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倉的讀音 官倉的意思
官倉 唐代由國家支配的倉廩系統的統稱。唐代倉廩系統共包括6種倉:正倉、轉運倉、太倉、軍倉、常平倉、義倉。所謂天下倉,主要是指天下正倉,它是常年直接受納正租的官倉。唐代倉廩的付出職能可歸納為四項:兵餉、官祿、平準、賑貸。軍倉、正倉供應兵餉;正倉、太倉供應官祿;常平倉負責平準糴糶;義倉負責賑貸救濟。上述四項付出職能中的每一項都是由二種、三種甚至五種倉廩或主或從,共同承擔的。這有利于唐王朝的財政應變能力。“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漢”與當時的統治者重視維持均田農民、經常進行賑恤活動是分不開的。據統計,貞觀二十三年間,賑恤活動達26次之多;開元二十九年間賑恤活動達27次之多,幾乎每年行賑一次,以保證農時,并使農民固著于土地上。
- 官
- 倉
“官倉”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guān cāng]
- 漢字注音:
- ㄍㄨㄢ ㄘㄤ
- 簡繁字形:
- 官倉
- 是否常用:
- 否
“官倉”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官府的倉廩。 2.指官糧。
網絡解釋
官倉
唐代由國家支配的倉廩系統的統稱。唐代倉廩系統共包括6種倉:正倉、轉運倉、太倉、軍倉、常平倉、義倉。所謂天下倉,主要是指天下正倉,它是常年直接受納正租的官倉。唐代倉廩的付出職能可歸納為四項:兵餉、官祿、平準、賑貸。軍倉、正倉供應兵餉;正倉、太倉供應官祿;常平倉負責平準糴糶;義倉負責賑貸救濟。上述四項付出職能中的每一項都是由二種、三種甚至五種倉廩或主或從,共同承擔的。這有利于唐王朝的財政應變能力。“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漢”與當時的統治者重視維持均田農民、經常進行賑恤活動是分不開的。據統計,貞觀二十三年間,賑恤活動達26次之多;開元二十九年間賑恤活動達27次之多,幾乎每年行賑一次,以保證農時,并使農民固著于土地上。
“官倉”的單字解釋
【官】:1.政府機關或軍隊中經過任命的、一定等級以上的公職人員:官員。武官。做官。外交官。2.指屬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官辦。官費。3.公共的;公用的:官道。官廁所。4.姓。5.器官:五官。感官。
【倉】:1.收藏谷物的建筑物:米倉。糧倉。倉儲。倉房。2.姓。
“官倉”的相關成語
“官倉”的相關詞語
* 官倉的讀音是:guān cāng,官倉的意思:官倉 唐代由國家支配的倉廩系統的統稱。唐代倉廩系統共包括6種倉:正倉、轉運倉、太倉、軍倉、常平倉、義倉。所謂天下倉,主要是指天下正倉,它是常年直接受納正租的官倉。唐代倉廩的付出職能可歸納為四項:兵餉、官祿、平準、賑貸。軍倉、正倉供應兵餉;正倉、太倉供應官祿;常平倉負責平準糴糶;義倉負責賑貸救濟。上述四項付出職能中的每一項都是由二種、三種甚至五種倉廩或主或從,共同承擔的。這有利于唐王朝的財政應變能力。“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漢”與當時的統治者重視維持均田農民、經常進行賑恤活動是分不開的。據統計,貞觀二十三年間,賑恤活動達26次之多;開元二十九年間賑恤活動達27次之多,幾乎每年行賑一次,以保證農時,并使農民固著于土地上。
基本解釋
1.官府的倉廩。 2.指官糧。官倉
唐代由國家支配的倉廩系統的統稱。唐代倉廩系統共包括6種倉:正倉、轉運倉、太倉、軍倉、常平倉、義倉。所謂天下倉,主要是指天下正倉,它是常年直接受納正租的官倉。唐代倉廩的付出職能可歸納為四項:兵餉、官祿、平準、賑貸。軍倉、正倉供應兵餉;正倉、太倉供應官祿;常平倉負責平準糴糶;義倉負責賑貸救濟。上述四項付出職能中的每一項都是由二種、三種甚至五種倉廩或主或從,共同承擔的。這有利于唐王朝的財政應變能力。“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漢”與當時的統治者重視維持均田農民、經常進行賑恤活動是分不開的。據統計,貞觀二十三年間,賑恤活動達26次之多;開元二十九年間賑恤活動達27次之多,幾乎每年行賑一次,以保證農時,并使農民固著于土地上。【官】:1.政府機關或軍隊中經過任命的、一定等級以上的公職人員:官員。武官。做官。外交官。2.指屬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官辦。官費。3.公共的;公用的:官道。官廁所。4.姓。5.器官:五官。感官。
【倉】:1.收藏谷物的建筑物:米倉。糧倉。倉儲。倉房。2.姓。