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怎么讀 奚的意思

漢字 | 奚 |
---|---|
讀音 |
|
注音 | ㄒㄧ |
部首 | [大] 大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0 部外:7 |
異體字 | ?? |
字形結構 | 上中下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95A |
其它編碼 | 五筆:exdu 倉頡:bvik 鄭碼:pvzg 四角:20804 |
筆順編碼 | 3443554134 |
筆順筆畫 | ノ丶丶ノフフ丶一ノ丶 |
筆順名稱 | 撇 點 點 撇 撇折 撇折 點 橫 撇 捺 |
奚字的意思
1.古指奴隸。后稱被役使的人:奚童。
2.文言疑問代詞。什么;哪里:太師奚笑也?。彼且奚適也?
3.文言副詞。怎么;為什么:子奚乘是車也?
奚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奚
xī ㄒㄧˉ
古代指被役使的人:“奚三百人”。奚奴。文言疑問代詞,相當于“胡”、“何”:奚(為什么)不去也?子將奚(什么)先?水奚(何處)自至?姓。英語 where? what? how? why?; servant
德語 Xi (Eig, Fam)
法語 quoi ?,où ?,pourquoi ?,(nom de famille)?
奚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奚 xī
〈名〉
(1) (會意。據甲骨文,左為手(爪),右為繩索捆著的人。本義:奴隸,又專指女奴)
(2) 同本義 [slave]
凡奚隸聚而出入者,則司牧之。——《周禮·秋官·禁暴氏》。孫詒讓正義:“奚為女奴,隸為男奴也。”
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周禮·天官》
(3) 又如:奚女(婢女);奚奴(女奴。今泛指奴仆);奚童(奚僮。未成年男仆);奚隸(男女奴隸)
(4) 大腹 [big belly]
奚,大腹也。從大,籀文系省聲。——《說文》
晉祁奚。——《左傳》
(5) 又如:奚奚(大腹便便的樣子)
(6) 姓
詞性變化
◎ 奚 xī
〈代〉
(1) 什么,何 [what]
奚取焉。——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復奚疑。——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為我屬地,我自濟之,與俄奚涉焉?——《清史稿》
(2) 又如:奚如(何如);奚距(何嘗)
(3) 哪個 [which]
奚方能已之乎?——《列子》
(4) [指狀態、條件、情況]如何、怎樣;[數量、價值]多少;[在某種情況、時間或場合] 會怎么樣 [how]
奚暇治禮義哉。——《孟子·梁惠王上》
奚惆悵。——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奚喋喋為。——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其奚決焉。——清· 劉開《問說》
(5) 因何緣故 [why]
骨肉奚無情?——《賣女行》
(6) 又如:奚而(猶為何;如何);奚似(奚若。何似);奚如(如何,怎樣)
奚字的辭典解釋
奴隸、仆役。如:「奚僮」、「小奚」。《周禮·天官·冢宰》:「酒人俺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漢·鄭玄·注:「古者從坐男女,沒入縣官為奴,其少才知以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宦女。』」
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之一。屬東胡族,本名「庫莫奚」,至隋朝始稱為「奚」。其地東北接契丹,西毗突厥,南臨白浪河,北接霫國。后為契丹所并。
地名。春秋時魯地,為奚仲之邑。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滕縣東南。
姓。如明代有奚銘。
副為何、為什么。表示疑問的語氣。《論語·為政》:「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韓非子·和氏》:「子奚哭之悲也?」
康熙字典解釋
奚【丑集下】【大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7畫
《廣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兮。隷役也。《周禮·天官》酒人奚三百人。《註》奚,猶今官婢。通作?傒。《唐書·李賀傳》賀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詩,投囊中。
又地名。《春秋·桓十七年》及齊師戰于奚。《註》魯地。
又山名。大奚山,在廣州,距佛堂門海三百里,潮汐相通,見《南粵志》。
又驒奚,駿馬名。《前漢·匈奴傳》騊駼驒奚。《註》驒,音顚,生七日而超其母。
又羊奚,草名。《本草綱目》羊奚比乎石筍子。
又疑問辭。《論語》子奚不爲政。《孟子》奚不去也。
又姓。夏車正奚仲,北魏奚牧。《說文》奚,大腹也,從大,??省聲。《正字通》說文專說大腹,非是。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奚【卷十】【大部】
大腹也。從亣,??省聲。??,籒文系字。胡雞切
說文解字注
(奚)大腹也。豕部貕下曰。豚生三月、腹豯貕皃。古奚貕通用。周禮職方氏豯養。杜子春讀豯爲奚。許艸部作奚養。從大。??省聲。胡雞切。十六部。??籒文系。見十二篇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