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南涼的讀音 南涼的意思

    南涼 南涼(397年—414年)位十六國時期16國之列,鮮卑政權。河西鮮卑禿發烏孤所建,都樂都(今屬青海),盛時控有今甘肅西部和寧夏一部。歷三主,共十八年。 禿發即“拓跋”的異譯。漢魏之際,拓跋氏的一支由酋長統率,從塞北遷到河西涼州,被稱為河西鮮卑。在此居住約兩個世紀,部眾漸盛,務農桑,修鄰好,境內安定。至禿發烏孤時期,以廉川堡(今青海民和西北)為中心,勢力不斷發展,初附于后涼呂光。 公元414年,禿發傉檀率軍西掠時,西秦偷襲樂都,南涼滅亡,立國十七年。
    • nán
    • liáng

    “南涼”的讀音

    拼音讀音
    [nán liáng]
    漢字注音:
    ㄋㄢˊ ㄌㄧㄤˊ
    簡繁字形:
    南涼
    是否常用:

    “南涼”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東晉時列國之一。鮮卑族禿發烏孤起西平,公元397年稱西平王,據廣武。其弟傉檀,又稱涼王,史稱南涼。其地有今甘肅﹑青海各一部分。公元414年為西秦所滅。參閱《晉書.安帝紀》﹑《晉書.地理志上》。

    辭典解釋

    南涼  nán liáng  ㄋㄢˊ ㄌㄧㄤˊ  

    朝代名。(西元397~414)?與東晉同時的十六國之一。鮮卑人禿發烏孤叛后涼,稱西平王,至其弟傉檀,又稱涼王,史稱為「南涼」。后為西秦所滅。

    英語 Southern Liang of the Sixteen Kingdoms (397-414)?

    德語 Südliche Liang (Geo)?

    網絡解釋

    南涼

    南涼(397年—414年)位十六國時期16國之列,鮮卑政權。河西鮮卑禿發烏孤所建,都樂都(今屬青海),盛時控有今甘肅西部和寧夏一部。歷三主,共十八年。 禿發即“拓跋”的異譯。漢魏之際,拓跋氏的一支由酋長統率,從塞北遷到河西涼州,被稱為河西鮮卑。在此居住約兩個世紀,部眾漸盛,務農桑,修鄰好,境內安定。至禿發烏孤時期,以廉川堡(今青海民和西北)為中心,勢力不斷發展,初附于后涼呂光。
    公元414年,禿發傉檀率軍西掠時,西秦偷襲樂都,南涼滅亡,立國十七年。

    “南涼”的單字解釋

    】:[nán]1.方向。清晨面向太陽時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指南針。南方。2.指中國南方:南貨。南味。[nā]〔南無〕梵語音譯詞。佛教用語。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彌陀佛。無(mó)。
    】:[liáng]1.溫度低;冷(指天氣時,比“冷”的程度淺):陰涼。涼水。過了秋分天就涼了。2.比喻灰心或失望:聽到這消息,他心里就涼了。3.悲傷;愁苦:凄涼。悲涼。4.冷落;不熱鬧:荒涼。蒼涼。5.姓。[liàng]把熱的東西放一會兒,使溫度降低:粥太燙,涼一涼再喝。

    “南涼”的相關詞語

    * 南涼的讀音是:nán liáng,南涼的意思:南涼 南涼(397年—414年)位十六國時期16國之列,鮮卑政權。河西鮮卑禿發烏孤所建,都樂都(今屬青海),盛時控有今甘肅西部和寧夏一部。歷三主,共十八年。 禿發即“拓跋”的異譯。漢魏之際,拓跋氏的一支由酋長統率,從塞北遷到河西涼州,被稱為河西鮮卑。在此居住約兩個世紀,部眾漸盛,務農桑,修鄰好,境內安定。至禿發烏孤時期,以廉川堡(今青海民和西北)為中心,勢力不斷發展,初附于后涼呂光。 公元414年,禿發傉檀率軍西掠時,西秦偷襲樂都,南涼滅亡,立國十七年。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