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怎么讀 削的意思

漢字 | 削 |
---|---|
讀音 |
|
注音 | ㄒㄧㄠ|ㄒㄩㄝ |
部首 | [刂] 立刀旁 |
筆畫 | 總筆畫:9 部外:7 |
異體字 | ?? 鞘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24A |
其它編碼 | 五筆:iejh 倉頡:fbln 鄭碼:koqk 四角:92200 |
筆順編碼 | 243251122 |
筆順筆畫 | 丨丶ノ丨フ一一丨丨 |
筆順名稱 | 豎 點 撇 豎 橫折鉤 橫 橫 豎 豎鉤 |
削字的意思
義同“削(xiāo)”。專用于復合詞:削減。剝削。
[xiāo]用刀斜著去掉物體的表層或一截:削果皮。把壞的一截削掉。
削字的基本解釋
● 削
xiāo ㄒㄧㄠˉ
用刀斜著去掉物體的表層。削蘋果皮。削鉛筆。 打乒乓球時用球拍平而略斜地擊球:削球。
● 削
xuē ㄒㄩㄝˉ
義同削(xiāo),用于一些復合詞:削鐵如泥。削足適履。 減少;減弱:削減。削弱。 除去:削職為民 。 搜刮;掠取:剝削。
英語 scrape off, pare, trim
德語 kratzen, schaben ,herabsetzen, erm??igen (V)?,sch?len mit Messer (V)?,schneiden, kürzen (V)
法語 racler,effacer,graver,réduire,éplucher,raclage,entamer,peler
削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削 xiāo
〈名〉
(1) (本義讀 qiào。裝刀劍的套子)
(2) 曲刀,書刀,削刀 [knife]?
削書刀也。——《曲禮·金工》注
(3) 東周和秦漢時用來除去書寫在木牘或竹簡上的錯字。又如:削刀(書刀)
(4) 簡札 [bamboo's script]。
如:削青(古人制簡記事,先以火炙竹令其出汗變青,謂之“削青”。后泛指書籍)
詞性變化
◎ 削 xiāo
〈動〉
(1) 斜著刀略平地切去物體的表層 [pare with a knife;peel with a knife]
削則削。——《漢書·禮樂志》。注:“謂有所刪去,以刀削簡牘也。”
為天子削瓜。——《禮記·曲禮》
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墨子·魯問》
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削鉛筆;切削;削瓜(削去瓜皮。古代的一種禮節;又指削去皮的瓜);削杖(古代母喪時子服齊衰所執的木杖,用桐木削成)
(2) 刪除。指刪改文字 [delete]
削而投之。——《左傳》
有司請定法,削則削,筆則筆,救時務也。——《漢書》。顏師古注:“削者,謂有所刪去,以刀削簡牘也。”
又如:削改(刪改);削抹(刪改抹去)
(3) 削除;削減 [cut down]
外削幅。——《儀禮·喪服禮》
寇至度必攻。主人先削城編,唯勿燒。——《墨子》
又如:削籍(官吏免職);削免(削除);削跡(削除車跡。謂不被任用;又作消蹤匿跡。謂隱居)
(4) 掠奪 [rob]
故為吏牧民者競相剝削。——《梁書·賀琛傳》
又如:削奪(剝奪,奪去);削斂(剝削聚斂)
(5) 分,割裂 [divide]
夫齊,削地而封 田嬰。——《戰國策·齊策》
又如:削小(將封邑分小)
(6) 剃;刮 [shave]
好雄強,似出家的子路,削了發的金剛。——《西廂記諸宮調》
又如:削剝(刮削;亦謂侵蝕);削發披緇(剃去頭發,身著黑衣。表示出家);削頭(猶削發)
(7) 裁剪縫紉 [cut and sew]。
如:削縫(猶縫紉)
◎ 削 xiāo
〈形〉
(1) 苛刻 [harsh]。
如:削刑(猶嚴刑);削虐(苛刻殘暴);削薄(刻薄)
(2) 消瘦,纖細瘦長 [slender]
子何清削如此?——《流江記》
又如:削削(纖弱的樣子);削約(稀疏細小的樣子);削瘦
(3) 另見 xuē
基本詞義
◎ 削 xuē
<動,形>
(1) 削弱,削減 [weaken;cut down]
辯智而魯削。——《韓非子·五蠹》
日削月割。——宋· 蘇洵《六國論》
兵挫地削。——《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楚日以削
(2) 徒峭 [cliff]
石崖側削。——《徐霞客游記·游黃山記》
又如:削壁(徒削的山崖)——現專用于合成詞中,如“剝削”、“削減”、“瘦削”。義同“削( xiāo )”
(3) 另見 xiāo
削字的辭典解釋
用刀斜刮除去物體表層。如:「削皮」、「削鉛筆」。《禮記·曲禮上》:「為天子削瓜者副之。」
分割。《戰國策·齊策一》:「夫齊,削地而封田嬰,是其所以弱也。」
減弱。如:「削滅」、「削弱」、「國勢日削」。《孟子·告子下》:「魯之削也滋甚。」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一·六國》:「魏不用公子無忌,故國削以至於亡。」
刪除。如:「削職」。《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資治通鑑·卷二三六·唐紀五十二·順宗永貞元年》:「俱文珍等惡其專權, 削去翰林之職。」
搜括。如:「剝削」。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一二》:「非盜府庫之錢糧則削生民之膏血。」
責怪。如:「他剛剛被老師削了一頓。」
削ㄒㄧㄠ?xiāo語音(一)?之語音。
康熙字典解釋
削【子集下】【刀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7畫
《唐韻》《正韻》息約切《集韻》思約切,??相入聲。《說文》鞞也。從刀,肖聲。一曰析也。《徐曰》今人音笑。刀之匣也。
又《玉篇》刻治也。《增韻》刮削也。《詩·大雅》削屢馮馮。《註》牆成而削治重復也。
又小侵也。《書·君??》無倚法以削。
又弱也。《孟子》魯之削也滋甚。
又奪除也。《禮·王制》君削以地。
又器名。《周禮·冬官考工記》築氏爲削,長尺博寸,合六而成規。《註》今之書刀。《疏》古者未有紙筆,則以削刻字。至漢雖有紙筆,仍有書刀,是古之遺法也。
又《集韻》仙妙切《正韻》蘇弔切,??音笑。刀室也。《前漢·貨殖傳》質氏以酒削而鼎食。《註》師古曰:削謂刀劒室也。人有刀劒室,惡者爲酒濯,令更新也。《集韻》本作韒,或作鞘??。
又《集韻》《韻會》《正韻》??所敎切,音稍。《周禮·天官》家削之賦。《註》二百里家削。《疏》家削之賦者,謂二百里之內地名削,其中有大夫采地,謂之家,故名家削。《集韻》本作??,通作稍。
又《集韻》七削切,音峭。削格,所以施羅綱也。
又葉息七切,音悉。《蘇軾·榧子詩》??爲君倚幾,滑淨不容削。物微興不淺,此贈毋輕擲。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削【卷四】【刀部】
鞞也。一曰析也。從刀肖聲。息約切
說文解字注
(削)鞞也。革部曰。鞞、刀室也。少儀曰。削授拊。史、漢貨殖傳曰。灑削。方言。劒削、自河而北燕趙之閒謂之室。自關而東或謂之廓。或謂之削。自關而西謂之??。廓卽郭。??卽鞞。今字作鞘。玄應曰。小爾雅作韒。從刀。肖聲。息約切。按當依廣韻私妙切。二部。一曰析也。木部曰。析、破木也。析從斤。削從刀。皆訓破木。凡侵削、削弱皆其引伸之義也。今音息約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