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來喝去的讀音 呼來喝去的意思
呼來喝去【解釋】呼、喝:大聲喊叫。呼之即來,喝之即去。形容隨意驅使。【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十二回:“這菩薩賣弄神通,把老孫這等呼來喝去,全不費力也!”
- 呼
- 來
- 喝
- 去
“呼來喝去”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hū lái hè qù]
- 漢字注音:
- ㄏㄨ ㄌㄞˊ ㄏㄜ ㄑㄩˋ
- 簡繁字形:
- 呼來喝去
- 是否常用:
- 否
“呼來喝去”的意思
基本解釋
網絡解釋
呼來喝去
【解釋】呼、喝:大聲喊叫。呼之即來,喝之即去。形容隨意驅使。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十二回:“這菩薩賣弄神通,把老孫這等呼來喝去,全不費力也!”
“呼來喝去”的單字解釋
【呼】:1.生物體把體內的氣體排出體外(跟“吸”相對):呼吸。呼出一口氣。2.大聲喊:呼聲。歡呼。呼口號。大聲疾呼。3.叫;叫人來:直呼其名。一呼百諾。呼之即來,揮之即去。4.姓。5.形容風聲等:北風呼呼地吹。
【來】:1.從別的地方到說話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對):來往。來賓。來信。從縣里來了幾個干部。2.(問題、事情等)發生;來到:問題來了。開春以后,農忙來了。3.做某個動作(代替意義更具體的動詞):胡來。來一盤棋。來一場籃球比賽。你歇歇,讓我來。何必來這一套?4.趨向動詞。跟“得”或“不”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們倆很談得來。這個歌我唱不來。5.用在另一動詞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來念一遍。大家來想辦法。6.用在另一動詞或動詞結構后面,表示來做某件事:我們賀喜來了。他回家探親來了。7.用在動詞結構(或介詞結構)與動詞(或動詞結構)之間,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個荷葉來當雨傘。你又能用什么理由來說服他呢?8.來著:這話我多會兒說來?9.未來的:來年。來日方長。10.姓。11.詩歌、熟語、叫賣聲里用作襯字:正月里來是新春。不愁吃來不愁穿。黑白桑葚來大櫻桃。12.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朝著說話人所在的地方:把鋤頭拿來。各條戰線傳來了振奮人心的消息。13.用在動詞后,表示結果:信筆寫來。一覺醒來。說來話長。看來今年超產沒有問題。想來你是早有準備的了。
【喝】:[hē]1.把液體飲料或流質食物咽下去:喝水。喝酒。喝茶。喝粥。2.特指喝酒:喝醉了。[hè]大聲喊叫:喝彩。喝問。[yè]聲音嘶啞、噎塞:“兒生,號啼之聲鴻朗高暢者壽,嘶喝濕下者夭”。
【去】:1.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去路。去向。從成都去重慶。他去了三天,還沒回來。2.離開:去國。去世。去職。去留兩便。3.失去;失掉:大勢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這句話去幾個字就簡潔了。5.距離:兩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過去的(時間,多指過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辭,指人死:他不到四十歲就先去了。8.表示離開說話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時用“去”,表示到說話人所在地參與某件事時用“來”。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時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聽報告去了。10.用在“大、多、遠”等形容詞后,表示“非常…”,“…極了”的意思(后面加“了”):這座樓可大了去了!。他到過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聲:平上去入。11.扮演(戲曲里的角色):在《斷橋》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動詞后,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離開原來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的繼續等:信步走去(=過去)。讓他說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呼來喝去”的相關詞語
“呼來喝去”造句
她喜歡把她的孩子們呼來喝去.
我的姐姐總是對我呼來喝去的,我真的煩透了.
如果這位新任總經理繼續把職員們呼來喝去,他的工作是不會取得成功的.
拜托不要對我呼來喝去的!我不是你的員工也不是你的奴隸.
卻被婆母崔貴妃百般排斥,嫌其出身寒微,呼來喝去,正眼也不看他一下。
判官酒店新張,大家進來點菜這么長時間前竄后跳、呼來喝去,累了,開個酒館兒,散散心。
呂布小人也,反復無常寡恩少義,對我呼來喝去,如同使喚家奴,還說恩寵有加?笑話!
趙湘琴姐弟更是時常被小妾呼來喝去,犯上一點小錯更是不是打罵就是餓飯。
彭維維吧,長得是好,可問題是她太知道自個兒漂亮了,總覺得男人就該對她百依百順,把男朋友當條狗一樣呼來喝去。你想啊,稍微有點自尊的正常男人,誰受得了這個?我還就不能看見這么狂的,總得有人教育教育她。舒儀
看到前面的乞丐露出微笑,林石心上的石頭算是落了地,自己可不能把他真的當乞丐看待,呼來喝去也沒事。
* 呼來喝去的讀音是:hū lái hè qù,呼來喝去的意思:呼來喝去【解釋】呼、喝:大聲喊叫。呼之即來,喝之即去。形容隨意驅使。【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十二回:“這菩薩賣弄神通,把老孫這等呼來喝去,全不費力也!”
呼來喝去
【解釋】呼、喝:大聲喊叫。呼之即來,喝之即去。形容隨意驅使。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十二回:“這菩薩賣弄神通,把老孫這等呼來喝去,全不費力也!”
【呼】:1.生物體把體內的氣體排出體外(跟“吸”相對):呼吸。呼出一口氣。2.大聲喊:呼聲。歡呼。呼口號。大聲疾呼。3.叫;叫人來:直呼其名。一呼百諾。呼之即來,揮之即去。4.姓。5.形容風聲等:北風呼呼地吹。
【來】:1.從別的地方到說話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對):來往。來賓。來信。從縣里來了幾個干部。2.(問題、事情等)發生;來到:問題來了。開春以后,農忙來了。3.做某個動作(代替意義更具體的動詞):胡來。來一盤棋。來一場籃球比賽。你歇歇,讓我來。何必來這一套?4.趨向動詞。跟“得”或“不”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們倆很談得來。這個歌我唱不來。5.用在另一動詞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來念一遍。大家來想辦法。6.用在另一動詞或動詞結構后面,表示來做某件事:我們賀喜來了。他回家探親來了。7.用在動詞結構(或介詞結構)與動詞(或動詞結構)之間,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個荷葉來當雨傘。你又能用什么理由來說服他呢?8.來著:這話我多會兒說來?9.未來的:來年。來日方長。10.姓。11.詩歌、熟語、叫賣聲里用作襯字:正月里來是新春。不愁吃來不愁穿。黑白桑葚來大櫻桃。12.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朝著說話人所在的地方:把鋤頭拿來。各條戰線傳來了振奮人心的消息。13.用在動詞后,表示結果:信筆寫來。一覺醒來。說來話長。看來今年超產沒有問題。想來你是早有準備的了。
【喝】:[hē]1.把液體飲料或流質食物咽下去:喝水。喝酒。喝茶。喝粥。2.特指喝酒:喝醉了。[hè]大聲喊叫:喝彩。喝問。[yè]聲音嘶啞、噎塞:“兒生,號啼之聲鴻朗高暢者壽,嘶喝濕下者夭”。
【去】:1.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去路。去向。從成都去重慶。他去了三天,還沒回來。2.離開:去國。去世。去職。去留兩便。3.失去;失掉:大勢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這句話去幾個字就簡潔了。5.距離:兩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過去的(時間,多指過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辭,指人死:他不到四十歲就先去了。8.表示離開說話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時用“去”,表示到說話人所在地參與某件事時用“來”。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時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聽報告去了。10.用在“大、多、遠”等形容詞后,表示“非常…”,“…極了”的意思(后面加“了”):這座樓可大了去了!。他到過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聲:平上去入。11.扮演(戲曲里的角色):在《斷橋》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動詞后,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離開原來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的繼續等:信步走去(=過去)。讓他說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她喜歡把她的孩子們呼來喝去.
我的姐姐總是對我呼來喝去的,我真的煩透了.
如果這位新任總經理繼續把職員們呼來喝去,他的工作是不會取得成功的.
拜托不要對我呼來喝去的!我不是你的員工也不是你的奴隸.
卻被婆母崔貴妃百般排斥,嫌其出身寒微,呼來喝去,正眼也不看他一下。
判官酒店新張,大家進來點菜這么長時間前竄后跳、呼來喝去,累了,開個酒館兒,散散心。
呂布小人也,反復無常寡恩少義,對我呼來喝去,如同使喚家奴,還說恩寵有加?笑話!
趙湘琴姐弟更是時常被小妾呼來喝去,犯上一點小錯更是不是打罵就是餓飯。
彭維維吧,長得是好,可問題是她太知道自個兒漂亮了,總覺得男人就該對她百依百順,把男朋友當條狗一樣呼來喝去。你想啊,稍微有點自尊的正常男人,誰受得了這個?我還就不能看見這么狂的,總得有人教育教育她。舒儀
看到前面的乞丐露出微笑,林石心上的石頭算是落了地,自己可不能把他真的當乞丐看待,呼來喝去也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