喦怎么讀 喦的意思
“喦”字共有1個讀音:
[yán]

漢字 | 喦 |
---|---|
讀音 |
|
注音 | ㄧㄢˊ |
部首 | [口] 口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2 部外:9 |
異體字 | 嵓 ?? 巖 讘 ?? |
字形結構 | 上下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5A6 |
其它編碼 | 五筆:kkkm 倉頡:rrru 鄭碼:jjjl 四角:60772 |
筆順編碼 | 251251251252 |
筆順筆畫 | 丨フ一丨フ一丨フ一丨フ丨 |
筆順名稱 | 豎 橫折 橫 豎 橫折 橫 豎 橫折 橫 豎 豎折/豎彎 豎 |
喦字的意思
同“巖”。
喦字的基本解釋
喦字的詳細解釋
喦字的辭典解釋
喦ㄋㄧㄝˋniè動
多話。《說文解字·品部》:「喦,多言也。」清·段玉裁·注:「此與言部讘音義皆同。」《玉篇·品部》:「喦,曳喦,爭言也。」通「讘」。
喦ㄐㄧˊjí名地名。春秋時代約在宋、鄭兩國之間。
康熙字典解釋
喦【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9畫
《唐韻》《正韻》尼輒切《集韻》昵輒切,??音聶。《說文》多言也,從品相連,春秋傳,次于喦北。◎按春秋僖元年,齊師宋師曹師次于聶北,三傳俱作聶,說文作喦,或古本喦聶通也。
又《廣韻》而涉切《集韻》日涉切,??音顳。義同。《集韻》本作讘。或作囁。
又《玉篇》曳喦,爭言也。
又《集韻》逆吸切,音岌。地名。春秋取宋師于喦。〇按春秋哀十三年,鄭取宋師于喦,無釋文。十二年左傳釋文,喦,五咸反,??不音入聲,然集韻當必有據,平聲一音當入山部嵒字註。字彙云:喦與山部嵒字音巖者不同。正韻引古文尚書,用顧畏于民喦,孔氏書作碞,音巖,與山部嵒字混,非。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喦【卷九】【山部】
(喦 niè)多言也。從品相連。《春秋傳》曰:“次于喦北。”讀與聶同。尼輒切
說文解字注
(喦)多言也。此與言部讘音義皆同。從品相連。會意。春秋傳曰。次于喦北。僖元年左傳文。今左作聶。聶北、郉地。杜氏說。讀與聶同。音同也。尼輒切。七部。
* 網站為您提供喦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