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嗾怎么讀 嗾的意思

    “嗾”字共有1個讀音: [sǒu]  
    嗾
    漢字
    讀音 [sǒu]
    注音 ㄙㄡˇ
    部首 [口]  口字旁
    筆畫 總筆畫:14 部外:11
    異體字 ? ?? ?? ?? ??
    字形結構 左中右結構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55FE
    其它編碼 五筆:kytd 倉頡:rysk 鄭碼:jsmm 四角:68084
    筆順編碼 25141533131134
    筆順筆畫 丨フ一丶一フノノ一ノ一一ノ丶
    筆順名稱 豎 橫折 橫 點 橫 橫折鉤 撇 撇 橫 撇 橫 橫 撇 捺

    嗾字的意思

    1.指使狗時發出的聲音。

    2.唆使。

    嗾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sǒu ㄙㄡˇ

    〔嗾使〕教唆、指使別人做壞事。指使狗的聲音。

    英語 to set a dog on; incite, instigate

    德語 anspornen, animieren

    法語 agacer

    嗾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sǒu

    〈動〉

    (1) (形聲。從口,族聲。本義:使狗;發出使狗咬人的聲音)

    (2) 同本義 [give vocal signals to a dog]

    公嗾夫獒焉——《左傳·宣公二年》

    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蘭客。——唐· 李賀《公無出門》

    (3) 教唆,指使 [instigate]

    豪嗾家奴亂捶之…——《聊齋志異》

    (4) 泛指使喚;呼之使行 [order about]

    那只白鵝,見地下有血,各處流動,就來吃血,穿珠人把鵝嗾去,不久又復走來。——沈從文《月下小景》

    嗾字的辭典解釋

    嗾ㄙㄡˇsǒu動

    以口作聲對狗發出命令。《左傳·宣公二年》:「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殺之。」唐·李賀〈公無出門〉詩:「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蘭客。」

    教唆,指使別人做壞事。《北史·卷二六·宋隱傳》:「爾如狗耳!為人所嗾。」《聊齋志異·卷三·商三官》:「以醉謔忤邑豪,豪嗾家奴亂捶之,舁歸而斃。」

    嗾ㄗㄨˊ?zú

    (一)?之又音。

    康熙字典解釋

    嗾【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11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蘇后切,音叟。《說文》使犬聲。《玉篇》《方言》秦晉冀隴謂使大曰嗾。《左傳·宣二年》公嗾夫獒焉。《疏》服虔云:嗾,?也。《釋文》嗾,素口反。服本作?。《廣韻》同??。

    又《唐韻》蘇奏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奏切,??音漱。或作族。

    又《廣韻》倉奏切《集韻》千??切,??音湊。或作??。

    又《集韻》蘇臥切,音?。

    又《集韻》《類篇》??先侯切,音摗。或作??〈氵造〉。

    又《集韻》作木切,音鏃。或作??,義??同。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嗾【卷二】【口部】

    使犬聲。從口族聲。《春秋傳》曰:“公嗾夫獒。”穌奏切

    說文解字注

    (嗾)使犬聲。見左傳宣二年。使犬者、作之噬也。方言曰。秦晉之西鄙自冀隴而西使犬曰哨。郭音騷。哨與嗾一聲之轉。公羊疏云。今呼犬謂之屬。從口。族聲。穌奏切。三部。釋文素口反。春秋傳曰。公嗾夫獒。按嗾服本作取。云取嗾也。嗾夫獒。使之噬盾也。今本釋文、正義皆譌亂。取誤爲?。

    嗾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嗾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