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譜的讀音 印譜的意思
印譜 印譜是鑒賞家將其搜尋的歷代璽印和名家篆刻精品編印成冊,供人研究、鑒賞和臨摹。我國的印譜起源于宋代,但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印譜,是明代隆慶時期的顧從德于1572年編輯的《集古印譜》,這套印譜一共六冊,內容包括作者本人的收藏及他人所藏的印章,其中收錄的玉印150余枚,銅印1600枚。顧從德的這套印譜開創了原印鈐蓋拓譜的先河,刊行后在金石界引起了很大震動。《集古印譜》出版后的第三年,也就是明萬歷三年,公元1575年,這套印譜再次增補,玉印增加到2 20余印,銅印增加到3200余枚。顧從德的《集古印譜》在題列編排、用箋規格、譯文考證等方面都極其細致,為以后的印譜形制奠定了基礎。
- 印
- 譜
“印譜”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ìn pǔ]
- 漢字注音:
- ㄧㄣˋ ㄆㄨˇ
- 簡繁字形:
- 印譜
- 是否常用:
- 否
“印譜”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印譜 yìnpǔ
[collection of impressions of seals by famous seal engravers] 匯集古代印章或名家所刻印章圖式的書
辭典解釋
印譜 yìn pǔ ㄧㄣˋ ㄆㄨˇ 匯集歷代古印及各家所刻印章而成的書。始于宋徽宗的宣和印譜。
英語 collection of seal stamps
網絡解釋
印譜
印譜是鑒賞家將其搜尋的歷代璽印和名家篆刻精品編印成冊,供人研究、鑒賞和臨摹。我國的印譜起源于宋代,但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印譜,是明代隆慶時期的顧從德于1572年編輯的《集古印譜》,這套印譜一共六冊,內容包括作者本人的收藏及他人所藏的印章,其中收錄的玉印150余枚,銅印1600枚。顧從德的這套印譜開創了原印鈐蓋拓譜的先河,刊行后在金石界引起了很大震動。《集古印譜》出版后的第三年,也就是明萬歷三年,公元1575年,這套印譜再次增補,玉印增加到2
20余印,銅印增加到3200余枚。顧從德的《集古印譜》在題列編排、用箋規格、譯文考證等方面都極其細致,為以后的印譜形制奠定了基礎。
“印譜”的單字解釋
【印】:1.圖章,戳記:印章。印璽。印記。印把子(亦喻政權)。2.痕跡:手印。指印。印子(a.痕跡;b.高利貸的一種,全稱“印印錢”)。3.用油墨、染料之類把文字或圖畫留在紙、布、器皿等材料上:印刷。排印。印制。印發(fā)。4.彼此符合:印證。心心相印。5.外界事物反映在腦中所留下的形象:印象。6.姓。
【譜】:同“譜”。
“印譜”的相關詞語
* 印譜的讀音是:yìn pǔ,印譜的意思:印譜 印譜是鑒賞家將其搜尋的歷代璽印和名家篆刻精品編印成冊,供人研究、鑒賞和臨摹。我國的印譜起源于宋代,但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印譜,是明代隆慶時期的顧從德于1572年編輯的《集古印譜》,這套印譜一共六冊,內容包括作者本人的收藏及他人所藏的印章,其中收錄的玉印150余枚,銅印1600枚。顧從德的這套印譜開創了原印鈐蓋拓譜的先河,刊行后在金石界引起了很大震動。《集古印譜》出版后的第三年,也就是明萬歷三年,公元1575年,這套印譜再次增補,玉印增加到2 20余印,銅印增加到3200余枚。顧從德的《集古印譜》在題列編排、用箋規格、譯文考證等方面都極其細致,為以后的印譜形制奠定了基礎。
基本解釋
印譜 yìnpǔ
[collection of impressions of seals by famous seal engravers] 匯集古代印章或名家所刻印章圖式的書
辭典解釋
印譜 yìn pǔ ㄧㄣˋ ㄆㄨˇ匯集歷代古印及各家所刻印章而成的書。始于宋徽宗的宣和印譜。
英語 collection of seal stamps
印譜
印譜是鑒賞家將其搜尋的歷代璽印和名家篆刻精品編印成冊,供人研究、鑒賞和臨摹。我國的印譜起源于宋代,但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印譜,是明代隆慶時期的顧從德于1572年編輯的《集古印譜》,這套印譜一共六冊,內容包括作者本人的收藏及他人所藏的印章,其中收錄的玉印150余枚,銅印1600枚。顧從德的這套印譜開創了原印鈐蓋拓譜的先河,刊行后在金石界引起了很大震動。《集古印譜》出版后的第三年,也就是明萬歷三年,公元1575年,這套印譜再次增補,玉印增加到220余印,銅印增加到3200余枚。顧從德的《集古印譜》在題列編排、用箋規格、譯文考證等方面都極其細致,為以后的印譜形制奠定了基礎。
【印】:1.圖章,戳記:印章。印璽。印記。印把子(亦喻政權)。2.痕跡:手印。指印。印子(a.痕跡;b.高利貸的一種,全稱“印印錢”)。3.用油墨、染料之類把文字或圖畫留在紙、布、器皿等材料上:印刷。排印。印制。印發(fā)。4.彼此符合:印證。心心相印。5.外界事物反映在腦中所留下的形象:印象。6.姓。
【譜】:同“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