噣怎么讀 噣的意思

漢字 | 噣 |
---|---|
讀音 |
|
注音 | ㄓㄡˋ|ㄓㄨㄛˊ |
部首 | [口] 口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6 部外:13 |
異體字 | 咮 啄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663 |
其它編碼 | 五筆:klqj 倉頡:rwli 鄭碼:jlri 四角:66027 |
筆順編碼 | 2512522135251214 |
筆順筆畫 | 丨フ一丨フ丨丨一ノフ丨フ一丨一丶 |
筆順名稱 | 豎 橫折 橫 豎 橫折 豎 豎 橫 撇 橫折鉤 豎 橫折 橫 豎 橫 點 |
噣字的意思
噣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噣
zhòu ㄓㄡˋ
(鳥)嘴: “中衍人面鳥噣。” 星名,柳宿的別稱,傳說中的東方朱雀七宿之一。其它字義
● 噣
zhuó ㄓㄨㄛˊ
◎ 古同“啄”。
英語 a beak; to peck; to order, enjoin upon
噣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噣 zhòu
〈名〉
(1) 鳥嘴 [bill]
噣,喙也。從口,蜀聲。與咮略同。——《說文》
噣,口也。——《廣雅》
畢噣也。——《詩·盧令箋》。釋文:“噣畢星名。”按,謂畢宿開張處如口也。”
(2) 又如:中衍人面鳥噣
噣字的辭典解釋
鳥嘴。《史記·卷四三·趙世家》:「中衍人面鳥噣。」同「咮 」。
噣ㄓㄨㄛˊzhuó動鳥啄食。《戰國策·楚策四》:「黃雀因是以俯噣白粒,仰棲茂樹,鼓翅奮翼。」同「啄 」。
康熙字典解釋
噣【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3畫
《廣韻》《集韻》《韻會》??陟救切,音晝。《說文》喙也。《廣韻》鳥口。《史記·楚世家》射噣鳥于東海。《註》索隱曰:噣音晝,謂大鳥之有鉤喙者,以比齊也。《玉篇》引《詩》不濡其噣。亦作咮。○按今《詩》曹風作咮。《集韻》或作注。
又星名。《詩·召南·小星傳》三心五噣。《釋文》噣,張救反。
又都豆反。爾雅云,噣謂之柳。○按今《爾雅·釋天》本作咮。
又《廣韻》都豆切《集韻》丁??切,??音??。義同。《廣韻》或作咮。《集韻》或作喙注。
又《廣韻》之欲切《集韻》朱欲切,??音燭。《廣韻》噣??,鳥名。
又《廣韻》《集韻》《韻會》??竹角切,音啄。《廣韻》鳥生子能自食也。《爾雅·釋鳥》生噣雛。《註》能自食。《釋文》噣,竹角反。《戰國策》黃雀因是以俯噣白粒。《集韻》本作啄。
又《集韻》徒谷切,音讀。畢星別名。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噣【卷二】【口部】
喙也。從口蜀聲。陟救切
說文解字注
(噣)喙也。曹風。不濡其咮。毛曰。咮、喙也。玉篇引不濡其噣。咮噣二同。朱聲蜀聲同部也。亦假借作注。爾雅咮星。史記、考工記注作注是也。亦作啄。詩韓奕傳。厄、烏噣也。厄同軛。烏噣、釋名小爾雅作烏啄。從口。蜀聲。陟救切。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