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法系的讀音 印度法系的意思
印度法系 印度法系是古代印度法律和仿照這種法律判定的各國法律的統稱。印度古代法是在婆羅門教法和佛教法的基礎上形成發展起來的,以《摩奴法典》為代表。《摩奴法典》是古代印度宗教、哲學和法律匯編,以維護神權政治和等級特權為宗旨,具有濃厚的宗教和種姓特征。后婆羅門教法與佛教法長期融合而產生印度教法。以《摩奴法典》為代表的印度法曾傳播于中亞和東南亞部分地區,如錫蘭.(今斯里蘭卡)、暹羅(今泰國)、緬旬和菲律賓等國。后世學者將上述各國仿照印度古代法制定的法律統稱印度法系。現在這些國家,包括印度在內均已不再采用,此法系基本上已成為歷史,但有些習慣還保留有《摩奴法典》的遺跡。參見“印度古代法”、《摩奴法典》。
- 印
- 度
- 法
- 系
“印度法系”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ìn dù fǎ xì]
- 漢字注音:
- ㄧㄣˋ ㄉㄨˋ ㄈㄚˇ ㄒㄧ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印度法系”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印度法系 yìn dù fǎ xì ㄧㄣˋ ㄉㄨˋ ㄈㄚˇ ㄒㄧˋ 世界主要法系之一。以婆羅門法的馬努法典為最古老,又采用佛教的達摩法典,行于西元前二百年至西元一千年間,注重階級制度,將國民分為僧侶、武士、庶民、奴隸四等。
網絡解釋
印度法系
印度法系是古代印度法律和仿照這種法律判定的各國法律的統稱。印度古代法是在婆羅門教法和佛教法的基礎上形成發展起來的,以《摩奴法典》為代表。《摩奴法典》是古代印度宗教、哲學和法律匯編,以維護神權政治和等級特權為宗旨,具有濃厚的宗教和種姓特征。后婆羅門教法與佛教法長期融合而產生印度教法。以《摩奴法典》為代表的印度法曾傳播于中亞和東南亞部分地區,如錫蘭.(今斯里蘭卡)、暹羅(今泰國)、緬旬和菲律賓等國。后世學者將上述各國仿照印度古代法制定的法律統稱印度法系。現在這些國家,包括印度在內均已不再采用,此法系基本上已成為歷史,但有些習慣還保留有《摩奴法典》的遺跡。參見“印度古代法”、《摩奴法典》。
“印度法系”的單字解釋
【印】:1.圖章,戳記:印章。印璽。印記。印把子(亦喻政權)。2.痕跡:手印。指印。印子(a.痕跡;b.高利貸的一種,全稱“印印錢”)。3.用油墨、染料之類把文字或圖畫留在紙、布、器皿等材料上:印刷。排印。印制。印發(fā)。4.彼此符合:印證。心心相印。5.外界事物反映在腦中所留下的形象:印象。6.姓。
【度】:[dù]1.計量長短:度量衡。2.表明物質的有關性質所達到的程度,如硬度、熱度、濃度、濕度等。3.計量單位名稱。a)弧或角,把圓周分為360等份所成的弧叫1度弧。1度弧所對的圓心角叫1度角。1度等于60分。b)經度或緯度,如北緯38度。c)電量,1度即1千瓦小時。d)眼鏡焦度的單位,1度等于0.01米-1。4.程度:極度。知名度。透明度。高度的責任感。5.限度:勞累過度。以能熔化為度。6.章程;行為準則:法度。制度。7.哲學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在這個界限內,量的增減不改變事物的質,超過這個界限,就要引起質變。8.對人對事寬容的程度:度量。氣度。9.人的氣質或姿態:風度。態度。10.姓。[duó]推測;估計:揣度。測度。度德量力。
【法】:1.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受國家強制力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的總稱,包括法律、法令、條例、命令、決定等:合法。犯法。變法。軍法。婚姻法。繩之以法。依法治國。2.方法;方式:辦法。用法。土法。加法。這件事沒法兒辦。3.標準;模范;可以仿效的:法帖。法書。取法乎上。4.仿效;效法:師法。法其遺志。5.佛教的道理:佛法。現身說法。6.法術:作法。斗(dòu)法。7.姓。8.指法國:法語。法文。9.法拉的簡稱。一個電容器,充以1庫電量時,電勢升高1伏,電容就是1法。
【系】:[xì]1.有聯屬關系的:系統。系列。系數。水系。世系。2.高等學校中按學科分的教學單位:中文系。化學系。3.關聯:干系。關系。4.聯結,栓:系縛。系絆。系馬。維系。名譽所系。5.牽掛:系戀。系念。6.是:確系實情。7.把人或東西捆住上提或向下送:從井下把土系上來。8.某些學科中分類的名稱:漢藏(zàng)語系。寒武系(地質學名詞)。9.詞賦末尾結束全文之詞,如“系曰”。[jì]結,扣:把鞋帶系上。
“印度法系”的相關詞語
* 印度法系的讀音是:yìn dù fǎ xì,印度法系的意思:印度法系 印度法系是古代印度法律和仿照這種法律判定的各國法律的統稱。印度古代法是在婆羅門教法和佛教法的基礎上形成發展起來的,以《摩奴法典》為代表。《摩奴法典》是古代印度宗教、哲學和法律匯編,以維護神權政治和等級特權為宗旨,具有濃厚的宗教和種姓特征。后婆羅門教法與佛教法長期融合而產生印度教法。以《摩奴法典》為代表的印度法曾傳播于中亞和東南亞部分地區,如錫蘭.(今斯里蘭卡)、暹羅(今泰國)、緬旬和菲律賓等國。后世學者將上述各國仿照印度古代法制定的法律統稱印度法系。現在這些國家,包括印度在內均已不再采用,此法系基本上已成為歷史,但有些習慣還保留有《摩奴法典》的遺跡。參見“印度古代法”、《摩奴法典》。
辭典解釋
印度法系 yìn dù fǎ xì ㄧㄣˋ ㄉㄨˋ ㄈㄚˇ ㄒㄧˋ世界主要法系之一。以婆羅門法的馬努法典為最古老,又采用佛教的達摩法典,行于西元前二百年至西元一千年間,注重階級制度,將國民分為僧侶、武士、庶民、奴隸四等。
印度法系
印度法系是古代印度法律和仿照這種法律判定的各國法律的統稱。印度古代法是在婆羅門教法和佛教法的基礎上形成發展起來的,以《摩奴法典》為代表。《摩奴法典》是古代印度宗教、哲學和法律匯編,以維護神權政治和等級特權為宗旨,具有濃厚的宗教和種姓特征。后婆羅門教法與佛教法長期融合而產生印度教法。以《摩奴法典》為代表的印度法曾傳播于中亞和東南亞部分地區,如錫蘭.(今斯里蘭卡)、暹羅(今泰國)、緬旬和菲律賓等國。后世學者將上述各國仿照印度古代法制定的法律統稱印度法系。現在這些國家,包括印度在內均已不再采用,此法系基本上已成為歷史,但有些習慣還保留有《摩奴法典》的遺跡。參見“印度古代法”、《摩奴法典》。【印】:1.圖章,戳記:印章。印璽。印記。印把子(亦喻政權)。2.痕跡:手印。指印。印子(a.痕跡;b.高利貸的一種,全稱“印印錢”)。3.用油墨、染料之類把文字或圖畫留在紙、布、器皿等材料上:印刷。排印。印制。印發(fā)。4.彼此符合:印證。心心相印。5.外界事物反映在腦中所留下的形象:印象。6.姓。
【度】:[dù]1.計量長短:度量衡。2.表明物質的有關性質所達到的程度,如硬度、熱度、濃度、濕度等。3.計量單位名稱。a)弧或角,把圓周分為360等份所成的弧叫1度弧。1度弧所對的圓心角叫1度角。1度等于60分。b)經度或緯度,如北緯38度。c)電量,1度即1千瓦小時。d)眼鏡焦度的單位,1度等于0.01米-1。4.程度:極度。知名度。透明度。高度的責任感。5.限度:勞累過度。以能熔化為度。6.章程;行為準則:法度。制度。7.哲學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在這個界限內,量的增減不改變事物的質,超過這個界限,就要引起質變。8.對人對事寬容的程度:度量。氣度。9.人的氣質或姿態:風度。態度。10.姓。[duó]推測;估計:揣度。測度。度德量力。
【法】:1.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受國家強制力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的總稱,包括法律、法令、條例、命令、決定等:合法。犯法。變法。軍法。婚姻法。繩之以法。依法治國。2.方法;方式:辦法。用法。土法。加法。這件事沒法兒辦。3.標準;模范;可以仿效的:法帖。法書。取法乎上。4.仿效;效法:師法。法其遺志。5.佛教的道理:佛法。現身說法。6.法術:作法。斗(dòu)法。7.姓。8.指法國:法語。法文。9.法拉的簡稱。一個電容器,充以1庫電量時,電勢升高1伏,電容就是1法。
【系】:[xì]1.有聯屬關系的:系統。系列。系數。水系。世系。2.高等學校中按學科分的教學單位:中文系。化學系。3.關聯:干系。關系。4.聯結,栓:系縛。系絆。系馬。維系。名譽所系。5.牽掛:系戀。系念。6.是:確系實情。7.把人或東西捆住上提或向下送:從井下把土系上來。8.某些學科中分類的名稱:漢藏(zàng)語系。寒武系(地質學名詞)。9.詞賦末尾結束全文之詞,如“系曰”。[jì]結,扣:把鞋帶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