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山的讀音 墨山的意思
墨山 漢時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爾勒市以東庫魯克山山區內。《漢書·西域傳》、《后漢書·西域傳》均作山國,《魏志》注引《魏略》作山王國,《水經·河水》注則作墨山國。漢時其民山居,出鐵,寄田糴谷于焉耆、危須。明帝永年末〔公元75年〕,與焉耆、龜茲俱背漢,繼為西域都護班超所討平,更立其王。三國時為焉耆所并。 《漢書·西域傳》“山國”條: 山國,王去長安七千一百七十里,戶四百五十,口五千,勝兵千人。輔國侯、左右將、左右都尉、譯長各一人。西至尉犁二百四十里,西北至焉耆百六十里,西至危須二百六十里,東南與鄯善、且末接。山出鐵,民山居,寄田糴谷于焉耆、危須。 《三國志·魏志》卷三十注引《魏略·西戎傳》,謂山王國(即墨山國)與尉犁、危須“皆并屬焉耆”。 《水經注》卷二河水注:“河水又東,逕墨山國南,治墨山城,西至尉犁二百四十里。” 墨山墾殖場位于上高縣西郊,320國道貫穿全境,交通便捷。全場總面積18.56平方公里,總人口7300人,有6個農業分場。總場所在地司前鋪,是全場經濟、文化中心,集鎮初具規模,工業小區、居民區、商業區分布明顯,格局合理。駐有公、檢、法、工商等14個駐場單位,集鎮基礎設施完備,日供水6000噸供水設施已啟動,郵電通信發達,開通程控電話是全縣最早的鄉鎮場,金融、交通等服務部門齊全,1994年底開通有線電視。其中心小學教育質量較高。近幾年經濟發展迅速。該墾殖場已經劃入上高縣田心鎮管轄。
- 墨
- 山
“墨山”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mò shān]
- 漢字注音:
- ㄇㄛˋ ㄕㄢ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墨山”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漢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參見"三十六國"。
網絡解釋
墨山
漢時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爾勒市以東庫魯克山山區內。《漢書·西域傳》、《后漢書·西域傳》均作山國,《魏志》注引《魏略》作山王國,《水經·河水》注則作墨山國。漢時其民山居,出鐵,寄田糴谷于焉耆、危須。明帝永年末〔公元75年〕,與焉耆、龜茲俱背漢,繼為西域都護班超所討平,更立其王。三國時為焉耆所并。
《漢書·西域傳》“山國”條:
山國,王去長安七千一百七十里,戶四百五十,口五千,勝兵千人。輔國侯、左右將、左右都尉、譯長各一人。西至尉犁二百四十里,西北至焉耆百六十里,西至危須二百六十里,東南與鄯善、且末接。山出鐵,民山居,寄田糴谷于焉耆、危須。
《三國志·魏志》卷三十注引《魏略·西戎傳》,謂山王國(即墨山國)與尉犁、危須“皆并屬焉耆”。
《水經注》卷二河水注:“河水又東,逕墨山國南,治墨山城,西至尉犁二百四十里。”
墨山墾殖場位于上高縣西郊,320國道貫穿全境,交通便捷。全場總面積18.56平方公里,總人口7300人,有6個農業分場。總場所在地司前鋪,是全場經濟、文化中心,集鎮初具規模,工業小區、居民區、商業區分布明顯,格局合理。駐有公、檢、法、工商等14個駐場單位,集鎮基礎設施完備,日供水6000噸供水設施已啟動,郵電通信發達,開通程控電話是全縣最早的鄉鎮場,金融、交通等服務部門齊全,1994年底開通有線電視。其中心小學教育質量較高。近幾年經濟發展迅速。該墾殖場已經劃入上高縣田心鎮管轄。
“墨山”的單字解釋
【墨】:1.寫字繪畫的用品,是用煤煙或松煙等制成的黑色塊狀物,間或有用其他材料制成別種顏色的,也指用墨和水研出來的汁:一塊墨。一錠墨。研墨。筆墨紙硯。墨太稠了。2.泛指寫字、繪畫或印刷用的某種顏料:墨水。油墨。3.借指寫的字和畫的畫:墨寶。遺墨。4.比喻學問或讀書識字的能力:胸無點墨。5.木工打直線用的墨線,借指規矩、準則:繩墨。矩墨。6.黑或近于黑的:墨菊。墨鏡。7.貪污:貪墨。墨吏。8.古代的一種刑罰,刺面或額,染上黑色,作為標記。也叫黥。9.(Mò)指墨家。10.姓。11.指墨西哥:墨洋(墨西哥銀圓)。
【山】:1.地面上由土石構成的高聳的部分:高山。山頂。2.像山的東西:冰山。3.蠶蔟:蠶上山了。4.山墻:房山。
“墨山”的相關詞語
* 墨山的讀音是:mò shān,墨山的意思:墨山 漢時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爾勒市以東庫魯克山山區內。《漢書·西域傳》、《后漢書·西域傳》均作山國,《魏志》注引《魏略》作山王國,《水經·河水》注則作墨山國。漢時其民山居,出鐵,寄田糴谷于焉耆、危須。明帝永年末〔公元75年〕,與焉耆、龜茲俱背漢,繼為西域都護班超所討平,更立其王。三國時為焉耆所并。 《漢書·西域傳》“山國”條: 山國,王去長安七千一百七十里,戶四百五十,口五千,勝兵千人。輔國侯、左右將、左右都尉、譯長各一人。西至尉犁二百四十里,西北至焉耆百六十里,西至危須二百六十里,東南與鄯善、且末接。山出鐵,民山居,寄田糴谷于焉耆、危須。 《三國志·魏志》卷三十注引《魏略·西戎傳》,謂山王國(即墨山國)與尉犁、危須“皆并屬焉耆”。 《水經注》卷二河水注:“河水又東,逕墨山國南,治墨山城,西至尉犁二百四十里。” 墨山墾殖場位于上高縣西郊,320國道貫穿全境,交通便捷。全場總面積18.56平方公里,總人口7300人,有6個農業分場。總場所在地司前鋪,是全場經濟、文化中心,集鎮初具規模,工業小區、居民區、商業區分布明顯,格局合理。駐有公、檢、法、工商等14個駐場單位,集鎮基礎設施完備,日供水6000噸供水設施已啟動,郵電通信發達,開通程控電話是全縣最早的鄉鎮場,金融、交通等服務部門齊全,1994年底開通有線電視。其中心小學教育質量較高。近幾年經濟發展迅速。該墾殖場已經劃入上高縣田心鎮管轄。
基本解釋
漢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參見"三十六國"。墨山
漢時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爾勒市以東庫魯克山山區內。《漢書·西域傳》、《后漢書·西域傳》均作山國,《魏志》注引《魏略》作山王國,《水經·河水》注則作墨山國。漢時其民山居,出鐵,寄田糴谷于焉耆、危須。明帝永年末〔公元75年〕,與焉耆、龜茲俱背漢,繼為西域都護班超所討平,更立其王。三國時為焉耆所并。《漢書·西域傳》“山國”條:
山國,王去長安七千一百七十里,戶四百五十,口五千,勝兵千人。輔國侯、左右將、左右都尉、譯長各一人。西至尉犁二百四十里,西北至焉耆百六十里,西至危須二百六十里,東南與鄯善、且末接。山出鐵,民山居,寄田糴谷于焉耆、危須。
《三國志·魏志》卷三十注引《魏略·西戎傳》,謂山王國(即墨山國)與尉犁、危須“皆并屬焉耆”。
《水經注》卷二河水注:“河水又東,逕墨山國南,治墨山城,西至尉犁二百四十里。”
墨山墾殖場位于上高縣西郊,320國道貫穿全境,交通便捷。全場總面積18.56平方公里,總人口7300人,有6個農業分場。總場所在地司前鋪,是全場經濟、文化中心,集鎮初具規模,工業小區、居民區、商業區分布明顯,格局合理。駐有公、檢、法、工商等14個駐場單位,集鎮基礎設施完備,日供水6000噸供水設施已啟動,郵電通信發達,開通程控電話是全縣最早的鄉鎮場,金融、交通等服務部門齊全,1994年底開通有線電視。其中心小學教育質量較高。近幾年經濟發展迅速。該墾殖場已經劃入上高縣田心鎮管轄。
【墨】:1.寫字繪畫的用品,是用煤煙或松煙等制成的黑色塊狀物,間或有用其他材料制成別種顏色的,也指用墨和水研出來的汁:一塊墨。一錠墨。研墨。筆墨紙硯。墨太稠了。2.泛指寫字、繪畫或印刷用的某種顏料:墨水。油墨。3.借指寫的字和畫的畫:墨寶。遺墨。4.比喻學問或讀書識字的能力:胸無點墨。5.木工打直線用的墨線,借指規矩、準則:繩墨。矩墨。6.黑或近于黑的:墨菊。墨鏡。7.貪污:貪墨。墨吏。8.古代的一種刑罰,刺面或額,染上黑色,作為標記。也叫黥。9.(Mò)指墨家。10.姓。11.指墨西哥:墨洋(墨西哥銀圓)。
【山】:1.地面上由土石構成的高聳的部分:高山。山頂。2.像山的東西:冰山。3.蠶蔟:蠶上山了。4.山墻: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