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樂的讀音 南樂的意思
1.指《詩經》中的二《南》(《周南》《召南》)。 2.即福建南曲。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音樂。流行于福建省閩南方言地區﹑臺灣省以及東南亞華僑聚居地區,與古代的歌舞音樂﹑詞曲音樂﹑戲曲音樂都有密切關系,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步融合了當地的民間音樂。
- 南
- 樂
“南樂”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nán lè]
- 漢字注音:
- ㄋㄢˊ ㄌㄜˋ
- 簡繁字形:
- 南樂
- 是否常用:
- 否
“南樂”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指《詩經》中的二《南》(《周南》《召南》)。 2.即福建南曲。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音樂。流行于福建省閩南方言地區﹑臺灣省以及東南亞華僑聚居地區,與古代的歌舞音樂﹑詞曲音樂﹑戲曲音樂都有密切關系,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步融合了當地的民間音樂。 辭典解釋
南樂 nán yuè ㄋㄢˊ ㄩㄝˋ 流行于福建、臺灣等地的民間音樂。參見「南管」條。
縣名。位于大陸地區河北省大名縣南,衛河西北岸。
網絡解釋
“南樂”的單字解釋
【南】:[nán]1.方向。清晨面向太陽時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指南針。南方。2.指中國南方:南貨。南味。[nā]〔南無〕梵語音譯詞。佛教用語。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彌陀佛。無(mó)。
【樂】:[lè]1.快樂:歡樂。樂事。樂不可支。心里樂得像開了花。2.樂于:樂此不疲。3.笑:他說了個笑話把大家逗樂了。4.姓(與Yuè不同姓)。[yuè]1.音樂:奏樂。樂器。2.姓(與Lè不同姓)。[yào]1.愛好,喜愛:知者~水,仁者~[lào]1.用于地名:~亭,在河北
“南樂”的相關詞語
“南樂”造句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韋莊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薄衫。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韋莊
在方法論上,南樂山采取自然主義的進路,深受懷海德的影響.
濮陽市南樂縣宋耿村東漢墓出土的盤龍硯,有“中華第一硯”之美譽。
哼,竟敢殺了南樂,看老祖我不滅***!
7月6日,泉州市工人文化宮南樂社民間藝人在街心廣場為納涼市民演唱南音《魚沉雁杳》。
1937年12月13日,日軍首次侵犯南樂后,就在縣城四門投放毒瓦斯彈,使老百姓近百人中毒,重者殘廢終生。
短短三年時間,海南樂東縣實現了由亂到治、由臟到靚、由慢到快的華麗轉身,創造出令各方矚目的“樂東速度”、“樂東奇跡”。
記者還了解到,在普查中,南樂縣還發現了已經傳承49代的楊家槍譜。
岳云鵬,1985年4月15日出生,濮陽市南樂縣人,2004年跟隨郭德綱學習相聲、太平歌詞、竹板書。
* 南樂的讀音是:nán lè,南樂的意思: 1.指《詩經》中的二《南》(《周南》《召南》)。 2.即福建南曲。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音樂。流行于福建省閩南方言地區﹑臺灣省以及東南亞華僑聚居地區,與古代的歌舞音樂﹑詞曲音樂﹑戲曲音樂都有密切關系,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步融合了當地的民間音樂。
基本解釋
1.指《詩經》中的二《南》(《周南》《召南》)。 2.即福建南曲。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音樂。流行于福建省閩南方言地區﹑臺灣省以及東南亞華僑聚居地區,與古代的歌舞音樂﹑詞曲音樂﹑戲曲音樂都有密切關系,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步融合了當地的民間音樂。辭典解釋
南樂 nán yuè ㄋㄢˊ ㄩㄝˋ流行于福建、臺灣等地的民間音樂。參見「南管」條。
縣名。位于大陸地區河北省大名縣南,衛河西北岸。
【南】:[nán]1.方向。清晨面向太陽時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指南針。南方。2.指中國南方:南貨。南味。[nā]〔南無〕梵語音譯詞。佛教用語。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彌陀佛。無(mó)。
【樂】:[lè]1.快樂:歡樂。樂事。樂不可支。心里樂得像開了花。2.樂于:樂此不疲。3.笑:他說了個笑話把大家逗樂了。4.姓(與Yuè不同姓)。[yuè]1.音樂:奏樂。樂器。2.姓(與Lè不同姓)。[yào]1.愛好,喜愛:知者~水,仁者~[lào]1.用于地名:~亭,在河北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韋莊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薄衫。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韋莊
在方法論上,南樂山采取自然主義的進路,深受懷海德的影響.
濮陽市南樂縣宋耿村東漢墓出土的盤龍硯,有“中華第一硯”之美譽。
哼,竟敢殺了南樂,看老祖我不滅***!
7月6日,泉州市工人文化宮南樂社民間藝人在街心廣場為納涼市民演唱南音《魚沉雁杳》。
1937年12月13日,日軍首次侵犯南樂后,就在縣城四門投放毒瓦斯彈,使老百姓近百人中毒,重者殘廢終生。
短短三年時間,海南樂東縣實現了由亂到治、由臟到靚、由慢到快的華麗轉身,創造出令各方矚目的“樂東速度”、“樂東奇跡”。
記者還了解到,在普查中,南樂縣還發現了已經傳承49代的楊家槍譜。
岳云鵬,1985年4月15日出生,濮陽市南樂縣人,2004年跟隨郭德綱學習相聲、太平歌詞、竹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