夊怎么讀 夊的意思
“夊”字共有1個讀音:
[suī]

漢字 | 夊 |
---|---|
讀音 |
|
注音 | ㄙㄨㄟ |
部首 | [夂] 折文 |
筆畫 | 總筆畫:3 部外:0 |
異體字 | 綏 |
字形結構 | 獨體字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90A |
其它編碼 | 五筆:qyi 倉頡:he 鄭碼:rsaa 四角:47400 |
筆順編碼 | 354 |
筆順筆畫 | ノフ丶 |
筆順名稱 | 撇 橫撇/橫鉤 捺 |
夊字的意思
〔夊夊〕古同“綏綏”,慢慢行走的樣子,如“雄狐夊夊。”(今作“有狐綏綏”)。
夊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夊
suī ㄙㄨㄟˉ
◎ 〔夊夊〕古同“綏綏”,慢慢行走的樣子,如“雄狐夊夊。”(今作“有狐綏綏”)。
英語 KangXi radical 35; go slowly
德語 Radikal Nr. 35 = sich hinschleppen (Sklave)?, langsam gehen
法語 aller lentement (radical)?
夊字的詳細解釋
夊字的辭典解釋
夊ㄙㄨㄟsuī形
走路遲緩的樣子。《玉篇·夊部》:「夊,行遲貌。」
名二一四部首之一。
夊ㄘㄨㄟ?cuī(一)?之又音。
康熙字典解釋
夊【丑集下】【夊部】 康熙筆畫:3畫,部外筆畫:0畫
《唐韻》息遺切《集韻》山垂切,??音衰。行遲貌。《說文》夊夊,象人兩脛有所躧也。《精薀》安行也。
又《廣韻》楚危切《集韻》初危切,??音吹。義同。
又《玉篇》古文綏字。註詳糸部七畫。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夊【卷五】【夊部】
行遲曳夊夊,象人兩脛有所躧也。凡夊之屬皆從夊。楚危切
說文解字注
(夊)行遟曳夊夊也。也字今補。曲禮曰。行不舉足。車輪曳踵。玉藻曰。圈豚行不舉足。齊如流。注云。孔子執圭、足縮縮如有循是也。玉篇曰。詩云雄狐夊夊。今作綏。象人?脛有所躧也。通俗文。履不箸跟曰屣。屣同躧。躧屣古今字也。行遟者、如有所拕曳然。故象之。楚危切。玉篇思隹切。十五部。凡夊之屬皆從夊。
* 網站為您提供夊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