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怎么讀 嫌的意思

漢字 | 嫌 |
---|---|
讀音 |
|
注音 | ㄒㄧㄢˊ |
部首 | [女] 女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3 部外:10 |
異體字 | 慊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ACC |
其它編碼 | 五筆:vuvo|vuvw 倉頡:vtxc 鄭碼:zmux 四角:48437 |
筆順編碼 | 5314315112234 |
筆順筆畫 | フノ一丶ノ一フ一一丨丨ノ丶 |
筆順名稱 | 撇點 撇 橫 點 撇 橫 橫折 橫 橫 豎 豎 撇 捺 |
嫌字的意思
1.嫌疑:避嫌。涉嫌。
2.嫌怨:前嫌。挾嫌。
3.厭惡;不滿意:討人嫌。嫌貧愛富。大家都嫌他脾氣太急。內容不錯,文字略嫌啰唆。
嫌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嫌
xián ㄒㄧㄢˊ
可疑之點:嫌疑。避嫌。涉嫌。厭惡,不滿意:嫌惡(wù ㄨˋ)。嫌棄。討人嫌。怨:盡釋前嫌。嫌隙(由猜疑而形成的仇怨)。英語 hate, detest; suspect; criticize
德語 ablehnen, nicht m?gen (V)?,etwas ausmachen, st?ren (V)?,misstrauen, es für m?glich halten (V)
法語 soup?on,rancune,détester,ne pas aimer
嫌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嫌 xián
〈動〉
(1) (形聲。從女,兼聲。本義:疑惑,懷疑而有可能性)
(2) 同本義 [suspicion]
嫌,一曰疑也。——《說文》
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也。——《禮記·曲禮上》
使民無嫌。——《禮記·坊記》
豈敢有嫌哉?——《吳越春秋》
同居長千里,兩小無嫌猜。——李白《長干行》
卿決疑訟,獄定嫌罪。——《論衡·案書》
(3) 又如:嫌間(因彼此猜疑而產生惡感);嫌微(猶嫌疑)
(4) 避忌 [taboo]
貴賤不嫌同號,美惡不嫌同辭。——《公羊傳》
(5) 又如:嫌難(因有避忌而為難)
(6) 厭惡 [dislike;disgust]
大人故嫌遲。——《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嫌擇(嫌棄;不滿意);嫌好道歉(挑剔;苛求);嫌貧愛富
(8) 看不起 [scorn]。如:嫌鄙(看不起)
詞性變化
◎ 嫌 xián
〈名〉
(1) 嫌隙,仇怨 [suspicion]
累百年之欲,易一時之嫌。——《荀子》
丈夫以氣相許,小嫌不足置胸中。——《新唐書·尉遲敬德傳》
(2) 又如:使民無嫌;為了避嫌;涉嫌;前嫌盡釋
(3) 怨恨 [ill will;grudge;hatred]
若遠小嫌,難相違覆。——《三國志》
(4) 又如:嫌恨(怨恨)
嫌字的辭典解釋
怨隙、仇怨。如:「盡釋前嫌」。《鏡花緣·第二回》:「只顧為著游戲小事,角口生嫌,豈料后來許多因果,莫不從此而萌。」
處于可疑的地位。如:「避嫌」。《文選·沈約·恩幸傳論》:「外無逼主之嫌,內有專用之功。」《喻世明言·卷二八·李秀卿義結黃貞女》:「但在先有兄弟之好,今后有男女之嫌。」
動厭惡、討厭。如:「嫌棄」、「嫌貧愛富」、「這小孩很惹人嫌。」《后漢書·卷五二·崔骃傳》:「論者嫌其銅臭。」《紅樓夢·第一九回》:「只知嫌人家臟。」
猜疑、懷疑。漢·王充《論衡·自紀》:「獄者嫌辜,卿決疑事。」《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八》:「我那知這事,卻來嫌我!」
近似。《荀子·禮論》:「一朝而喪其嚴親,而所以送葬之者不哀不敬,則嫌于禽獸矣。」
康熙字典解釋
嫌【丑集下】【女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10畫
《廣韻》戸兼切《集韻》《韻會》賢兼切《正韻》胡兼切,??協平聲。《說文》不平於心也。一曰疑也。《禮·曲禮》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也。《又》禮不諱嫌名。《後漢·馮異傳》帝曰:將軍何嫌何疑,而有懼意。《唐書·尉遲敬德傳》秦王謂尉遲敬德曰:丈夫意氣相期,勿以小嫌介意。《集韻》或作慊。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嫌【卷十二】【女部】
不平於心也。一曰疑也。從女兼聲。戶兼切
說文解字注
(嫌)不平於心也。心部曰。慊、疑也。嫌與慊義別。從女。兼聲。戶兼切。七部。一曰疑也。此謂二篆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