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怎么讀 危的意思

漢字 | 危 |
---|---|
讀音 |
|
注音 | ㄨㄟ |
部首 | [?] ?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6 部外:4 |
異體字 | 厃 ?? ?? ?? ?? ?? |
字形結構 | 上下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371 |
其它編碼 | 五筆:qdbb 倉頡:nmsu 鄭碼:rgyy 四角:27212 |
筆順編碼 | 351355 |
筆順筆畫 | ノフ一ノフフ |
筆順名稱 | 撇 橫撇/橫鉤 橫 撇 橫折鉤 豎彎鉤 |
危字的意思
1.危險;不安全(跟“安”相對):危急。危難。轉危為安。居安思危。
2.使處于危險境地;損害:危害。危及。
3.指人快要死:臨危。病危。
4.高;高聳:危冠。危檣。危樓。
5.端正;正直:正襟危坐。
6.二十八宿之一。
7.姓。
危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危
wēi ㄨㄟˉ
不安全:危險。危殆。危言(a.故意說嚇人的話;b.直言)。危難(nàn )。危如累(lěi )卵。 損害:危害。危及。 高的,陡的:危石。危檣。 使人驚奇的:危言聳聽。 端正的,正直的:正襟危坐。“邦有道,危言危行”。 指人臨死:病危。垂危。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英語 dangerous, precarious; high
德語 Gefahr (S)?,Not (S)?,gef?hrden (V)?,Wei (Eig, Fam)
法語 nuire à,être mourant,danger,dangereux,haut,élevé
危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危 wēi
〈動〉
(1) (會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間是山崖,下面腿骨節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義:在高處而畏懼)
(2) 同本義 [phobia in high place]
危,在高而懼也。——《說文》
決危而美名者。——《鬼谷子》。注:“山高也。”
榣木不生危。——《國語·晉語》。注:“高險也。”
高而不危。——《孝經》。鄭注:“殆也。”
(3) 恐懼;憂懼 [fear]
竊為君危之。——《戰國策·西周策》
(4) 又如:人人自危;危心(心存戒懼);危怖(恐懼不安);危栗(恐懼戰栗);危氣(氣餒;危懼);危悚(危悰,危懼);危視(驚視);危睇(俯視而感到驚恐)
(5) 威脅,摧敗 [threaten]
能危山東者,強 秦也。——《戰國策·齊策一》
(6) 使危險;傷害;損傷 [injure]
今先生之立法術,設度數,臣竊以為危于身而殆于軀。——《韓非子·問田》
危士臣,構怨于諸侯。——《孟子·梁惠王上》
(7) 又如:危國(危害國家)
(8) 敗亡,滅亡 [be defeated;perish]
魏必危。——《戰國策·秦策四》
(9) 懷疑,疑慮 [doubt]
夫妻相冒,日以相危。——《呂氏春秋·明理》
詞性變化
◎ 危 wēi
〈形〉
(1) 高[high]
危冠廣袖楚宮妝,獨步閑庭逐夜涼。——唐· 高適《聽張立本女吟》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斷壁危樓。——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2) 又如:危樓(高樓);危巧(高峻而精巧);危邪(高而偏斜);危岑(高峻的山峰);危砌(高墻);危柯(高枝);危亭(聳立于高處的亭子);危冠(古時的高冠);危臺(高臺)
(3) 危險; 危難 [dangerous;perilous]
法不信,則君行危矣。——《韓非子·有度》
亡弗不能存,危弗能安。——《韓非子·十過》
危而不持。——《論語·李氏》
安危不可知。——《漢書·李廣蘇建傳》
危難之間。——諸葛亮《出師表》
危急存亡。
(4) 又如:危地(危險的地方);危急存亡之秋(危險急迫到了決定生死存亡的關頭);危道(危險的措施);危行(危險的行動);危危(極其危險);危困(危急困窮);危脆(危險脆弱)
(5) 很陡峭的 [precipitous]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唐· 王維《過香積寺》
(6) 又如:危徑(險峻的山路);危狹(險峻狹窄);危峭(高峻峭拔);危峨(高峻的山嶺);危峰(高峻的山峰);危崖(高峻的懸崖);危朗(高峻而開朗);危巒(險峻的山巒);危壁(陡峭的山崖)
(7) 特指人將死 [dying]
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素問》。王冰注:“危者,言其近死猶有生者也。”
(8) 又如:病危;垂危
(9) 繃得緊;強勁 [tight]
豐肉而短,寬緩以荼,若是者為之危弓,危弓為之安矢。——《周禮》
(10) 端正 [upright]
危然處其所而反其性。——《莊子》
(11) 又如:危坐(端坐;正坐)
(12) 不正 [not straight]
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無所履者,凡在言也。——《荀子》
◎ 危 wēi
〈名〉
(1) 屋脊 [ridge (of a roof)]
痤( 范痤)因上屋騎危。——《史記·魏世家》
(2) 艱難困苦 [difficulties and hardships]
十年攜手共艱危,以沫相濡亦可哀。——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
(3) 姓
◎ 危 wēi
〈副〉
幾乎;差點兒 [almost]
我危得之。——《漢書》。顏師古注: 孟康曰:“危,殆也。我殆得為天子也。”
危字的辭典解釋
不安全。如:「危險」。《左傳·昭公十八年》:「小國忘守則危,況有災乎?」唐·韓愈〈后十九日復上書〉:「以蹈于窮餓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
病重。如:「病危」、「垂危」。《隋書·卷六三·元壽傳》:「又命其子舍危惙之母,為聚斂之行。」《聊齋志異·卷二·耿十八》:「新城耿十八,病危篤,自知不起。」
高聳的。《莊子·盜跖》:「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長劍,而受教于子。」宋·陸游〈送七兄赴揚州帥幕〉詩:「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樓望遠涕俱流。」
正直的。如:「危言」、「危行」。
不正的、偏頗的。《荀子·榮辱》:「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無所履者,凡在言也。」
艱困。《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藉公侯之尊,奮臂 于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
動恐懼、不安。《戰國策·西周策》:「夫本末更盛,虛實有時,竊為君危之。」
傷害。《左傳·昭公三十一年》:「若艱難其身,以險危大人,而有名章徹,攻難之士將奔走之。」漢·王充《論衡·答佞》:「讒以口害人,佞以事危人。」
名屋脊。《史記·卷四四·魏世家》:「痤因上屋騎危,謂使者曰:『與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宋·蘇軾〈凌虛臺記〉:「使工鑿其前為方池,以其土筑高出于屋之危而止。」
姓。如宋代有危祜。
康熙字典解釋
危【子集下】【卩部】 康熙筆畫:6畫,部外筆畫:4畫
〔古文〕??《唐韻》魚爲切《集韻》《韻會》虞爲切,??僞平聲。《說文》在高而懼也。從厃,人在厓上,自卪止之也。《徐曰》孝經,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故從卪。《玉篇》不安貌。《廣韻》疾也。隤也,不正也。
又《禮·儒行》有比黨而危之者。《註》危,欲毀害之也。
又屋棟上也。《禮·喪大記》升自東榮,中屋履危。《疏》踐履屋棟高危處。
又《韻會》宿名。三星。《左傳·襄二十八年註》??武之宿,虛危之星。
又《書·禹貢》三危旣宅。《韻會》三峗,山名。通作危。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危【卷九】【危部】
在高而懼也。從厃,自卪止之。凡危之屬皆從危。魚爲切
說文解字注
(危)在高而懼也。引伸爲凡可懼之偁。喪大記注。危、棟上也。從厃。人在厓上。自卪止之。人在厓上四字依韻會補。魚爲切。十六部。凡危之屬皆從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