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鳴曲的讀音 奏鳴曲的意思
奏鳴曲 (古典樂曲體裁)奏鳴曲(Sonata)是種樂器音樂的寫作方式,此字匯源自拉丁文的sonare,即發出聲響。 在古典音樂史上,此種曲式隨著各個樂派的風格不同也有著不同的發展。奏鳴曲的曲式從古典樂派時期開始逐步發展完善。19世紀初,給各類樂器演奏的奏鳴曲大量出現,奏鳴曲儼然成為了西方古典音樂的主要表現方式。到了20世紀,作曲家依然創作著給樂器演奏的奏鳴曲,但相較于古典樂派以及浪漫樂派的奏鳴曲,20世紀的奏鳴曲在曲式方面已有了不同的面貌。亦稱“奏鳴曲套曲”。由3、4個相互形成對比的樂章構成,用一件樂器獨奏或 一件樂器與鋼琴合奏。
- 奏
- 鳴
- 曲
“奏鳴曲”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òu míng qǔ]
- 漢字注音:
- ㄗㄡˋ ㄇㄧㄥˊ ㄑㄩˇ
- 簡繁字形:
- 奏鳴曲
- 是否常用:
- 否
“奏鳴曲”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奏鳴曲 zòumíngqǔ
[sonata] 一種由四個獨立樂章組成的器樂曲,各樂章都具有獨特的結構與風格
辭典解釋
奏鳴曲 zòu míng qǔ ㄗㄡˋ ㄇㄧㄥˊ ㄑㄩˇ 一種樂曲的演奏形式。包含三或四個獨立樂章的器樂套曲,由鋼琴獨奏或搭配一件管弦樂器合奏。
如:「鋼琴奏鳴曲」、「小提琴奏鳴曲」、「長笛奏鳴曲」。
英語 sonata
德語 Sonate (S, Mus)?
法語 Sonate
網絡解釋
奏鳴曲 (古典樂曲體裁)
奏鳴曲(Sonata)是種樂器音樂的寫作方式,此字匯源自拉丁文的sonare,即發出聲響。
在古典音樂史上,此種曲式隨著各個樂派的風格不同也有著不同的發展。奏鳴曲的曲式從古典樂派時期開始逐步發展完善。19世紀初,給各類樂器演奏的奏鳴曲大量出現,奏鳴曲儼然成為了西方古典音樂的主要表現方式。到了20世紀,作曲家依然創作著給樂器演奏的奏鳴曲,但相較于古典樂派以及浪漫樂派的奏鳴曲,20世紀的奏鳴曲在曲式方面已有了不同的面貌。亦稱“奏鳴曲套曲”。由3、4個相互形成對比的樂章構成,用一件樂器獨奏或 一件樂器與鋼琴合奏。
“奏鳴曲”的單字解釋
【奏】:1.演奏:獨奏。合奏。伴奏。奏國歌。2.發生;取得(功效等):奏效。大奏奇功。3.臣子對帝王陳述意見或說明事情:啟奏。奏議。奏上一本。4.姓。
【鳴】:同“鳴”。
【曲】:[qǔ]1.一種韻文形式,出現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多用口語,用韻也更接近口語。一支曲可以單唱,幾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幾套曲子寫成戲曲。2.(曲兒)歌曲:曲調。戲曲。小曲兒。高歌一曲。3.歌譜:《義勇軍進行曲》是聶耳作的曲。[qū]1.彎曲(跟“直”相對):曲線。曲尺。彎腰曲背。山回水曲。曲徑通幽。2.使彎曲:曲肱而枕(肱:胳膊)。曲突徙薪。3.彎曲的地方:河曲。4.不公正;無理:是非曲直。5.姓。6.用曲霉和它的培養基(多為麥子、麩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塊狀物,用來釀酒或制醬。
“奏鳴曲”的相關詞語
* 奏鳴曲的讀音是:zòu míng qǔ,奏鳴曲的意思:奏鳴曲 (古典樂曲體裁)奏鳴曲(Sonata)是種樂器音樂的寫作方式,此字匯源自拉丁文的sonare,即發出聲響。 在古典音樂史上,此種曲式隨著各個樂派的風格不同也有著不同的發展。奏鳴曲的曲式從古典樂派時期開始逐步發展完善。19世紀初,給各類樂器演奏的奏鳴曲大量出現,奏鳴曲儼然成為了西方古典音樂的主要表現方式。到了20世紀,作曲家依然創作著給樂器演奏的奏鳴曲,但相較于古典樂派以及浪漫樂派的奏鳴曲,20世紀的奏鳴曲在曲式方面已有了不同的面貌。亦稱“奏鳴曲套曲”。由3、4個相互形成對比的樂章構成,用一件樂器獨奏或 一件樂器與鋼琴合奏。
基本解釋
奏鳴曲 zòumíngqǔ
[sonata] 一種由四個獨立樂章組成的器樂曲,各樂章都具有獨特的結構與風格
辭典解釋
奏鳴曲 zòu míng qǔ ㄗㄡˋ ㄇㄧㄥˊ ㄑㄩˇ一種樂曲的演奏形式。包含三或四個獨立樂章的器樂套曲,由鋼琴獨奏或搭配一件管弦樂器合奏。
如:「鋼琴奏鳴曲」、「小提琴奏鳴曲」、「長笛奏鳴曲」。
英語 sonata
德語 Sonate (S, Mus)?
法語 Sonate
奏鳴曲 (古典樂曲體裁)
奏鳴曲(Sonata)是種樂器音樂的寫作方式,此字匯源自拉丁文的sonare,即發出聲響。在古典音樂史上,此種曲式隨著各個樂派的風格不同也有著不同的發展。奏鳴曲的曲式從古典樂派時期開始逐步發展完善。19世紀初,給各類樂器演奏的奏鳴曲大量出現,奏鳴曲儼然成為了西方古典音樂的主要表現方式。到了20世紀,作曲家依然創作著給樂器演奏的奏鳴曲,但相較于古典樂派以及浪漫樂派的奏鳴曲,20世紀的奏鳴曲在曲式方面已有了不同的面貌。亦稱“奏鳴曲套曲”。由3、4個相互形成對比的樂章構成,用一件樂器獨奏或 一件樂器與鋼琴合奏。
【奏】:1.演奏:獨奏。合奏。伴奏。奏國歌。2.發生;取得(功效等):奏效。大奏奇功。3.臣子對帝王陳述意見或說明事情:啟奏。奏議。奏上一本。4.姓。
【鳴】:同“鳴”。
【曲】:[qǔ]1.一種韻文形式,出現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多用口語,用韻也更接近口語。一支曲可以單唱,幾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幾套曲子寫成戲曲。2.(曲兒)歌曲:曲調。戲曲。小曲兒。高歌一曲。3.歌譜:《義勇軍進行曲》是聶耳作的曲。[qū]1.彎曲(跟“直”相對):曲線。曲尺。彎腰曲背。山回水曲。曲徑通幽。2.使彎曲:曲肱而枕(肱:胳膊)。曲突徙薪。3.彎曲的地方:河曲。4.不公正;無理:是非曲直。5.姓。6.用曲霉和它的培養基(多為麥子、麩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塊狀物,用來釀酒或制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