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的讀音 南斯拉夫的意思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英文:Yugoslavia),1929年-2003年建立于南歐巴爾干半島上的國家,曾用名南斯拉夫王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以塞爾維亞族所建立的塞爾維亞王國為基礎,經兩次巴爾干戰爭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兼并語言、文化相近的周邊小國黑山王國,吞并原來從屬于奧匈帝國的弱小斯拉夫民族聚居地克羅地亞-斯拉沃尼亞王國而形成的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垮了奧匈帝國,1918年12月1日,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聯合組成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定名南斯拉夫王國。這是歷史上首次出現南斯拉夫這個國家,這個國家由眾多地區拼湊而成,文化、民族和宗教異常復雜。1929年該國解散議會和諸個黨派,國王實行大塞爾維亞主義,瓦爾達爾馬其頓作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并入南斯拉夫王國,塞爾維亞語、克羅地亞語、波斯尼亞語、黑山語非常接近,它們在南斯拉夫時代被統稱為“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1941年被納粹德國侵略。1945年初,德國撤出南斯拉夫,國家重建。1945年,鐵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共產黨建立起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92年南斯拉夫解體,分裂為南聯盟、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和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南聯盟2003年重定新憲法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獨立,塞爾維亞失去出海口變成內陸國,2008年科索沃“獨立”。
- 南
- 斯
- 拉
- 夫
“南斯拉夫”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nán sī lā fū]
- 漢字注音:
- ㄋㄢˊ ㄙ ㄌㄚ ㄈㄨ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南斯拉夫”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南斯拉夫 nán sī lā fū ㄋㄢˊ ㄙ ㄌㄚ ㄈㄨ 國名。位于歐洲東南方的巴爾干半島上。參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條。
英語 Yugoslavia, 1943-1992
德語 Jugoslawien (Geo)?
法語 Yougoslavie
網絡解釋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英文:Yugoslavia),1929年-2003年建立于南歐巴爾干半島上的國家,曾用名南斯拉夫王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以塞爾維亞族所建立的塞爾維亞王國為基礎,經兩次巴爾干戰爭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兼并語言、文化相近的周邊小國黑山王國,吞并原來從屬于奧匈帝國的弱小斯拉夫民族聚居地克羅地亞-斯拉沃尼亞王國而形成的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垮了奧匈帝國,1918年12月1日,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聯合組成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定名南斯拉夫王國。這是歷史上首次出現南斯拉夫這個國家,這個國家由眾多地區拼湊而成,文化、民族和宗教異常復雜。1929年該國解散議會和諸個黨派,國王實行大塞爾維亞主義,瓦爾達爾馬其頓作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并入南斯拉夫王國,塞爾維亞語、克羅地亞語、波斯尼亞語、黑山語非常接近,它們在南斯拉夫時代被統稱為“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1941年被納粹德國侵略。1945年初,德國撤出南斯拉夫,國家重建。1945年,鐵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共產黨建立起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92年南斯拉夫解體,分裂為南聯盟、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和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南聯盟2003年重定新憲法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獨立,塞爾維亞失去出海口變成內陸國,2008年科索沃“獨立”。
“南斯拉夫”的單字解釋
【南】:[nán]1.方向。清晨面向太陽時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指南針。南方。2.指中國南方:南貨。南味。[nā]〔南無〕梵語音譯詞。佛教用語。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彌陀佛。無(mó)。
【斯】:1.文言指示代詞。這;這個;這里:斯人。生于斯。2.文言連詞。于是;就。3.上古漢語指劈、砍:斧以斯之。
【拉】:[lā]1.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著自己移動:拉鋸。拉纖。把車拉過來。2.用車載運:平板車能拉貨,也能拉人。3.帶領轉移(多用于隊伍):把二連拉到河那邊去。4.牽引樂器的某一部分使樂器發出聲音:拉胡琴。拉手風琴。5.拖長;使延長:拉長聲音說話。快跟上,不要拉開距離!6.拖欠:拉虧空。拉下不少賬。7.撫養:他母親很不容易地把他拉大。8.幫助:人家有困難,咱們應該拉他一把。9.牽累;拉扯:自己做的事,為什么要拉上別人?10.閑談:拉話。拉家常。11.排泄(大便):拉屎。拉肚子。[lá]刀刃與物件接觸,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動,使物件破裂或斷開;割:把皮子拉開。手上拉了個口子。“剌”[lǎ]見〖半拉〗、[là]同“落”(là)。
【夫】:[fū]1.丈夫(zhàng·fu):夫妻。夫婦。姐夫。姑夫。2.成年男子:匹夫。一夫守關,萬夫莫開。3.從事某種體力勞動的人:漁夫。農夫。轎夫。4.舊時服勞役的人,特指被統治階級強迫去做苦工的人:夫役。拉夫。5.姓。[fú]1.指示代詞。那;這:獨不見夫螳螂乎?2.人稱代詞。他:使夫往而學焉。3.a)用在一句話的開始:夫戰,勇氣也。b)用在一句話的末尾或句中停頓的地方表示感嘆:人定勝天,信夫。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南斯拉夫”的相關詞語
“南斯拉夫”造句
南斯拉夫正處于內外交困之中。
美國轟炸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消息傳來,全國人民無不悲憤填膺。
南斯拉夫調兵遣將,準備迎接美國的挑戰。
中國人民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南斯拉夫人民的正義斗爭。
美國和北約悍然不顧全世界人民反對,對南斯拉夫進行狂轟濫炸。
媽媽對兒子說:爸爸晚上要在家里招待一位南斯拉夫人。父親和客人踏進家門時,孩子對媽媽悄聲說:媽媽!快來看,那個夫人是男的!
1973年出生于南斯拉夫的諾維薩德。
在前南斯拉夫戰爭中使許多婦女喪偶.
她曾作為臨床醫生,在前南斯拉夫和伊拉克治療殘疾兒童和青少年,并且供職于從事難民事務的非政府組織。
伊拉克當時正熱衷于與前南斯拉夫建立友好關系,去盧布爾雅那似乎是個很自然的選擇。
* 南斯拉夫的讀音是:nán sī lā fū,南斯拉夫的意思: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英文:Yugoslavia),1929年-2003年建立于南歐巴爾干半島上的國家,曾用名南斯拉夫王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以塞爾維亞族所建立的塞爾維亞王國為基礎,經兩次巴爾干戰爭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兼并語言、文化相近的周邊小國黑山王國,吞并原來從屬于奧匈帝國的弱小斯拉夫民族聚居地克羅地亞-斯拉沃尼亞王國而形成的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垮了奧匈帝國,1918年12月1日,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聯合組成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定名南斯拉夫王國。這是歷史上首次出現南斯拉夫這個國家,這個國家由眾多地區拼湊而成,文化、民族和宗教異常復雜。1929年該國解散議會和諸個黨派,國王實行大塞爾維亞主義,瓦爾達爾馬其頓作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并入南斯拉夫王國,塞爾維亞語、克羅地亞語、波斯尼亞語、黑山語非常接近,它們在南斯拉夫時代被統稱為“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1941年被納粹德國侵略。1945年初,德國撤出南斯拉夫,國家重建。1945年,鐵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共產黨建立起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92年南斯拉夫解體,分裂為南聯盟、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和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南聯盟2003年重定新憲法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獨立,塞爾維亞失去出海口變成內陸國,2008年科索沃“獨立”。
辭典解釋
南斯拉夫 nán sī lā fū ㄋㄢˊ ㄙ ㄌㄚ ㄈㄨ國名。位于歐洲東南方的巴爾干半島上。參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條。
英語 Yugoslavia, 1943-1992
德語 Jugoslawien (Geo)?
法語 Yougoslavie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英文:Yugoslavia),1929年-2003年建立于南歐巴爾干半島上的國家,曾用名南斯拉夫王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以塞爾維亞族所建立的塞爾維亞王國為基礎,經兩次巴爾干戰爭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兼并語言、文化相近的周邊小國黑山王國,吞并原來從屬于奧匈帝國的弱小斯拉夫民族聚居地克羅地亞-斯拉沃尼亞王國而形成的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垮了奧匈帝國,1918年12月1日,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聯合組成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定名南斯拉夫王國。這是歷史上首次出現南斯拉夫這個國家,這個國家由眾多地區拼湊而成,文化、民族和宗教異常復雜。1929年該國解散議會和諸個黨派,國王實行大塞爾維亞主義,瓦爾達爾馬其頓作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并入南斯拉夫王國,塞爾維亞語、克羅地亞語、波斯尼亞語、黑山語非常接近,它們在南斯拉夫時代被統稱為“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1941年被納粹德國侵略。1945年初,德國撤出南斯拉夫,國家重建。1945年,鐵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共產黨建立起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92年南斯拉夫解體,分裂為南聯盟、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和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南聯盟2003年重定新憲法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獨立,塞爾維亞失去出海口變成內陸國,2008年科索沃“獨立”。
【南】:[nán]1.方向。清晨面向太陽時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指南針。南方。2.指中國南方:南貨。南味。[nā]〔南無〕梵語音譯詞。佛教用語。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彌陀佛。無(mó)。
【斯】:1.文言指示代詞。這;這個;這里:斯人。生于斯。2.文言連詞。于是;就。3.上古漢語指劈、砍:斧以斯之。
【拉】:[lā]1.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著自己移動:拉鋸。拉纖。把車拉過來。2.用車載運:平板車能拉貨,也能拉人。3.帶領轉移(多用于隊伍):把二連拉到河那邊去。4.牽引樂器的某一部分使樂器發出聲音:拉胡琴。拉手風琴。5.拖長;使延長:拉長聲音說話。快跟上,不要拉開距離!6.拖欠:拉虧空。拉下不少賬。7.撫養:他母親很不容易地把他拉大。8.幫助:人家有困難,咱們應該拉他一把。9.牽累;拉扯:自己做的事,為什么要拉上別人?10.閑談:拉話。拉家常。11.排泄(大便):拉屎。拉肚子。[lá]刀刃與物件接觸,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動,使物件破裂或斷開;割:把皮子拉開。手上拉了個口子。“剌”[lǎ]見〖半拉〗、[là]同“落”(là)。
【夫】:[fū]1.丈夫(zhàng·fu):夫妻。夫婦。姐夫。姑夫。2.成年男子:匹夫。一夫守關,萬夫莫開。3.從事某種體力勞動的人:漁夫。農夫。轎夫。4.舊時服勞役的人,特指被統治階級強迫去做苦工的人:夫役。拉夫。5.姓。[fú]1.指示代詞。那;這:獨不見夫螳螂乎?2.人稱代詞。他:使夫往而學焉。3.a)用在一句話的開始:夫戰,勇氣也。b)用在一句話的末尾或句中停頓的地方表示感嘆:人定勝天,信夫。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南斯拉夫正處于內外交困之中。
美國轟炸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消息傳來,全國人民無不悲憤填膺。
南斯拉夫調兵遣將,準備迎接美國的挑戰。
中國人民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南斯拉夫人民的正義斗爭。
美國和北約悍然不顧全世界人民反對,對南斯拉夫進行狂轟濫炸。
媽媽對兒子說:爸爸晚上要在家里招待一位南斯拉夫人。父親和客人踏進家門時,孩子對媽媽悄聲說:媽媽!快來看,那個夫人是男的!
1973年出生于南斯拉夫的諾維薩德。
在前南斯拉夫戰爭中使許多婦女喪偶.
她曾作為臨床醫生,在前南斯拉夫和伊拉克治療殘疾兒童和青少年,并且供職于從事難民事務的非政府組織。
伊拉克當時正熱衷于與前南斯拉夫建立友好關系,去盧布爾雅那似乎是個很自然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