咢怎么讀 咢的意思
“咢”字共有1個讀音:
[è]

漢字 | 咢 |
---|---|
讀音 |
|
注音 | ㄜˋ |
部首 | [口] 口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9 部外:6 |
異體字 | ? 愕 鍔 |
字形結構 | 上下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4A2 |
其它編碼 | 五筆:kkfn 倉頡:rrmms 鄭碼:jjbz 四角:66027 |
筆順編碼 | 251251115 |
筆順筆畫 | 丨フ一丨フ一一一フ |
筆順名稱 | 豎 橫折 橫 豎 橫折 橫 橫 橫 豎折折鉤 |
咢字的意思
1.爭辯。
2.擊鼓而歌。也指歌唱。
咢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咢
è ㄜˋ
擊鼓:“或歌或咢”。屋檐的棱:飛檐舒咢。驚訝。古同“鍔”,刀劍的刃。英語 sound; drumming
德語 erschrecken, aufschrecken
法語 battre le tambour,sursaut
咢字的詳細解釋
咢字的辭典解釋
咢ㄜˋè動
爭論、爭辯。《說文解字·吅部》:「咢,嘩訟也。」
徒手擊鼓。《詩經·大雅·行葦》:「嘉殽脾臄,或歌或咢。」
和歌、歌唱。唐·韓愈、李正封〈晚秋郾城夜會聯句〉:「爾牛時寢訛,我仆或歌咢。」
形驚訝、驚懼。通「愕」。
參見「[[咢咢]]」條。
名屋棱、屋角。《晉書·卷一三○·赫連勃勃載記》:「飛簷舒咢,似翔鵬之矯翼。」
刀刃。《漢書·卷六四下·王襃傳》:「清水焠其鋒,越砥斂其咢。」通「鍔」。
康熙字典解釋
咢【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9畫
《廣韻》五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逆各切,??音愕。《玉篇》驚咢也。《詩·大雅》或歌或咢。《爾雅·釋樂》徒擊鼓謂之咢。《疏》孫炎云:聲驚咢也。
又《韻會》與諤通。《前漢·韋賢傳》咢咢黃髮。《註》師古曰:咢咢,直言也。
又《後漢·張衡思??賦》冠咢咢其映蓋。《註》咢咢,冠高貌也。一作岌。《文選》作喦。
又《正韻》與鍔同。《前漢·王褒傳》越砥斂其咢。《註》刃旁曰咢。《說文》本作?。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咢【卷二】【吅部】
譁訟也。從吅屰聲。五各切
說文解字注
(咢)譁訟也。引伸爲徒擊??曰咢。又韋賢傳。咢咢黃髪。從吅屰。屰亦聲。五各切。五部。
咢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咢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