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號的讀音 哀號的意思
哀號 哀叫,因悲傷而呼號、痛哭。也作哀嚎。
- 哀
- 號
“哀號”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āi háo]
- 漢字注音:
- ㄞ ㄏㄠˊ
- 簡繁字形:
- 哀號
- 是否常用:
- 是
“哀號”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哀號 āiháo
[wail with grief] 因哀痛而放聲哭號
辭典解釋
哀號 āi háo ㄞ ㄏㄠˊ 悲痛號哭。
《三國演義.第八回》:「哀號之聲震天,百官戰栗失筯,卓飲食談笑自若。」
《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擗踴哀號,哭得那鄰舍之人,無不落淚。」
近義詞
悲啼,悲泣反義詞
歡呼
網絡解釋
哀號
哀叫,因悲傷而呼號、痛哭。也作哀嚎。
“哀號”的單字解釋
【哀】:1.悲傷;悲痛:悲哀。哀鳴。2.悼念:哀悼。默哀。3.憐憫:哀憐。哀矜。哀其不幸。4.姓。
【號】:[hào]1.名稱:國號。年號。2.原指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別號,后來也指名以外另起的字: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孔明是諸葛亮的號。3.商店:商號。銀號。分號。寶號。4.標志;信號:記號。問號。加減號。暗號兒。擊掌為號。5.排定的次第:掛號。編號。6.表示等級:大號。中號。小號。五號字。7.種;類:這號人甭理他。這號生意不能做。8.(號兒)指某種人員:病號。傷號。彩號。9.表示次序(多放在數字后)。a)一般的:第三號簡報。門牌二號。b)特指一個月里的日子:五月一號是國際勞動節。10.姓。11.號令:發號施令。12.號筒。13.軍隊或樂隊里所用的西式喇叭。14.用號吹出的表示一定意義的聲音:起床號。集合號。沖鋒號。[háo]1.拖長聲音大聲叫喚:呼號。號叫。北風怒號。2.大聲哭:哀號。
“哀號”的反義詞
“哀號”的近義詞
“哀號”的相關成語
“哀號”的相關詞語
“哀號”造句
明智的人決不坐下來為失敗而哀號,他們一定樂觀地尋找辦法來加以挽救。莎士比亞
聲音越高越細,簡直成了困獸的哀號。
正午也許太過悶熱。鳥兒哀號了一聲便箭似的墜落在傘般的大樹上。大樹的抖動與鳥兒起伏不定的心跳相互應和著,顯得像一個晃動的、面目猙獰的魔鬼,它的影子也在逐漸拉長。
天空,蒼白著臉,它的下面,是一陣陣的哀號。屋子里,一個人的臉如天空一般蒼白。他靜靜躺在那里,血管里的血液停止了流動,呼吸停止了,臉上沒有一絲血色。
深夜森林里野獸的哀號令人毛骨悚然。
明智的人決不坐下來為失敗而哀號,他們一定樂觀地尋找。
敵人的集中營里不時傳出凄厲的哀號,那聲音撕心裂肺,慘不忍聞。
老朽夜觀天象,今晚各大小賓館必定血流成河,哀號遍野!
被痛擊的敵人蜷縮在地上哀號著。
一面民眾哀號,一面是官員強迫百姓為他們歌功頌德。
* 哀號的讀音是:āi háo,哀號的意思:哀號 哀叫,因悲傷而呼號、痛哭。也作哀嚎。
基本解釋
哀號 āiháo
[wail with grief] 因哀痛而放聲哭號
辭典解釋
哀號 āi háo ㄞ ㄏㄠˊ悲痛號哭。
《三國演義.第八回》:「哀號之聲震天,百官戰栗失筯,卓飲食談笑自若。」
《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擗踴哀號,哭得那鄰舍之人,無不落淚。」
近義詞
悲啼,悲泣反義詞
歡呼哀號
哀叫,因悲傷而呼號、痛哭。也作哀嚎。
【哀】:1.悲傷;悲痛:悲哀。哀鳴。2.悼念:哀悼。默哀。3.憐憫:哀憐。哀矜。哀其不幸。4.姓。
【號】:[hào]1.名稱:國號。年號。2.原指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別號,后來也指名以外另起的字: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孔明是諸葛亮的號。3.商店:商號。銀號。分號。寶號。4.標志;信號:記號。問號。加減號。暗號兒。擊掌為號。5.排定的次第:掛號。編號。6.表示等級:大號。中號。小號。五號字。7.種;類:這號人甭理他。這號生意不能做。8.(號兒)指某種人員:病號。傷號。彩號。9.表示次序(多放在數字后)。a)一般的:第三號簡報。門牌二號。b)特指一個月里的日子:五月一號是國際勞動節。10.姓。11.號令:發號施令。12.號筒。13.軍隊或樂隊里所用的西式喇叭。14.用號吹出的表示一定意義的聲音:起床號。集合號。沖鋒號。[háo]1.拖長聲音大聲叫喚:呼號。號叫。北風怒號。2.大聲哭:哀號。
明智的人決不坐下來為失敗而哀號,他們一定樂觀地尋找辦法來加以挽救。莎士比亞
聲音越高越細,簡直成了困獸的哀號。
正午也許太過悶熱。鳥兒哀號了一聲便箭似的墜落在傘般的大樹上。大樹的抖動與鳥兒起伏不定的心跳相互應和著,顯得像一個晃動的、面目猙獰的魔鬼,它的影子也在逐漸拉長。
天空,蒼白著臉,它的下面,是一陣陣的哀號。屋子里,一個人的臉如天空一般蒼白。他靜靜躺在那里,血管里的血液停止了流動,呼吸停止了,臉上沒有一絲血色。
深夜森林里野獸的哀號令人毛骨悚然。
明智的人決不坐下來為失敗而哀號,他們一定樂觀地尋找。
敵人的集中營里不時傳出凄厲的哀號,那聲音撕心裂肺,慘不忍聞。
老朽夜觀天象,今晚各大小賓館必定血流成河,哀號遍野!
被痛擊的敵人蜷縮在地上哀號著。
一面民眾哀號,一面是官員強迫百姓為他們歌功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