剴切的讀音 剴切的意思
剴切 剴切,漢語詞匯。 拼音:kǎi qiè 釋義:1、跟事理完全相合2、切實。 該詞被2014第二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發起的“全民焐熱冰封漢字行動”選為第四期焐熱詞匯。
- 剴
- 切
“剴切”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kǎi qiē]
- 漢字注音:
- ㄎㄞˇ ㄑㄧㄝ
- 簡繁字形:
- 剴切
- 是否常用:
- 否
“剴切”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切實;懇切:言多剴切|詳實剴切|交情剴切|說得那么剴切。辭典解釋
剴切 kǎi qiè ㄎㄞˇ ㄑㄧㄝˋ 切磋琢磨。指規過勸善。《書經.君奭》「祇若茲往,敬用治」句下唐.孔穎達.正義:「鄭云:『召公是時意說,周公恐其復不說,故依違托言民德,以剴切之。』」
《文明小史.第三八回》:「百姓一面總要剴切曉諭,等到他們聚了眾,設或大小鬧點事情出來,那還了得嗎?」
切中事理。
《新唐書.卷九七.魏征傳》:「乃展盡底蘊,無所隱,凡二百余奏,無不 剴切當帝心者。」
網絡解釋
剴切
剴切,漢語詞匯。
拼音:kǎi qiè
釋義:1、跟事理完全相合2、切實。
該詞被2014第二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發起的“全民焐熱冰封漢字行動”選為第四期焐熱詞匯。
“剴切”的單字解釋
【剴】:1.跟事理完全相合:剴詳明。2.切實:剴教導。
【切】:[qiē]1.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切西瓜。把肉切成絲兒。切斷敵軍退路。2.直線與圓、直線與球、圓與圓、平面與球或球與球只有一個交點時叫做切。[qiè]1.合;符合:文章切題。說話不切實際。2.貼近;親近:切身。親切。3.急切;殷切:迫切。懇切。回國心切。4.切實;務必:切記。切忌。切不可驕傲。5.用在反切后頭,表示前兩字是注音用的反切。如“塑,桑故切”。見〖反切〗。6.姓。
“剴切”的相關詞語
“剴切”造句
經過老師的剴切曉諭,他才恍然大悟:原來父母的嚴格管教,都是出于關愛。
經過幾次短兵相接,他剴切地述說了自己的理念,終于讓大家接受了他的看法。
在藝術手法上,該表通俗自然,剴切明白,古樸誠摯,情文并茂,實為一篇不朽之作。
只有把本雅明翻譯作為隱寓,才能剴切地認識到他對現代性危機的批判。
應請查照本部漾電剴切勸導,俾學界風潮,速歸寧息;而地方秩序,嚴防擾亂,庶幾標本兼治,弭患無形。
于用人行政之得失、國計民生之利疾,皆當剴切直陳,但不得摭拾浮詞,淆亂視聽,致啟結黨傾軋之漸。
甫聽此言,一元心下一凜,便剴切應道:大人高見!末將確為龍泉人。
詞意如此剴切,宋高宗似乎是全心全意希望岳飛施展才能,“御敵”。
為此,剴切布告各界商民人等,一體知悉:凡交涉要素以理為先,國際法規必應遵守。
再或會同駐京公使,剴切妥議,須保傳教出入內地,各友必確守教規始準。
* 剴切的讀音是:kǎi qiē,剴切的意思:剴切 剴切,漢語詞匯。 拼音:kǎi qiè 釋義:1、跟事理完全相合2、切實。 該詞被2014第二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發起的“全民焐熱冰封漢字行動”選為第四期焐熱詞匯。
基本解釋
切實;懇切:言多剴切|詳實剴切|交情剴切|說得那么剴切。辭典解釋
剴切 kǎi qiè ㄎㄞˇ ㄑㄧㄝˋ切磋琢磨。指規過勸善。《書經.君奭》「祇若茲往,敬用治」句下唐.孔穎達.正義:「鄭云:『召公是時意說,周公恐其復不說,故依違托言民德,以剴切之。』」
《文明小史.第三八回》:「百姓一面總要剴切曉諭,等到他們聚了眾,設或大小鬧點事情出來,那還了得嗎?」
切中事理。
《新唐書.卷九七.魏征傳》:「乃展盡底蘊,無所隱,凡二百余奏,無不 剴切當帝心者。」
剴切
剴切,漢語詞匯。拼音:kǎi qiè
釋義:1、跟事理完全相合2、切實。
該詞被2014第二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發起的“全民焐熱冰封漢字行動”選為第四期焐熱詞匯。
【剴】:1.跟事理完全相合:剴詳明。2.切實:剴教導。
【切】:[qiē]1.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切西瓜。把肉切成絲兒。切斷敵軍退路。2.直線與圓、直線與球、圓與圓、平面與球或球與球只有一個交點時叫做切。[qiè]1.合;符合:文章切題。說話不切實際。2.貼近;親近:切身。親切。3.急切;殷切:迫切。懇切。回國心切。4.切實;務必:切記。切忌。切不可驕傲。5.用在反切后頭,表示前兩字是注音用的反切。如“塑,桑故切”。見〖反切〗。6.姓。
經過老師的剴切曉諭,他才恍然大悟:原來父母的嚴格管教,都是出于關愛。
經過幾次短兵相接,他剴切地述說了自己的理念,終于讓大家接受了他的看法。
在藝術手法上,該表通俗自然,剴切明白,古樸誠摯,情文并茂,實為一篇不朽之作。
只有把本雅明翻譯作為隱寓,才能剴切地認識到他對現代性危機的批判。
應請查照本部漾電剴切勸導,俾學界風潮,速歸寧息;而地方秩序,嚴防擾亂,庶幾標本兼治,弭患無形。
于用人行政之得失、國計民生之利疾,皆當剴切直陳,但不得摭拾浮詞,淆亂視聽,致啟結黨傾軋之漸。
甫聽此言,一元心下一凜,便剴切應道:大人高見!末將確為龍泉人。
詞意如此剴切,宋高宗似乎是全心全意希望岳飛施展才能,“御敵”。
為此,剴切布告各界商民人等,一體知悉:凡交涉要素以理為先,國際法規必應遵守。
再或會同駐京公使,剴切妥議,須保傳教出入內地,各友必確守教規始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