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點兒的讀音 半點兒的意思
- 半
- 點
- 兒
“半點兒”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
- 漢字注音: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是
“半點兒”的意思
基本解釋
網絡解釋
“半點兒”的單字解釋
【半】:1.二分之一;一半(沒有整數時用在量詞前,有整數時用在量詞后):半尺。一斤半。半價。過半。一年半載。2.在…中間:半夜。半路上。半山腰。半途而廢。3.表示很少:一星半點兒。一鱗半爪。4.不完全:半新的樓房。房門半開著。5.姓。
【點】:1.液體的小滴:雨點兒。掉點兒了。2.小的痕跡:墨點兒。斑點。3.漢字的筆畫,形狀是“、”。4.幾何學上指沒有大小(即沒有長、寬、高)而只有位置,不可分割的圖形。如兩直線的相交處、線段的兩端都是點。5.小數點,如432.5讀作四三二點兒五或四百三十二點兒五。6.表示少量:一點兒小事。吃點兒東西再走。7.用于事項:兩點意見。8.一定的地點或程度的標志:起點。終點。冰點。沸點。據點。先突破一點。9.事物的方面或部分:優點。重點。特點。10.姓。11.鐵制的響器,掛起來敲,用來報告時間或召集群眾。12.舊時夜間計時用更點,一更分五點:五更三點。13.時間單位,一晝夜的二十四分之一。14.規定的鐘點:誤點。到點了。15.點心:茶點。早點。糕點。
【兒】:1.雄性的:兒馬。兒狗。2.后綴(注音作r)。3.名詞后綴,主要有下面幾種作用。a)表示小:盆兒、棍兒、窟窿兒、小車兒。b)表示詞性變化:吃兒、蓋兒、卷(juǎn)兒(動詞名詞化);亮兒、尖兒、零碎兒(形容詞名詞化)。c)表示具體事物抽象化:門兒、根兒、油水兒。d)區別不同事物:白面—白面兒(海洛因),老家—老家兒(父母和家中其他長輩)。4.少數動詞的后綴:玩兒。火兒。參看〖兒化〗。“兒”
“半點兒”的相關詞語
“半點兒”造句
他虛心接受了老師的批評,沒有半點兒怨言。
這項工作關乎國家利益,不能有半點兒漏失。
有的年輕人只知道吃喝玩樂,半點兒事業心都沒有。
你半點兒也不體諒我的神經衰弱.
我經常沉湎杯中物,但喝酒并沒使我感到半點兒樂趣。我不惜生命和名聲,不顧理智,一味喝酒,并非追求樂趣,而是竭力逃避令人痛苦的回憶,逃避無法忍受的孤寂,逃避迫在眼前的大限。埃德加·愛倫·坡
關于你有能力逾額完成目標這一點,我從來未有過半點兒懷疑。
人說萬般皆是命,半點兒不由人,凡人的命由神仙來定,神仙的命則由天數來定,都逃不過一個時來運轉,一個時變運去。唐七公子
萬余大軍在土坡下匯聚,竟然聽不見半點兒士兵嘈雜,料峭春寒中,惟聞馬嘶。
那邊太史慈見孫策槍法無半點兒滲漏,于是佯輸詐敗,引孫策趕來。
慈見孫策槍法無半點兒滲漏,乃佯輸詐敗,引孫策趕來。
* 半點兒的讀音是:,半點兒的意思:
【半】:1.二分之一;一半(沒有整數時用在量詞前,有整數時用在量詞后):半尺。一斤半。半價。過半。一年半載。2.在…中間:半夜。半路上。半山腰。半途而廢。3.表示很少:一星半點兒。一鱗半爪。4.不完全:半新的樓房。房門半開著。5.姓。
【點】:1.液體的小滴:雨點兒。掉點兒了。2.小的痕跡:墨點兒。斑點。3.漢字的筆畫,形狀是“、”。4.幾何學上指沒有大小(即沒有長、寬、高)而只有位置,不可分割的圖形。如兩直線的相交處、線段的兩端都是點。5.小數點,如432.5讀作四三二點兒五或四百三十二點兒五。6.表示少量:一點兒小事。吃點兒東西再走。7.用于事項:兩點意見。8.一定的地點或程度的標志:起點。終點。冰點。沸點。據點。先突破一點。9.事物的方面或部分:優點。重點。特點。10.姓。11.鐵制的響器,掛起來敲,用來報告時間或召集群眾。12.舊時夜間計時用更點,一更分五點:五更三點。13.時間單位,一晝夜的二十四分之一。14.規定的鐘點:誤點。到點了。15.點心:茶點。早點。糕點。
【兒】:1.雄性的:兒馬。兒狗。2.后綴(注音作r)。3.名詞后綴,主要有下面幾種作用。a)表示小:盆兒、棍兒、窟窿兒、小車兒。b)表示詞性變化:吃兒、蓋兒、卷(juǎn)兒(動詞名詞化);亮兒、尖兒、零碎兒(形容詞名詞化)。c)表示具體事物抽象化:門兒、根兒、油水兒。d)區別不同事物:白面—白面兒(海洛因),老家—老家兒(父母和家中其他長輩)。4.少數動詞的后綴:玩兒。火兒。參看〖兒化〗。“兒”
他虛心接受了老師的批評,沒有半點兒怨言。
這項工作關乎國家利益,不能有半點兒漏失。
有的年輕人只知道吃喝玩樂,半點兒事業心都沒有。
你半點兒也不體諒我的神經衰弱.
我經常沉湎杯中物,但喝酒并沒使我感到半點兒樂趣。我不惜生命和名聲,不顧理智,一味喝酒,并非追求樂趣,而是竭力逃避令人痛苦的回憶,逃避無法忍受的孤寂,逃避迫在眼前的大限。埃德加·愛倫·坡
關于你有能力逾額完成目標這一點,我從來未有過半點兒懷疑。
人說萬般皆是命,半點兒不由人,凡人的命由神仙來定,神仙的命則由天數來定,都逃不過一個時來運轉,一個時變運去。唐七公子
萬余大軍在土坡下匯聚,竟然聽不見半點兒士兵嘈雜,料峭春寒中,惟聞馬嘶。
那邊太史慈見孫策槍法無半點兒滲漏,于是佯輸詐敗,引孫策趕來。
慈見孫策槍法無半點兒滲漏,乃佯輸詐敗,引孫策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