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角的讀音 圭角的意思
圭角 圭角又稱龜腳,是須彌座最底部的水平劃分層,位于土襯石上方,一般都要雕做如意云的紋樣。整個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為10份。在大式黑活屋脊的檐頭或屋脊的頂頭有一個細活作法叫圭角(也叫規矩),圭角應比其下的勾頭瓦退進若干。
- 圭
- 角
“圭角”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guī jiǎo]
- 漢字注音:
- ㄍㄨㄟ ㄐㄧㄠˇ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是
“圭角”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圭角 guījiǎo
[abilities] 圭的鋒芒有棱角,比喻人的言行奇特刻薄
初露圭角
辭典解釋
圭角 guī jiǎo ㄍㄨㄟ ㄐㄧㄠˇ 圭的棱角。泛指棱角、鋒芒。
《禮記.儒行》「毀方而瓦合」句下唐.孔穎達.正義:「圭角謂圭之鋒铓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
跡象、形跡。
《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遺恨鴛鴦絳》:「我如今賞他一兩銀子,教他以討銀為名,不時去打探,少不得露出些圭角來。」
網絡解釋
圭角
圭角又稱龜腳,是須彌座最底部的水平劃分層,位于土襯石上方,一般都要雕做如意云的紋樣。整個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為10份。在大式黑活屋脊的檐頭或屋脊的頂頭有一個細活作法叫圭角(也叫規矩),圭角應比其下的勾頭瓦退進若干。
“圭角”的單字解釋
【圭】:1.古代帝王諸侯在舉行典禮時拿的一種玉器。2.古代測日影的儀器:圭表。圭臬。3.古代量名。一圭容0.5毫升。
【角】:[jiǎo]1.牛、羊、鹿等頭上長出的堅硬的東西:牛角。犀角。2.形狀像角的;物體邊緣相接的部分:菱角。桌子角。3.數學上指由一點發出的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4.中國輔幣名。一元的十分之一。5.古時軍中吹的樂器:號角。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jué]1.競賽:角斗。2.角色:名角兒。主角兒。3.古代盛酒的器物。4.古代五音(宮、商、角、徵、羽)之一。相當于簡譜的“3”。
“圭角”的相關詞語
“圭角”造句
他為人處事,常常不露圭角,讓人難以捉摸。
,是說筆劃過于顯露,甚至妄生圭角,不自然,沒有生氣;所謂“結”。
只是元氣渾然,圭角不露,便是持身涉世一安樂窩也。
當下邁步搴帷,見了陳小云、洪善卿,側坐相陪,不露圭角。
問言答語,又是示出姑娘不露圭角,沉漸剛克的性格,怪不得兒子一見鐘情。
有鑒於此,后遂結舌,不敢輕露圭角,是必待有大力者傾囊付之耳。
任清選在鈞都鎮以立地書櫥著稱而不露圭角,唐鼎一番高談闊論引發了他的崇論宏議。
夫豈有圭角之可尋哉?余兄弟四人,余行列第三,伯兄衍春,字佩玉,處凌弱暴寡之鄉,常恐受侮,甚好武技,家嚴不之禁,更為博請高明教之。
果是真正修道君子,得意忘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到了性了命之后,不肯洩漏圭角,固窮而如無知者也。
當年那個只懂得鋒芒畢露的少年經歷三年自我催眠式的失憶后,已經學會了如何隱忍,不露圭角,懂得韜光養晦才是王道。
* 圭角的讀音是:guī jiǎo,圭角的意思:圭角 圭角又稱龜腳,是須彌座最底部的水平劃分層,位于土襯石上方,一般都要雕做如意云的紋樣。整個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為10份。在大式黑活屋脊的檐頭或屋脊的頂頭有一個細活作法叫圭角(也叫規矩),圭角應比其下的勾頭瓦退進若干。
基本解釋
圭角 guījiǎo
[abilities] 圭的鋒芒有棱角,比喻人的言行奇特刻薄
初露圭角
辭典解釋
圭角 guī jiǎo ㄍㄨㄟ ㄐㄧㄠˇ圭的棱角。泛指棱角、鋒芒。
《禮記.儒行》「毀方而瓦合」句下唐.孔穎達.正義:「圭角謂圭之鋒铓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
跡象、形跡。
《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遺恨鴛鴦絳》:「我如今賞他一兩銀子,教他以討銀為名,不時去打探,少不得露出些圭角來。」
圭角
圭角又稱龜腳,是須彌座最底部的水平劃分層,位于土襯石上方,一般都要雕做如意云的紋樣。整個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為10份。在大式黑活屋脊的檐頭或屋脊的頂頭有一個細活作法叫圭角(也叫規矩),圭角應比其下的勾頭瓦退進若干。
【圭】:1.古代帝王諸侯在舉行典禮時拿的一種玉器。2.古代測日影的儀器:圭表。圭臬。3.古代量名。一圭容0.5毫升。
【角】:[jiǎo]1.牛、羊、鹿等頭上長出的堅硬的東西:牛角。犀角。2.形狀像角的;物體邊緣相接的部分:菱角。桌子角。3.數學上指由一點發出的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4.中國輔幣名。一元的十分之一。5.古時軍中吹的樂器:號角。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jué]1.競賽:角斗。2.角色:名角兒。主角兒。3.古代盛酒的器物。4.古代五音(宮、商、角、徵、羽)之一。相當于簡譜的“3”。
他為人處事,常常不露圭角,讓人難以捉摸。
,是說筆劃過于顯露,甚至妄生圭角,不自然,沒有生氣;所謂“結”。
只是元氣渾然,圭角不露,便是持身涉世一安樂窩也。
當下邁步搴帷,見了陳小云、洪善卿,側坐相陪,不露圭角。
問言答語,又是示出姑娘不露圭角,沉漸剛克的性格,怪不得兒子一見鐘情。
有鑒於此,后遂結舌,不敢輕露圭角,是必待有大力者傾囊付之耳。
任清選在鈞都鎮以立地書櫥著稱而不露圭角,唐鼎一番高談闊論引發了他的崇論宏議。
夫豈有圭角之可尋哉?余兄弟四人,余行列第三,伯兄衍春,字佩玉,處凌弱暴寡之鄉,常恐受侮,甚好武技,家嚴不之禁,更為博請高明教之。
果是真正修道君子,得意忘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到了性了命之后,不肯洩漏圭角,固窮而如無知者也。
當年那個只懂得鋒芒畢露的少年經歷三年自我催眠式的失憶后,已經學會了如何隱忍,不露圭角,懂得韜光養晦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