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邪歸正的讀音 去邪歸正的意思
【解釋】指去掉邪惡,歸于正道。【出處】《三國志·蜀志·后主傳》:“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漢中,營沔北陽平石馬。”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載后主劉禪詔曰:“有能棄邪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大小,各有品限。”【示例】哥哥你說的是壯士言,到京師見帝王,則要你~為良將,治國安邦萬人講。 ◎元·劉元卿《降桑椹》第三折
- 去
- 邪
- 歸
- 正
“去邪歸正”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qù xié guī zhèng]
- 漢字注音:
- ㄑㄩˋ ㄒㄧㄝ ˊ ㄍㄨㄟ ㄓㄥˋ
- 簡繁字形:
- 去邪歸正
- 是否常用:
- 否
“去邪歸正”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去掉邪惡,歸于正道。 辭典解釋
去邪歸正 qù xié guī zhèng ㄑㄩˋ ㄒㄧㄝˊ ㄍㄨㄟ ㄓㄥˋ 舍棄惡行,回歸正道。元.劉唐卿《降桑椹.第三折》:「哥哥你說的是壯士言,到京師見帝王,則要你去邪歸正為良將,治國安邦萬人講。」《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關公曰:『綠林中非豪杰托足之處。公等今后可各去邪歸正,勿自陷其身。』」也作「棄邪歸正」。
網絡解釋
【解釋】指去掉邪惡,歸于正道。
【出處】《三國志·蜀志·后主傳》:“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漢中,營沔北陽平石馬。”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載后主劉禪詔曰:“有能棄邪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大小,各有品限。”
【示例】哥哥你說的是壯士言,到京師見帝王,則要你~為良將,治國安邦萬人講。 ◎元·劉元卿《降桑椹》第三折
“去邪歸正”的單字解釋
【去】:1.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去路。去向。從成都去重慶。他去了三天,還沒回來。2.離開:去國。去世。去職。去留兩便。3.失去;失掉:大勢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這句話去幾個字就簡潔了。5.距離:兩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過去的(時間,多指過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辭,指人死:他不到四十歲就先去了。8.表示離開說話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時用“去”,表示到說話人所在地參與某件事時用“來”。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時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聽報告去了。10.用在“大、多、遠”等形容詞后,表示“非常…”,“…極了”的意思(后面加“了”):這座樓可大了去了!。他到過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聲:平上去入。11.扮演(戲曲里的角色):在《斷橋》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動詞后,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離開原來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的繼續等:信步走去(=過去)。讓他說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邪】:[xié]1.不正當,不正派:邪惡(è)。邪念。邪說。2.中醫指引起疾病的環境因素:寒邪。風邪。3.迷信的人指鬼神給予的災禍:中(zhòng)邪。4.妖異怪誕:邪魔。邪術。5.古同“斜”。[yé]古同“耶”,疑問詞。[yá]古同“玡”,瑯玡山。[yú]古同“餘”。[xú]古同“徐”,緩慢。
【歸】:同“歸”。
【正】:[zhèng]1.垂直或符合標準方向(跟“歪”相對):正南。正前方。前后對正。這幅畫掛得不正。2.位置在中間(跟“側、偏”相對):正房。正院兒。3.用于時間,指正在那一點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正午。4.正面(跟“反”相對):這張紙正反都很光潔。5.正直:正派。公正。方正。心術不正。6.正當:正路。正理。錢的來路不正。7.(色、味)純正:正紅。正黃。顏色不正。味道不正。8.合乎法度;端正:正楷。正體。9.屬性詞。基本的;主要的(區別于“副”):正文。正編。正本。正副主任。10.姓。[zhēng]正月:新正。
“去邪歸正”的相關詞語
* 去邪歸正的讀音是:qù xié guī zhèng,去邪歸正的意思:【解釋】指去掉邪惡,歸于正道。【出處】《三國志·蜀志·后主傳》:“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漢中,營沔北陽平石馬。”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載后主劉禪詔曰:“有能棄邪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大小,各有品限。”【示例】哥哥你說的是壯士言,到京師見帝王,則要你~為良將,治國安邦萬人講。 ◎元·劉元卿《降桑椹》第三折
基本解釋
去掉邪惡,歸于正道。辭典解釋
去邪歸正 qù xié guī zhèng ㄑㄩˋ ㄒㄧㄝˊ ㄍㄨㄟ ㄓㄥˋ舍棄惡行,回歸正道。元.劉唐卿《降桑椹.第三折》:「哥哥你說的是壯士言,到京師見帝王,則要你去邪歸正為良將,治國安邦萬人講。」《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關公曰:『綠林中非豪杰托足之處。公等今后可各去邪歸正,勿自陷其身。』」也作「棄邪歸正」。
【解釋】指去掉邪惡,歸于正道。
【出處】《三國志·蜀志·后主傳》:“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漢中,營沔北陽平石馬。”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載后主劉禪詔曰:“有能棄邪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大小,各有品限。”
【示例】哥哥你說的是壯士言,到京師見帝王,則要你~為良將,治國安邦萬人講。 ◎元·劉元卿《降桑椹》第三折
【去】:1.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去路。去向。從成都去重慶。他去了三天,還沒回來。2.離開:去國。去世。去職。去留兩便。3.失去;失掉:大勢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這句話去幾個字就簡潔了。5.距離:兩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過去的(時間,多指過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辭,指人死:他不到四十歲就先去了。8.表示離開說話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時用“去”,表示到說話人所在地參與某件事時用“來”。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時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聽報告去了。10.用在“大、多、遠”等形容詞后,表示“非常…”,“…極了”的意思(后面加“了”):這座樓可大了去了!。他到過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聲:平上去入。11.扮演(戲曲里的角色):在《斷橋》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動詞后,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離開原來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的繼續等:信步走去(=過去)。讓他說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邪】:[xié]1.不正當,不正派:邪惡(è)。邪念。邪說。2.中醫指引起疾病的環境因素:寒邪。風邪。3.迷信的人指鬼神給予的災禍:中(zhòng)邪。4.妖異怪誕:邪魔。邪術。5.古同“斜”。[yé]古同“耶”,疑問詞。[yá]古同“玡”,瑯玡山。[yú]古同“餘”。[xú]古同“徐”,緩慢。
【歸】:同“歸”。
【正】:[zhèng]1.垂直或符合標準方向(跟“歪”相對):正南。正前方。前后對正。這幅畫掛得不正。2.位置在中間(跟“側、偏”相對):正房。正院兒。3.用于時間,指正在那一點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正午。4.正面(跟“反”相對):這張紙正反都很光潔。5.正直:正派。公正。方正。心術不正。6.正當:正路。正理。錢的來路不正。7.(色、味)純正:正紅。正黃。顏色不正。味道不正。8.合乎法度;端正:正楷。正體。9.屬性詞。基本的;主要的(區別于“副”):正文。正編。正本。正副主任。10.姓。[zhēng]正月:新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