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輒得咎的讀音 動輒得咎的意思
【解釋】輒:即;咎:過失,罪責。動不動就受到指摘或責難。【出處】唐·韓愈《進學解》:“跋前躓后,動輒得咎。”【示例】小廝因~,只得說道:“請問主人:前引也不好,后隨也不好,并行也不好,究竟怎樣才好呢?”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八回【近義詞】跋前躓后【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指做事往往獲罪
- 動
- 輒
- 得
- 咎
“動輒得咎”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òng zhé dé jiù]
- 漢字注音:
- ㄉㄨㄥˋ ㄓㄜˊ ㄉㄜ ㄐㄧㄡˋ
- 簡繁字形:
- 動輒得咎
- 是否常用:
- 否
“動輒得咎”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動輒得咎 dòngzhé-déjiù
[be frequently taken to task;be blamed for every move] 輒:就,總是。咎:罪過。一有舉動就常常得罪或受到責備
跋前躓后,動輒得咎。——唐· 韓愈《進學解》
辭典解釋
動輒得咎 dòng zhé dé jiù ㄉㄨㄥˋ ㄓㄜˊ ㄉㄜˊ ㄐㄧㄡˋ 一有舉動就會犯過,受到責難。指人處境困難,極易遭到罪責。
唐.韓愈〈進學解〉:「然而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助于友,跋前躓后,動輒得咎。」
《鏡花緣.第七八回》:「小廝因動輒得咎,只得說道:『請問主人,前引也不好,后隨也不好,并行也不好,究竟怎樣才好呢?』」
近義詞
跋前躓后英語 faulted at every turn (idiom)?; can't get anything right
法語 qui ne peut obtenir quelque chose de bien
網絡解釋
【解釋】輒:即;咎:過失,罪責。動不動就受到指摘或責難。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跋前躓后,動輒得咎。”
【示例】小廝因~,只得說道:“請問主人:前引也不好,后隨也不好,并行也不好,究竟怎樣才好呢?”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八回
【近義詞】跋前躓后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指做事往往獲罪
“動輒得咎”的單字解釋
【動】:同“動”。
【輒】:同“輒”。
【得】:[dé]1.得到(跟“失”相對):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件事辦成了你也會得些好處。2.演算產生結果:二三得六。五減一得四。3.適合:得用。得體。4.得意:自得。5.完成:飯得了。衣服還沒有做得。6.用于結束談話的時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這么辦。得了,別說了。7.用于情況不如人意的時候,表示無可奈何:得,這一張又畫壞了!8.助動詞。用在別的動詞前,表示許可(多見于法令和公文):這筆錢非經批準不得擅自動用。9.用在別的動詞前,表示可能這樣(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剛動手挖,沒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動詞后面,表示動作已經完成(多見于早期白話):出得門來。[děi]1.助動詞。需要:這個工程得三個月才能完。修這座水庫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無須”或“不用”,不說“不得”。3.助動詞。表示揣測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滿意:這個沙發坐著真得。
【咎】:1.過失;罪過:咎由自取。2.責備;處分:既往不咎。3.兇:休咎(吉兇)。
“動輒得咎”的相關詞語
* 動輒得咎的讀音是:dòng zhé dé jiù,動輒得咎的意思:【解釋】輒:即;咎:過失,罪責。動不動就受到指摘或責難。【出處】唐·韓愈《進學解》:“跋前躓后,動輒得咎。”【示例】小廝因~,只得說道:“請問主人:前引也不好,后隨也不好,并行也不好,究竟怎樣才好呢?”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八回【近義詞】跋前躓后【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指做事往往獲罪
基本解釋
動輒得咎 dòngzhé-déjiù
[be frequently taken to task;be blamed for every move] 輒:就,總是。咎:罪過。一有舉動就常常得罪或受到責備
跋前躓后,動輒得咎。——唐· 韓愈《進學解》
辭典解釋
動輒得咎 dòng zhé dé jiù ㄉㄨㄥˋ ㄓㄜˊ ㄉㄜˊ ㄐㄧㄡˋ一有舉動就會犯過,受到責難。指人處境困難,極易遭到罪責。
唐.韓愈〈進學解〉:「然而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助于友,跋前躓后,動輒得咎。」
《鏡花緣.第七八回》:「小廝因動輒得咎,只得說道:『請問主人,前引也不好,后隨也不好,并行也不好,究竟怎樣才好呢?』」
近義詞
跋前躓后英語 faulted at every turn (idiom)?; can't get anything right
法語 qui ne peut obtenir quelque chose de bien
【解釋】輒:即;咎:過失,罪責。動不動就受到指摘或責難。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跋前躓后,動輒得咎。”
【示例】小廝因~,只得說道:“請問主人:前引也不好,后隨也不好,并行也不好,究竟怎樣才好呢?”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八回
【近義詞】跋前躓后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指做事往往獲罪
【動】:同“動”。
【輒】:同“輒”。
【得】:[dé]1.得到(跟“失”相對):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件事辦成了你也會得些好處。2.演算產生結果:二三得六。五減一得四。3.適合:得用。得體。4.得意:自得。5.完成:飯得了。衣服還沒有做得。6.用于結束談話的時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這么辦。得了,別說了。7.用于情況不如人意的時候,表示無可奈何:得,這一張又畫壞了!8.助動詞。用在別的動詞前,表示許可(多見于法令和公文):這筆錢非經批準不得擅自動用。9.用在別的動詞前,表示可能這樣(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剛動手挖,沒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動詞后面,表示動作已經完成(多見于早期白話):出得門來。[děi]1.助動詞。需要:這個工程得三個月才能完。修這座水庫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無須”或“不用”,不說“不得”。3.助動詞。表示揣測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滿意:這個沙發坐著真得。
【咎】:1.過失;罪過:咎由自取。2.責備;處分:既往不咎。3.兇:休咎(吉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