐雖說出門子了,還總扛著娘家的一攤子事兒,叫梨兒怪不落忍的。
元宵節也是交友結社最佳時刻,舊時未出門子的女子不能隨便逛街,但此時卻可以無拘無束到燈會游玩。
傳說、張天師的外甥女二十七、八歲了,還沒有出門子。
親朋好友及街坊四鄰,誰家的閨女出門子,都愿意請老太太給做一身大紅綢緞的嫁衣。
大清國倒了,帽筒沒倒,不但沒倒反而從官家傳到尋常百姓人家,后來竟成了閨女出門子的陪嫁必備品。
初一的這兩項基本上屬于男士的專利,多數北京人初一有忌門的習俗,所謂忌門就是初一這一天拒絕女性來訪,即便是出門子的姑奶奶也不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