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往知來的讀音 告往知來的意思
【解釋】告訴了這一點,就可以知道另一點。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異的關系,據此知彼。【出處】《論語·學而》:“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示例】與賜、商言詩,切磋繪事,~。 ◎清·魏源《詩比興箋序》
- 告
- 往
- 知
- 來
“告往知來”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gào wǎng zhī lái]
- 漢字注音:
- 簡繁字形:
- 告往知來
- 是否常用:
- 否
“告往知來”的意思
基本解釋
網絡解釋
【解釋】告訴了這一點,就可以知道另一點。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異的關系,據此知彼。
【出處】《論語·學而》:“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示例】與賜、商言詩,切磋繪事,~。 ◎清·魏源《詩比興箋序》
“告往知來”的單字解釋
【告】:1.把事情向人陳述、解說:告訴。告知。廣告。報告。通告。忠告。2.向國家行政司法機關檢舉、控訴:告狀。到法院去告他。3.為了某事而請求:告假。告貸。4.表明:告辭。自告奮勇。5.宣布或表示某種情況的實現:告成。告罄。告一段落。事情已告結束。6.姓。
【往】:1.去:徒步前往。2.向;朝:往東。往何處去?3.過去的:往日。
【知】:[zhī]1.曉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覺(有感覺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溫故知新。知難而進。知情達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學識,學問:知識,求知。無知。4.主管:知縣(舊時的縣長)。知府。知州。知賓(指主管招待賓客的人。亦稱“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
【來】:同“來”。
“告往知來”的相關詞語
* 告往知來的讀音是:gào wǎng zhī lái,告往知來的意思:【解釋】告訴了這一點,就可以知道另一點。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異的關系,據此知彼。【出處】《論語·學而》:“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示例】與賜、商言詩,切磋繪事,~。 ◎清·魏源《詩比興箋序》
【解釋】告訴了這一點,就可以知道另一點。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異的關系,據此知彼。
【出處】《論語·學而》:“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示例】與賜、商言詩,切磋繪事,~。 ◎清·魏源《詩比興箋序》
【告】:1.把事情向人陳述、解說:告訴。告知。廣告。報告。通告。忠告。2.向國家行政司法機關檢舉、控訴:告狀。到法院去告他。3.為了某事而請求:告假。告貸。4.表明:告辭。自告奮勇。5.宣布或表示某種情況的實現:告成。告罄。告一段落。事情已告結束。6.姓。
【往】:1.去:徒步前往。2.向;朝:往東。往何處去?3.過去的:往日。
【知】:[zhī]1.曉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覺(有感覺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溫故知新。知難而進。知情達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學識,學問:知識,求知。無知。4.主管:知縣(舊時的縣長)。知府。知州。知賓(指主管招待賓客的人。亦稱“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
【來】: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