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南的讀音 劍南的意思
劍南 (地理名稱)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廢除州、郡制,改益州為劍南道,治所位于成都府。因位于劍門關以南,故名。開元年間置劍南節度使。安史之亂后,乾元元年(758年)分為劍南西川節度使和劍南東川節度使。轄境相當今四川省大部,云南省瀾滄江、哀牢山以東及貴州省北端、甘肅省文縣一帶。
- 劍
- 南
“劍南”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jiàn nán]
- 漢字注音:
- ㄐㄧㄢˋ ㄋㄢˊ
- 簡繁字形:
- 劍南
- 是否常用:
- 否
“劍南”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唐道名。以地區在劍閣之南得名。宋陸游曾留蜀約十年,喜蜀道風土,因題其生平所為詩曰《劍南詩稿》,后人因以"劍南"稱之。 辭典解釋
劍南 jiàn nán ㄐㄧㄢˋ ㄋㄢˊ 地名。唐貞觀時所設十道之一。因位在劍閣之南,故稱為「劍南」。包括今四川省劍閣以南,大江以北,甘肅省蟠冢山以南及云南省東北邊境等地。
網絡解釋
劍南 (地理名稱)
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廢除州、郡制,改益州為劍南道,治所位于成都府。因位于劍門關以南,故名。開元年間置劍南節度使。安史之亂后,乾元元年(758年)分為劍南西川節度使和劍南東川節度使。轄境相當今四川省大部,云南省瀾滄江、哀牢山以東及貴州省北端、甘肅省文縣一帶。
“劍南”的單字解釋
【劍】:同“劍”。
【南】:[nán]1.方向。清晨面向太陽時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指南針。南方。2.指中國南方:南貨。南味。[nā]〔南無〕梵語音譯詞。佛教用語。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彌陀佛。無(mó)。
“劍南”的相關詞語
* 劍南的讀音是:jiàn nán,劍南的意思:劍南 (地理名稱)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廢除州、郡制,改益州為劍南道,治所位于成都府。因位于劍門關以南,故名。開元年間置劍南節度使。安史之亂后,乾元元年(758年)分為劍南西川節度使和劍南東川節度使。轄境相當今四川省大部,云南省瀾滄江、哀牢山以東及貴州省北端、甘肅省文縣一帶。
基本解釋
唐道名。以地區在劍閣之南得名。宋陸游曾留蜀約十年,喜蜀道風土,因題其生平所為詩曰《劍南詩稿》,后人因以"劍南"稱之。辭典解釋
劍南 jiàn nán ㄐㄧㄢˋ ㄋㄢˊ地名。唐貞觀時所設十道之一。因位在劍閣之南,故稱為「劍南」。包括今四川省劍閣以南,大江以北,甘肅省蟠冢山以南及云南省東北邊境等地。
劍南 (地理名稱)
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廢除州、郡制,改益州為劍南道,治所位于成都府。因位于劍門關以南,故名。開元年間置劍南節度使。安史之亂后,乾元元年(758年)分為劍南西川節度使和劍南東川節度使。轄境相當今四川省大部,云南省瀾滄江、哀牢山以東及貴州省北端、甘肅省文縣一帶。【劍】:同“劍”。
【南】:[nán]1.方向。清晨面向太陽時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指南針。南方。2.指中國南方:南貨。南味。[nā]〔南無〕梵語音譯詞。佛教用語。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彌陀佛。無(m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