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垢納汙的讀音 含垢納汙的意思
【解釋】垢:恥辱;污:污蔑。容忍恥辱和污蔑。指氣度大,能包容一切。【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近義詞】忍氣吞聲、忍辱負重、逆來順受【反義詞】盛氣凌人、忍無可忍、恃才傲物【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 含
- 垢
- 納
- 汙
“含垢納汙”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hán gòu nà wū]
- 漢字注音:
- ㄏㄢˊ ㄍㄡˋ ㄋㄚˋ ㄨ
- 簡繁字形:
- 含垢納污
- 是否常用:
- 否
“含垢納汙”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見"含垢納污"。 辭典解釋
含垢納污 hán gòu nà wū ㄏㄢˊ ㄍㄡˋ ㄋㄚˋ ㄨ 包含塵垢,容納污物。如:「地氈容易含垢納污,應該勤加清洗。」也作「納垢藏污」、「藏垢納污」、「藏污納垢」。
語出《左傳.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指國君有容忍恥辱的度量。宋.蘇軾〈辯試館職策問劄子〉二首之二:「退而上書數萬言,大抵皆勸神宗忠恕仁厚,含垢納污,屈己以裕人也。」后比喻包庇 壞人壞事。如:「不正當的娛樂場所,往往含垢納污,成為罪犯淵藪。」也作「納垢藏污」、「含垢藏疾」、「藏垢納污」、「藏垢懷恥」、「藏污納垢」。
網絡解釋
【解釋】垢:恥辱;污:污蔑。容忍恥辱和污蔑。指氣度大,能包容一切。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近義詞】忍氣吞聲、忍辱負重、逆來順受
【反義詞】盛氣凌人、忍無可忍、恃才傲物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含垢納汙”的單字解釋
【含】:1.東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含一口水。含著橄欖。2.藏在里面;包括在內;容納:含著眼淚。這種梨含水分很多。工齡滿三十年以上(含三十年)者均可申請。3.帶有某種意思、情感等,不完全表露出來:含怒。含羞。談吐中含著一種失落感。
【垢】:1.污穢;骯臟:蓬頭垢面。2.臟東西:油垢。牙垢。泥垢。3.恥辱:含垢忍辱。
【納】:同“納”。
【汙】:同“污”。
“含垢納汙”的相關詞語
* 含垢納汙的讀音是:hán gòu nà wū,含垢納汙的意思:【解釋】垢:恥辱;污:污蔑。容忍恥辱和污蔑。指氣度大,能包容一切。【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近義詞】忍氣吞聲、忍辱負重、逆來順受【反義詞】盛氣凌人、忍無可忍、恃才傲物【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基本解釋
見"含垢納污"。辭典解釋
含垢納污 hán gòu nà wū ㄏㄢˊ ㄍㄡˋ ㄋㄚˋ ㄨ包含塵垢,容納污物。如:「地氈容易含垢納污,應該勤加清洗。」也作「納垢藏污」、「藏垢納污」、「藏污納垢」。
語出《左傳.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指國君有容忍恥辱的度量。宋.蘇軾〈辯試館職策問劄子〉二首之二:「退而上書數萬言,大抵皆勸神宗忠恕仁厚,含垢納污,屈己以裕人也。」后比喻包庇 壞人壞事。如:「不正當的娛樂場所,往往含垢納污,成為罪犯淵藪。」也作「納垢藏污」、「含垢藏疾」、「藏垢納污」、「藏垢懷恥」、「藏污納垢」。
【解釋】垢:恥辱;污:污蔑。容忍恥辱和污蔑。指氣度大,能包容一切。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近義詞】忍氣吞聲、忍辱負重、逆來順受
【反義詞】盛氣凌人、忍無可忍、恃才傲物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含】:1.東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含一口水。含著橄欖。2.藏在里面;包括在內;容納:含著眼淚。這種梨含水分很多。工齡滿三十年以上(含三十年)者均可申請。3.帶有某種意思、情感等,不完全表露出來:含怒。含羞。談吐中含著一種失落感。
【垢】:1.污穢;骯臟:蓬頭垢面。2.臟東西:油垢。牙垢。泥垢。3.恥辱:含垢忍辱。
【納】:同“納”。
【汙】:同“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