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補的讀音 外補的意思
外補 wài bǔ 1、舊時稱京官外調。《后漢書·孝安帝紀》:“公府通調,令得外補。”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三:“加直昭文館,以父老,求外補。”《剪燈馀話·賈云華還魂記》:“生雖居清要,而心念 云華 ,未嘗蹔舍,因求外補。” 2、指地方官。 宋 范仲淹 《饒州謝上表》:“伏蒙皇帝陛下,惟天為量,無大不容,與日垂光,何微弗照,止削內朝之職,仍分外補之符。”
- 外
- 補
“外補”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ài bǔ]
- 漢字注音:
- ㄨㄞˋ ㄅㄨˇ
- 簡繁字形:
- 外補
- 是否常用:
- 否
“外補”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舊時稱京官外調。 2.指地方官。
網絡解釋
外補
wài bǔ
1、舊時稱京官外調。《后漢書·孝安帝紀》:“公府通調,令得外補。”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三:“加直昭文館,以父老,求外補。”《剪燈馀話·賈云華還魂記》:“生雖居清要,而心念 云華 ,未嘗蹔舍,因求外補。”
2、指地方官。 宋 范仲淹 《饒州謝上表》:“伏蒙皇帝陛下,惟天為量,無大不容,與日垂光,何微弗照,止削內朝之職,仍分外補之符。”
“外補”的單字解釋
【外】:1.外邊;外邊的。與“內”“里”相對:門外。外表。2.關系疏遠的;不是自己這方面的:外人。外鄉。3.指外國:對外貿易。外僑。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號。5.稱母親、姐妹、女兒的親屬:外祖母。外甥。外孫。
【補】:1.添上材料,修理破損的東西;修補:縫補。補牙。補襪子。修橋補路。2.補充;補足;填補(缺額):彌補。增補。補選。候補。缺什么補什么。3.補養:滋補。補品。身體虛,需要好好補一補。4.利益;用處:補益。不無小補。空言無補。5.姓。
“外補”的相關詞語
* 外補的讀音是:wài bǔ,外補的意思:外補 wài bǔ 1、舊時稱京官外調。《后漢書·孝安帝紀》:“公府通調,令得外補。”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三:“加直昭文館,以父老,求外補。”《剪燈馀話·賈云華還魂記》:“生雖居清要,而心念 云華 ,未嘗蹔舍,因求外補。” 2、指地方官。 宋 范仲淹 《饒州謝上表》:“伏蒙皇帝陛下,惟天為量,無大不容,與日垂光,何微弗照,止削內朝之職,仍分外補之符。”
基本解釋
1.舊時稱京官外調。 2.指地方官。外補
wài bǔ1、舊時稱京官外調。《后漢書·孝安帝紀》:“公府通調,令得外補。”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三:“加直昭文館,以父老,求外補。”《剪燈馀話·賈云華還魂記》:“生雖居清要,而心念 云華 ,未嘗蹔舍,因求外補。”
2、指地方官。 宋 范仲淹 《饒州謝上表》:“伏蒙皇帝陛下,惟天為量,無大不容,與日垂光,何微弗照,止削內朝之職,仍分外補之符。”
【外】:1.外邊;外邊的。與“內”“里”相對:門外。外表。2.關系疏遠的;不是自己這方面的:外人。外鄉。3.指外國:對外貿易。外僑。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號。5.稱母親、姐妹、女兒的親屬:外祖母。外甥。外孫。
【補】:1.添上材料,修理破損的東西;修補:縫補。補牙。補襪子。修橋補路。2.補充;補足;填補(缺額):彌補。增補。補選。候補。缺什么補什么。3.補養:滋補。補品。身體虛,需要好好補一補。4.利益;用處:補益。不無小補。空言無補。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