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來的讀音 去來的意思
去來 去來,讀音是qù lái,漢語詞匯,解釋為往來、往返。
- 去
- 來
“去來”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qù lái]
- 漢字注音:
- ㄑㄩˋ ㄌㄞˊ
- 簡繁字形:
- 去來
- 是否常用:
- 否
“去來”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往來,往返。 2.謂離去而又歸來。 3.離去。來,語氣助詞。 4.猶言左右,表示概數。 5.佛教語。指過去﹑未來。 辭典解釋
去來 qù lái ㄑㄩˋ ㄌㄞˊ 來,語尾助詞,無義。去來指去的意思。
宋.劉過〈沁園春.斗酒彘肩〉詞:「天竺去來!圖畫里崢嶸樓閣開。」
《西游記.第二十九回》:「哥啊,知道是甚緣故,我們且去來。」
網絡解釋
去來
去來,讀音是qù lái,漢語詞匯,解釋為往來、往返。
“去來”的單字解釋
【去】:1.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去路。去向。從成都去重慶。他去了三天,還沒回來。2.離開:去國。去世。去職。去留兩便。3.失去;失掉:大勢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這句話去幾個字就簡潔了。5.距離:兩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過去的(時間,多指過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辭,指人死:他不到四十歲就先去了。8.表示離開說話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時用“去”,表示到說話人所在地參與某件事時用“來”。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時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聽報告去了。10.用在“大、多、遠”等形容詞后,表示“非常…”,“…極了”的意思(后面加“了”):這座樓可大了去了!。他到過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聲:平上去入。11.扮演(戲曲里的角色):在《斷橋》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動詞后,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離開原來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的繼續等:信步走去(=過去)。讓他說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來】:1.從別的地方到說話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對):來往。來賓。來信。從縣里來了幾個干部。2.(問題、事情等)發生;來到:問題來了。開春以后,農忙來了。3.做某個動作(代替意義更具體的動詞):胡來。來一盤棋。來一場籃球比賽。你歇歇,讓我來。何必來這一套?4.趨向動詞。跟“得”或“不”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們倆很談得來。這個歌我唱不來。5.用在另一動詞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來念一遍。大家來想辦法。6.用在另一動詞或動詞結構后面,表示來做某件事:我們賀喜來了。他回家探親來了。7.用在動詞結構(或介詞結構)與動詞(或動詞結構)之間,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個荷葉來當雨傘。你又能用什么理由來說服他呢?8.來著:這話我多會兒說來?9.未來的:來年。來日方長。10.姓。11.詩歌、熟語、叫賣聲里用作襯字:正月里來是新春。不愁吃來不愁穿。黑白桑葚來大櫻桃。12.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朝著說話人所在的地方:把鋤頭拿來。各條戰線傳來了振奮人心的消息。13.用在動詞后,表示結果:信筆寫來。一覺醒來。說來話長。看來今年超產沒有問題。想來你是早有準備的了。
“去來”的相關成語
“去來”的相關詞語
“去來”造句
不要輕易用過去來衡量生活的幸與不幸!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綻放美麗的,只要你珍惜。
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樂園雖好,非久留之地。歸去來兮。華羅庚
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樂園雖好,非久留之地。歸去來兮。積極的人在每一次憂患中都看到一個機會,而消極的人則在每個機會都看到某種憂患。耕耘者的汗水是哺育種子成長的乳汁。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巖壑歸去來,公卿是何物。
歸去來兮,田蜀將蕪胡不歸。
于諸佛法,心無所礙,住去來今諸佛之道,隨眾生住,恒不舍離。如諸法相,悉能通達,斷一切惡,具足眾善。
歸去來兮,我今忘我兼忘世。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空守船,繞船明月江水寒。
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去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閑妨了繡功夫,笑問鴛鴦兩字怎生書。
* 去來的讀音是:qù lái,去來的意思:去來 去來,讀音是qù lái,漢語詞匯,解釋為往來、往返。
基本解釋
1.往來,往返。 2.謂離去而又歸來。 3.離去。來,語氣助詞。 4.猶言左右,表示概數。 5.佛教語。指過去﹑未來。辭典解釋
去來 qù lái ㄑㄩˋ ㄌㄞˊ來,語尾助詞,無義。去來指去的意思。
宋.劉過〈沁園春.斗酒彘肩〉詞:「天竺去來!圖畫里崢嶸樓閣開。」
《西游記.第二十九回》:「哥啊,知道是甚緣故,我們且去來。」
去來
去來,讀音是qù lái,漢語詞匯,解釋為往來、往返。【去】:1.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去路。去向。從成都去重慶。他去了三天,還沒回來。2.離開:去國。去世。去職。去留兩便。3.失去;失掉:大勢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這句話去幾個字就簡潔了。5.距離:兩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過去的(時間,多指過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辭,指人死:他不到四十歲就先去了。8.表示離開說話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時用“去”,表示到說話人所在地參與某件事時用“來”。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時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聽報告去了。10.用在“大、多、遠”等形容詞后,表示“非常…”,“…極了”的意思(后面加“了”):這座樓可大了去了!。他到過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聲:平上去入。11.扮演(戲曲里的角色):在《斷橋》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動詞后,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離開原來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的繼續等:信步走去(=過去)。讓他說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來】:1.從別的地方到說話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對):來往。來賓。來信。從縣里來了幾個干部。2.(問題、事情等)發生;來到:問題來了。開春以后,農忙來了。3.做某個動作(代替意義更具體的動詞):胡來。來一盤棋。來一場籃球比賽。你歇歇,讓我來。何必來這一套?4.趨向動詞。跟“得”或“不”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們倆很談得來。這個歌我唱不來。5.用在另一動詞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來念一遍。大家來想辦法。6.用在另一動詞或動詞結構后面,表示來做某件事:我們賀喜來了。他回家探親來了。7.用在動詞結構(或介詞結構)與動詞(或動詞結構)之間,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個荷葉來當雨傘。你又能用什么理由來說服他呢?8.來著:這話我多會兒說來?9.未來的:來年。來日方長。10.姓。11.詩歌、熟語、叫賣聲里用作襯字:正月里來是新春。不愁吃來不愁穿。黑白桑葚來大櫻桃。12.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朝著說話人所在的地方:把鋤頭拿來。各條戰線傳來了振奮人心的消息。13.用在動詞后,表示結果:信筆寫來。一覺醒來。說來話長。看來今年超產沒有問題。想來你是早有準備的了。
不要輕易用過去來衡量生活的幸與不幸!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綻放美麗的,只要你珍惜。
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樂園雖好,非久留之地。歸去來兮。華羅庚
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樂園雖好,非久留之地。歸去來兮。積極的人在每一次憂患中都看到一個機會,而消極的人則在每個機會都看到某種憂患。耕耘者的汗水是哺育種子成長的乳汁。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巖壑歸去來,公卿是何物。
歸去來兮,田蜀將蕪胡不歸。
于諸佛法,心無所礙,住去來今諸佛之道,隨眾生住,恒不舍離。如諸法相,悉能通達,斷一切惡,具足眾善。
歸去來兮,我今忘我兼忘世。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空守船,繞船明月江水寒。
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去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閑妨了繡功夫,笑問鴛鴦兩字怎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