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院的讀音 塔院的意思
塔院 位于海淀區東南部。東起消夏東里,西至郵電科學院,北抵花園北路,南抵北土城西路。因原有古塔而得名。 四川高僧遍融,營山鮮氏子,十九歲扳依佛門,焚廬出游。為千佛寺開山,萬歷十一年(1583)慈圣太后遣太監姜綬、陳儒賚白金七十八鎰置地,建華嚴永固普同大塔。內列八十一龕,中間一以龕師全身舍利,余下待儲其徒弟的灰骨。塔為八角七層灰磚砌壁,塔頂處長琉璃瓦,塔角懸銅鈴,華麗壯觀。當時皇太后、皇后、妃嬪、太監、秀女等都踴躍捐資。萬歷十二年(1584)九月遍融示疾,九月九日,口念佛名面西而圓寂。于萬歷二十六年(1598)立碑,有“大護國千佛寺遍融大師塔院碑記”。主塔周圍又建小塔十三座。清乾隆五十年(1785)建塔勒銘,塔中空不可登,下有隧道,石扉已啟。同治元年(1862)七月,已易石龕,柏林、午佛兩寺僧骨安其中。1968年,華嚴永固普同塔已剩基座,地宮、大塔大部分拆毀,尚存正殿,院內原有古柏四棵,現只剩一棵。 塔院居民區發展較快,1953年住戶僅有十一戶。1996年有近三千房,達九千人。
- 塔
- 院
“塔院”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tǎ yuàn]
- 漢字注音:
- ㄊㄚˇ ㄩㄢ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塔院”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建有佛塔的院子。
網絡解釋
塔院
位于海淀區東南部。東起消夏東里,西至郵電科學院,北抵花園北路,南抵北土城西路。因原有古塔而得名。
四川高僧遍融,營山鮮氏子,十九歲扳依佛門,焚廬出游。為千佛寺開山,萬歷十一年(1583)慈圣太后遣太監姜綬、陳儒賚白金七十八鎰置地,建華嚴永固普同大塔。內列八十一龕,中間一以龕師全身舍利,余下待儲其徒弟的灰骨。塔為八角七層灰磚砌壁,塔頂處長琉璃瓦,塔角懸銅鈴,華麗壯觀。當時皇太后、皇后、妃嬪、太監、秀女等都踴躍捐資。萬歷十二年(1584)九月遍融示疾,九月九日,口念佛名面西而圓寂。于萬歷二十六年(1598)立碑,有“大護國千佛寺遍融大師塔院碑記”。主塔周圍又建小塔十三座。清乾隆五十年(1785)建塔勒銘,塔中空不可登,下有隧道,石扉已啟。同治元年(1862)七月,已易石龕,柏林、午佛兩寺僧骨安其中。1968年,華嚴永固普同塔已剩基座,地宮、大塔大部分拆毀,尚存正殿,院內原有古柏四棵,現只剩一棵。
塔院居民區發展較快,1953年住戶僅有十一戶。1996年有近三千房,達九千人。
“塔院”的單字解釋
【塔】:1.佛教建筑。源于印度,漢代隨佛教傳入中國。通常有塔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2.像塔形的建筑物:水塔。燈塔。革命烈士紀念塔。
【院】:1.(院兒)院子:場院。四合院兒。院里種了許多花。2.某些機關和公共場所的名稱:法院。國務院。科學院。博物院。電影院。3.指學院:高等院校。4.指醫院:住院。出院。5.(Yuàn)姓。
“塔院”的相關詞語
* 塔院的讀音是:tǎ yuàn,塔院的意思:塔院 位于海淀區東南部。東起消夏東里,西至郵電科學院,北抵花園北路,南抵北土城西路。因原有古塔而得名。 四川高僧遍融,營山鮮氏子,十九歲扳依佛門,焚廬出游。為千佛寺開山,萬歷十一年(1583)慈圣太后遣太監姜綬、陳儒賚白金七十八鎰置地,建華嚴永固普同大塔。內列八十一龕,中間一以龕師全身舍利,余下待儲其徒弟的灰骨。塔為八角七層灰磚砌壁,塔頂處長琉璃瓦,塔角懸銅鈴,華麗壯觀。當時皇太后、皇后、妃嬪、太監、秀女等都踴躍捐資。萬歷十二年(1584)九月遍融示疾,九月九日,口念佛名面西而圓寂。于萬歷二十六年(1598)立碑,有“大護國千佛寺遍融大師塔院碑記”。主塔周圍又建小塔十三座。清乾隆五十年(1785)建塔勒銘,塔中空不可登,下有隧道,石扉已啟。同治元年(1862)七月,已易石龕,柏林、午佛兩寺僧骨安其中。1968年,華嚴永固普同塔已剩基座,地宮、大塔大部分拆毀,尚存正殿,院內原有古柏四棵,現只剩一棵。 塔院居民區發展較快,1953年住戶僅有十一戶。1996年有近三千房,達九千人。
基本解釋
建有佛塔的院子。塔院
位于海淀區東南部。東起消夏東里,西至郵電科學院,北抵花園北路,南抵北土城西路。因原有古塔而得名。四川高僧遍融,營山鮮氏子,十九歲扳依佛門,焚廬出游。為千佛寺開山,萬歷十一年(1583)慈圣太后遣太監姜綬、陳儒賚白金七十八鎰置地,建華嚴永固普同大塔。內列八十一龕,中間一以龕師全身舍利,余下待儲其徒弟的灰骨。塔為八角七層灰磚砌壁,塔頂處長琉璃瓦,塔角懸銅鈴,華麗壯觀。當時皇太后、皇后、妃嬪、太監、秀女等都踴躍捐資。萬歷十二年(1584)九月遍融示疾,九月九日,口念佛名面西而圓寂。于萬歷二十六年(1598)立碑,有“大護國千佛寺遍融大師塔院碑記”。主塔周圍又建小塔十三座。清乾隆五十年(1785)建塔勒銘,塔中空不可登,下有隧道,石扉已啟。同治元年(1862)七月,已易石龕,柏林、午佛兩寺僧骨安其中。1968年,華嚴永固普同塔已剩基座,地宮、大塔大部分拆毀,尚存正殿,院內原有古柏四棵,現只剩一棵。
塔院居民區發展較快,1953年住戶僅有十一戶。1996年有近三千房,達九千人。
【塔】:1.佛教建筑。源于印度,漢代隨佛教傳入中國。通常有塔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2.像塔形的建筑物:水塔。燈塔。革命烈士紀念塔。
【院】:1.(院兒)院子:場院。四合院兒。院里種了許多花。2.某些機關和公共場所的名稱:法院。國務院。科學院。博物院。電影院。3.指學院:高等院校。4.指醫院:住院。出院。5.(Yuàn)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