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的讀音 北史的意思
北史 (北史)《北史》是匯合并刪節記載北朝歷史的《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而編成的紀傳體史書。魏本紀五卷、齊本紀三卷、周本紀二卷、隋本紀二卷、列傳八十八卷,共一百卷。記述從北魏登國元年(386(丙戌年))到隋義寧二年(618)的歷史。《南史》與《北史》為姊妹篇,是由李大師及其子李延壽兩代人編撰完成的。
- 北
- 史
“北史”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ěi shǐ]
- 漢字注音:
- ㄅㄟˇ ㄕˇ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北史”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北史 běi shǐ ㄅㄟˇ ㄕˇ 書名。唐李延壽撰,一百卷。為二十四史之一,記載南北朝時代北朝的歷史。
英語 History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fifteenth of the 24 dynastic histories 二十四史[Er4 shi2 si4 Shi3], compiled by Li Yanshou 李延壽|李延壽[Li3 Yan2 shou4] in 659 during Tang Dynasty, 100 scrolls
網絡解釋
北史 (北史)
《北史》是匯合并刪節記載北朝歷史的《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而編成的紀傳體史書。魏本紀五卷、齊本紀三卷、周本紀二卷、隋本紀二卷、列傳八十八卷,共一百卷。記述從北魏登國元年(386(丙戌年))到隋義寧二年(618)的歷史。《南史》與《北史》為姊妹篇,是由李大師及其子李延壽兩代人編撰完成的。
“北史”的單字解釋
【北】:[běi]1.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左手的一邊,與“南”相對:北方。北辰(古書指北極星)。北上(古代以北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與“南下”相對)。北極星(出現在天空北部的一顆亮星,人常靠它辨別方向)。北國(指中國北部)。2.打了敗仗往回逃:敗北。[bèi]古同“背”,違背,違反。
【史】:1.歷史:史學。近代史。世界史。有史以來。2.古代掌管記載史實的官。3.古代圖書四部分類法(經史子集)中的第二類:史書。史部。4.姓。
“北史”的相關詞語
* 北史的讀音是:běi shǐ,北史的意思:北史 (北史)《北史》是匯合并刪節記載北朝歷史的《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而編成的紀傳體史書。魏本紀五卷、齊本紀三卷、周本紀二卷、隋本紀二卷、列傳八十八卷,共一百卷。記述從北魏登國元年(386(丙戌年))到隋義寧二年(618)的歷史。《南史》與《北史》為姊妹篇,是由李大師及其子李延壽兩代人編撰完成的。
辭典解釋
北史 běi shǐ ㄅㄟˇ ㄕˇ書名。唐李延壽撰,一百卷。為二十四史之一,記載南北朝時代北朝的歷史。
英語 History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fifteenth of the 24 dynastic histories 二十四史[Er4 shi2 si4 Shi3], compiled by Li Yanshou 李延壽|李延壽[Li3 Yan2 shou4] in 659 during Tang Dynasty, 100 scrolls
北史 (北史)
《北史》是匯合并刪節記載北朝歷史的《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而編成的紀傳體史書。魏本紀五卷、齊本紀三卷、周本紀二卷、隋本紀二卷、列傳八十八卷,共一百卷。記述從北魏登國元年(386(丙戌年))到隋義寧二年(618)的歷史。《南史》與《北史》為姊妹篇,是由李大師及其子李延壽兩代人編撰完成的。【北】:[běi]1.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左手的一邊,與“南”相對:北方。北辰(古書指北極星)。北上(古代以北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與“南下”相對)。北極星(出現在天空北部的一顆亮星,人常靠它辨別方向)。北國(指中國北部)。2.打了敗仗往回逃:敗北。[bèi]古同“背”,違背,違反。
【史】:1.歷史:史學。近代史。世界史。有史以來。2.古代掌管記載史實的官。3.古代圖書四部分類法(經史子集)中的第二類:史書。史部。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